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扣网络热点 积极引导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扣网络热点 积极引导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在新媒体已然成为舆论发酵场的情势下,主流媒体怎样才能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面对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楚天都市报一直在致力探索。今年年初,我们推出的《“汉骂”与“汉敬”》大型系列报道,就是这一探索的产物。

一、从“汉骂门”事件到城市文明大讨论

《“汉骂”与“汉敬”》系列报道,源于1月25日的一条微博。

实名认证资料为“爱国者策划总监”的张恩源,当天在武汉天河机场转机时,听到一个孩子竟然面对自己的父母来了句“汉骂”,这让他非常愤怒。在微博中,张恩源斥责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农村土鳖城市”。一时间,张恩源微博被大量转发,引起网友高度关注,热议纷纷。

1月26日晚,张恩源被爱国者公司辞退。1月27日,张恩源又连续多条言词激烈的微博,引来更多网友的跟帖,其中不乏“以骂制骂”的过激言语。

短短两天时间,一句汉腔粗口,经过网络的非理性发酵,演变成为“汉骂门”事件。这一事件,以极端方式暴露出武汉本土语言文化的缺憾,给武汉的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让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蒙羞。

面对这样一起有损武汉形象的网络热点,都市报要不要跟进?都市报编委会认为:要及时切入、正确引导,这既是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职责所在,也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必要之举。

1月29日,本报启动《“汉骂”与“汉敬”》系列报道,并联合腾讯大楚网开展了一系列报网互动活动。首先,进行“汉骂”网络调查,参与网友近13万人次。紧接着,推出“征集武汉特色文明用语”活动,参加网友人数达到12万人次。我们还在网上征集“汉腔微故事”,吸引11万余网友积极参与,自觉地运用文明汉腔展示武汉方言的文化底蕴。

2月3日,本报联合湖北省文明办、武汉市文明办、腾讯大楚网,举办“告别粗俗汉骂、争做文明市民”座谈会,向武汉市民发出倡议:争做城市精神的践行者和守望者,让武汉展现出更加文明、美好的城市形象。

至此,一句汉腔粗口引爆的“汉骂门”事件,通过我们的精心谋划和积极引导,转化成为一场从网络到现实的城市文明大讨论,吸引36万人次网友直接参与。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形成强大舆论

本报《“汉骂”与“汉敬”》报道推进过程中,得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各个媒体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党报集团承载着的责任与使命,使大家在提升城市文明这一着力点上,同声共气,形成强大舆论合力。

2月2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珍惜城市荣誉 提升精神文明》。同时,以《以美言养口 以文明养心 让“汉骂”逝去》为题,用一个整版综述了围绕“汉骂”展开的大讨论。作为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的发声,大大提升了这一话题在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

对“汉骂门”事件,楚天金报以《争做文明武汉人》为主线进行了深度挖掘。荆楚网在首页开设专题,转载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各个媒体的相关报道。

本报对“汉骂门”事件的及时切入、积极引导,也引起了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

2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评“汉骂”风波:脏话成口头禅引深思》 ,认为“看待风波的本身就是一道文明素养的测试题,谁来接招?怎样接?都是对文明的考量,公众自会打分”。

2月3日,新华社播发《武汉:“告别粗俗汉骂”引发大讨论》的通稿。2月4日,人民网以《武汉专家学者建议告别粗俗“汉骂”》为题,转发楚天都市报刊发的专家学者观点。

随着《“汉骂”与“汉敬”》报道的推进,武汉市民街谈巷议、反响强烈。一项随机调查显示,众多市民称赞这组报道及时、客观,有深度,发人深省。62岁的武汉港务局退休职工涂元生说,这一组报道适时地引导了市民对“汉骂”的反省和对“汉敬”的发掘,很有意义。

本报这组报道,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肯定。省文明办主任蒋南平指出,这场讨论把一场“汉骂”风波,转换成一堂针对整个武汉市民文化素质的生动教育课,吸引了数十万网民参与,达到了非常好的舆论引导效果,让很多网民正确认识到什么叫多元文化,什么叫文化包容,什么叫低俗文化,从而增强了道德判断力。

今年全省宣传工作会议上,本报对“汉骂门”事件的成功引导被作为经验推广,省委宣传部作出了积极的评价:“把一件影响武汉城市形象的负面网事,引导至提升城市文明的主题上来,成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以权威、深度、互动引导网络舆论

回顾与总结《“汉骂”与“汉敬”》系列报道,我们认为,主流媒体引导网络舆论,必须运用好权威性、深度思维与报网互动三大利器。

1.权威性。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详见光明日报2012年3月27日15版)一文,分析了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差异性。该文认为,差异性在于: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

这些迥异于传统舆论的特征,使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在网络中凸现出来。因此,面对网络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呈现出失范性与极化性特征时,主流媒体必须及时切入,充分运用其持续稳定的新闻质量在受众中形成的公信力,于众说纷纭中发出权威的声音、主流的声音。此时此声,对于汹汹网络舆情,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2.深度思维。

较之于“短、平、快”的新媒体而言,深度思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汉骂”与“汉敬”》系列报道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对网络热点,提供理性、建设性的深度分析,提供先进的思想理念,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有效办法。

在策划这组报道时,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形成了报道的总体思路:要本着善意的、建设性的态度,做大做深这一报道。武汉话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要有破有立,既要反思“汉话”自身不足,也要找出武汉人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的文明方言用语,予以推广。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在首日推出《爱国者数码公司员工,微博大骂武汉被开除》的消息后,次日,便笔锋一转,以《要汉腔不要汉骂》的报道,把读者对“汉骂门”事件的关注,引导至“对汉腔中豪爽、耿直、仗义的方言可以保持,而下流、粗鄙的粗口应该摒弃”这一主题上来,并打出《“汉骂”与“汉敬”》的栏题,鲜明呈现出有破有立的报道主旨。

正是深度的思维、缜密的策划、建设性的目的,使这组报道广泛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起到方向明确的引导作用。

3.报网互动。

网络具备的交互性与开放性特点,根本性改变了从媒体到读者的单向传播模式。读者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目标对象”角色越来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传播者、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等新角色。

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就必须正视这种改变,寻求与这种改变相匹配的报道路径。

纵览《“汉骂”与“汉敬”》系列报道,之所以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与通过报网互动形式强化读者参与性密不可分。这组报道,不是高高在上评头论足,而是让读者唱主角,依靠读者的理性自省引导舆论。

在报道进行中,我们联合腾讯大楚网搭建了与读者互动的平台,让读者自己区分哪些是“汉骂”、哪些是“汉敬”,让读者踊跃讨论“汉骂”对城市形象的损害。数十万网友在激烈争辩中明荣辱、知是非,最终,引发了一座城市的声频共振,形成了一个呼唤城市精神文明的舆论强磁场。

楚天都市报《“汉骂”与“汉敬”》报道表明,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上,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紧盯网络舆情,充分运用权威性、深度思维与报网互动三大利器,用主流价值体系主导网络舆论。

(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