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圆满略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圆满是藏传佛教常见的说法,它代表我们本身自我圆满的状态。一切佛教法门都可以用根、道、果(Ground, Path, and Fruition)来说明。大圆满法的“根”是这个基本的、本初的状态,是我们的绝对性,它本来就是圆满的,永远现前的。我们必须明白,诸佛走的是一条路,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诸佛认证他们的本性而觉悟;我们不认得那个本性而迷惑。在教法中,这种情况称为一根二道。我们之所以处于相对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的本性被遮蔽,所以我们需要遵循教法和修行,才能回到真理:这就是大圆满法的“道”。最后,体悟我们的本性就是证得完全解脱和成佛。这就是大圆满法的“果”,如果修行人能够用心去修,实际上是有可能在这一世证果的。
大圆满道的实际训练,可以依据传统而最简单的方式,用见(view )、定(meditation )、行(action )来描述。“见”就是直接看到绝对的状态或我们存有的“根”;“定”就是稳定那个“见”和使它变成连续经验的方法;“行”就是把“见”溶入我们的整个实相和生命之中。
“见”是什么呢?它无非是看见事物如是的实际状态;它就是了解真实的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性;它就是领悟心的真性即绝对真理。敦珠仁波切说:“见就是对裸的觉醒的认识,它包含一切事物:感官的认知(能)和现象的存在(所)、轮回和涅。这种觉察有两个层面:绝对层面的空和相对层面的境相或觉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广大无边的心性中,所有一切境相和一切现象,不论是轮回的或涅的,永远都是圆满具足的,无一例外。不过,即使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都是「自始就是纯净的,但它的性质仍然富有高贵的品质,涵藏各种可能性;换言之,它无边无尽不断在创新而当下圆满。
你也许会问:“如果体悟‘见’就是体悟心性,那么心性又像什么?”心性的体,就像空无一物、广袤无边、自始清净的天空;心性的相,就像太阳的光明清澈、无所不在、自然显现;心性的用,也就是慈悲的显现,就像阳光大公无私地普照万物,贯穿四面八方。
你也可以把心性想成镜子,具有五种不同的力量或“智慧”:它的开放性和广阔性是“虚空藏智”,慈悲的起源;它巨细靡遗反映一切的能力是“大圆镜智”;它对任何印象均无偏见是「平等性智;它有能力清晰明确此辨别各种现象是“妙观察智”;它有潜能让一切事物成就、圆满、随意呈现是“成所作智”。
大圆满法的定又是什么呢?定就是禅定,它只是在“见”被传授之后,专一的安住在“见”中。敦珠仁波切描述它:“禅定就是专注在本觉的状态中,解脱一切思维概念,另一方面却维持完全放松,毫不散乱或执著。因为‘禅定不是奋斗,而是自然地溶入本觉。’”
大圆满禅修的要点,可以归纳成四点:
在过去的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时,中间是否有当下的意识,清新的、原始的、即使是毫发般的概念也改变不了的,一种光明而纯真的觉察?是的,那就是本觉。
然而它并非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中,因为又有另一个念头突然生起,不是吗?这是本觉的光芒。
不过,如果在这个念头生起的当下,你没有认出它的真面目,它就会像从前一样,转变成另一个平凡念头。这称为“妄念之链”,正是轮回的根。
如果你能够在念头生起时立刻认出它的真性,不理会它,不跟随它,那么不管生起什么念头,都将全部自然溶化,回到广大的本觉中,获得解脱。
很明显的,对于上述四个深刻而简单的要点,如果想了解和体悟它们的丰富和壮丽,需要一辈子的修行功夫。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圆满禅定是本觉永远在流动,就如同河川,日夜不停地流动。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因为一旦“见”已经被传授和认证之后,要想专注地安住在“见”之中,就得有多年不断的修行。
大圆满禅定可以强有力地对治念头的生起,并且对于它们具有特殊的看法。一切念头的生起,都要观照它们的真性与本觉并无分别,也不互相敌对;反之,要把念头看成无非是心性的“自我光辉”、本觉的能量的显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行就是能真正观察你自己的善恶念头,每当有念头产生时,就深入观照它们的真性,既不追忆过去,也不幻想未来,既不允许攀缘快乐的经验,也不被悲伤的情境所征服。在这么做的时候,你试着到达和维持在完全平静的状态中,一切好坏苦乐都消失了。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禅修:
体悟心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禅修可以净化凡夫心,揭穿他的假面目,除尽习气和迷惑,让我们能够在因缘成熟时认清我们的真面目,达到大圆满境界。
索甲仁波切把禅修的方法形象表述为:把心带回家,放下,放松。把心带回家就是通过正念的修习把心带进安住的境界;放下就是把心从执着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来自执着的贪欲;放松即心要宽广,放松心情。
禅修主要通过坐禅来进行,有三种坐禅的法:
1.观呼吸――专注于呼吸。
2.使用一个对象――把心轻轻放在一个对象上。
3.念咒――把心和咒声连结在一起。
禅坐是通往觉悟之路,禅定是领悟心性的最佳状态,是一种自然而然达到的状态,修习禅定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循序渐进。禅定的层次有“九住心”的说法,分别介绍如下:
1.内住――把心定住在一个境界之内,专心一意观想,不再受六根六尘的吸引。
2.续住――当妄念偶尔生起,心向外散的时候,及时把它带回来。
3.安住――经过反复的心向外散和及时拉回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比较适应,从而达到安住的境界。
4.近住――达到安住境界之后再继续修行,妄念产生时心就不会偏离安住太远,稍有外散,心会马上警觉,并回到正念中来。
5.调顺――达到近住境界之后,修行者会感到做事心意比较集中和专注,自然地将外景的五欲六尘看淡,进而体悟到禅定功德之妙。进入这一阶段后,修行者的六根基本上可以达到收放自如,所以这一阶段为“调顺”,也是禅修功夫进步很快的一个阶段。
6.寂静――达到这一境界后,修行者的起心动念就会非常明白和清晰。当记忆中具有诱惑力的境界现到眼前时,修行者能够明白这不是自己安住的境界,只要使心意回到安住境界中来,那些妄念就会自然地消失。
7.最极寂静――这时修行者的心念会更加分明,一起心一动念都能够马上判断出善恶、染净和正邪。既具备定力又具备警觉力,因此能够马上将妄念降伏。
8.专注一趣――达到第八住之后,修行者只要一盘腿、一上坐就可以将整个念头定在所安住的境界之上。
9.等持――达到等持的境界,心念既不会妄念纷纷,也不会昏昏沉沉,心意就在所安住的境界中长久地、平和地持续下去。
需要强调的是禅定的九个层次一定要通过不断地下功夫,夜以继日地精进才能达到。
总之,大圆满代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也包括达到它的修行方法,值得修行者持续不断探索,以加深对其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