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超募疯狂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超募疯狂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发行定价带来的超额募集资金,其后果一方面是参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收益被无情吞噬,二是超募资金进入上市公司后,部分资金低效甚至无效使用,破坏了资金生态的平衡,加剧了资本市场贫血状态

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出现的疯狂超募现象,至今仍无歇止迹象。2月23日,农历新年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挂牌的滨化股份(601678.SH),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实际募集资金20.9亿元人民币,超出计划募集资金数额4亿多元。当日公司股票以19.20元开盘,仅上涨1.05%,一级市场投资者收益,几近于无。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2月初,156只新股计划募集资金为1432.5亿元,但实际融资高达2503.87亿元,超募1071.37亿元。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高发行定价带来的超额募集资金,其后果一方面是参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收益被无情吞噬,二是超募资金进入上市公司后,部分资金被低效甚至无效使用,破坏了资金生态的平衡,加剧了资本市场贫血状态。

2月11日,华泰证券(601688.SH)的发行价格最终确定。公司公布的发行结果公告显示,其发行创下两个新纪录――高达14.43%的网上中签率创下12年以来网上中签比例新高,同时,网下配售比例达到32.82%,亦是目前新股网下配售比例之首。此前,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在内的20只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格,疯狂超募以及与之相关的发行制度,其负面效应已渐次显现。

超募盛宴

超募现象始自于2009年6月,新的发行制度实行市场化询价,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创业板新贵,其新股发行都受到市场追捧,得以高价发行,募集资金远远超过计划数额。

创业板公司的超募现象尤其为甚,根据深交所数据统计,其第四批8家公司计划募集资金仅16.46亿元,而实际募资57.74亿元,超出2倍多。创业板前50家上市公司超募高达178%。

以神州泰岳(300002.SZ)和世纪鼎利(300050.SZ)而论,根据两家公司上市公告书统计,前者以每股58元的价格发行,募资18.3亿元,超募达13.3亿元;后者实际融资12.34亿元,而计划募资金额2.12亿元,仅是实际募集资金的零头。

主板发行的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后。

典型的如中国西电(601179.SH),上市发行结果显示,公司实际募集资金为103.25亿元,超募26.04亿元,超募率33.73%,过高的发行价格直接导致中国西电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参与发行的所有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均出现账面亏损。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率的“三高”现象,导致上市公司首日表现不如人意,破发频仍,市场深受其害,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散户,均被深套其中。

目前来看,超募资金的走向令人担忧。

比如,根据相关上市公司公告,久其软件(002279.SZ)决定使用超募资金1900万元购置办公场所;星辉车模(300043.SZ)则利用超募资金3000万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仍剩余3.86亿元);天源迪科(300047.SZ)也决定将超募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3082.61万元。

而焦点科技(002315.SZ)则推出了10派6元的分配预案。公司公布的股东资料显示,根据这一方案,第一大股东沈锦华分红可得4172万元,江苏红杉创投可得529万元,第四大股东许剑峰可得122万元,而许当年投入成本仅为25万元。

上述资深人士分析指出,尽管利润分红和超募资金是两个概念,不过焦点科技在实现上市后,获得超募资金9.22亿元(总募资12.34亿),一改以往数年不分红的惯例,与手握巨额资金不无关系。

利益链

截止到2010年2月,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完成IPO的156家上市公司,共分享超额募集资金1037.71亿元,成为最大受益者。

另外一个受益群体为中介机构即参与保荐和承销服务的券商。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有统计数据的42家券商共获得IPO承销及保荐费用45.02亿元。

其中,参与承销的券商成为新股IPO的直接受益者。

以中国西电为例,虽然上市首日即破发,但这不影响保荐人中金公司获得2.66亿元的承销及保荐费用;中信证券也凭借神州泰岳一单业务赚取1.2亿元承销费;平安证券在2010年1月承销禾欣股份、北京科锐等六只新股,获得2.4亿元承销收入。

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越多,承销商获得的承销收入也越高。

根据IPO开闸以来的发行结果统计,目前投行的平均承销费用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4%到5%之间,但各个项目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有的高达10%,有的会低至2%。

以高乐股份为例,IPO共募集8.35亿元资金,超募6亿多元,保荐承销商平安证券获得4100万元承销费,费率为4.91%。

而有些创业板项目,由于其发行股票数量少,券商在签订承销协议时,都会约定一个保底收益(大致1500万元),当实际募集资金超过一定数额,券商则按照约定比例收取承销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券商为了获取高额的承销费用,游说企业,将发行市盈率定高,定价越高融资越多,券商的收益也就越高。

由此,新股发行疯狂超募背后的利益方,首先为上市公司,价格越高,募集资金越多,实际控制人获取利益越多;其次是保荐机构,超募给其带来不菲的承销收益;最后,是券商投行部门的保荐代表人。按照目前的保荐制度,一个IPO项目需要2个保荐代表人,券商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大都按照IPO项目给予提成奖励,保荐代表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有做高发行市盈率的动力。

一位投行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注册的保荐代表人年薪在200万元人民币左右,包括基本薪酬100~150万元,项目提成30~100万元,日常保荐收入5000~1万元/月。

利益链条上的保荐人

独立财经人士曹中铭指出,正因为有三方利益所在,新股发行的超募现象才会愈演愈烈。

对于保荐代表人是否助推超募现象,国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廖家东说:“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每家券商对保荐代表人的考核方式不一样,有些看业绩,有些看项目。”

但不管哪种方式,承销费用越高,保荐代表人个人收入肯定相应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稀缺,保荐代表人像是一个特权阶层,有券商老总感叹,保荐代表人的签字成本太高。

“投行其实不赚钱,”廖家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说,由于投行成本太高,一年要几个亿,而一个项目的收益才一两千万,其净收入微不足道。

投行的主要成本就是保荐代表人的薪酬,按照200万元年薪计算,一家券商若拥有100个保荐代表人,一年薪酬成本就高达2亿元。

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共有保荐代表人1297人,准保荐代表人1564人,如果以每个保荐代表人年薪200万计算,1297个保荐人每年即从市场吸金25亿元左右,如果加上准保荐代表人等,金额将会更大。

以华泰证券为例, 其招股书显示,目前有26名注册的保荐代表人,但其投行部门有100多人。

每家券商投行人数都远远大于其保荐代表人,大的券商已经占到20-30%。记者熟悉的上海一家券商,保荐代表人为8名,但其投行部门共有40多人。

记者了解,目前的保荐人制度正受到市场诟病。

一方面,券商必须付出高薪招揽保荐代表人,另一方面,部分保荐代表人并没有应尽保荐职责。

华泰联合证券总裁盛希泰在1月底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指出,监管部门应加大保荐代表人的惩罚力度。

盛希泰建议,如果保荐人的项目一再被否决,可以处以一年不允许报项目的惩罚;在严重的情况下,监管层可以取消保荐人资格,但可以允许再考试的惩罚;情节严厉的应该处以取消保荐人资格并禁止再考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