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入境悟境赏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入境悟境赏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九月这夏末秋初的季节里,有幸欣赏了张康桥《如梦令》一课的教学,它犹如一缕甜美清新的风,带着溪畔暮色中荷花的清香,带着词人盈盈的笑脸、浓浓的游兴、淡淡的醉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悠悠然、醺醺然。恍惚间,夏日的酷暑已经消尽……

初读感知——入境

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指名读)非常棒,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生听课文范读录音)

师:谁再来读读?(指名读)好,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把画面看得更清楚。谁再读?(指名读)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读词时要争取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老师读词,大家站起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的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师范读,生做动作)

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指名读)你读的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我们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张老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动作,读出表情。这样的初读,逐层深入,读懂了内容,读出了画面。朗读不仅仅停留在读通、读顺的层次上,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词的画面,进入词的意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巧妙指导他们在感悟中读,在体验中读。学生为了“读到脸上,读出动作”,便会主动走进字里行间,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中,调动思维,启发想象,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解读文本。此时的朗读少了几分华丽的音调,融入了几许沉思的体味,这才是真正的朗读。

精读想象——悟境

师:谁来读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场景?(生读)

师:你“醉”得不够。“沉醉”可以看出醉得厉害,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什么画面?

……

师:“藕花深处”,你看到了什么?请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生:我看到了许多藕花。

生:藕花深处,粉红、浅红的荷花婀娜多姿,含苞欲放,就像孩子的笑脸。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

师:由此你们想到了哪些美丽的诗句,吟诵一下。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出淤泥而不染。

师:近看,有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圆圆大大的荷叶挨挨挤挤;远看,一片绿意盎然,绿叶丛中,浅红、粉红、洁白的荷花,星星点点。这就是“藕花深处”,这就是作者眼中的美景。(生齐读三、四句)

师:为什么会“误入”呢,不认识回家吗?

生:作者已经醉了。

生:作者被溪亭日暮的美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误入,再加上天色已晚。

师: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这个时候——(生:天色已晚)李清照突然一个激灵,要回家了,她心里——(生:非常着急)所以词中写到“争”。“争”是表示心理活动的,“争渡、争渡”,就是心里想怎么划回家呢?(生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你看到什么?

生:词人焦急地划着船,不知道怎么回家,划着划着,把鸥鹭惊飞了,手忙脚乱。

生:看到一只只雪白的鸥鹭从藕花深处乱飞起来。

师:“乱”仿佛是词人心理的写照。这就叫(生:一滩鸥鹭)看到如雪花般的鸥鹭惊起,李清照心情怎样?

生:惊讶!

师:惊什么?

生:鸥鹭为什么和我一样焦急?

师:不错!有词人的素质。这就是“惊”字的况味、意念。这飞起来的景象太美了,太好看了!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这首词像一幅美丽的画、一张美丽的照片、一个动听的故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是我们读懂的《如梦令》。

“披文以入境。”在精读时,张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词义,而且抓住关键词想象美景,如看到了什么场景,什么画面,让词所表现的情景在学生眼前呈现。再如从“藕花深处”看到了什么,你由此想到了哪些美丽的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想象美景,联想诗句感悟情景。这样让学生入境入情,把诵读和品味语言结合起来,真正感悟到这首词语言的精妙和独特的韵味,准确把握词所表现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

感情朗读——赏境

(配乐生齐读)

师:想起一个词:“常记”,什么叫“常记”?

生:经常记得。

师:为什么?

生:景色美,记得下次再来玩。

师:这是李清照最美好的时光,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常常记起。这个时候,仿佛看到李清照倚在窗边,轻轻吟诵着《如梦令》。(配乐,指名读)

师:多美的意境。听着这首词,我想这首词可以读成词中的一个字,用一个字来概括。可以用哪个字?

生:“醉”。因为李清照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美丽的景色、美好的时光。一醉是“溪亭日暮”,二醉是“藕花深处”,三醉是“一滩鸥鹭”。她在醉中体会着美景。

生:“梦”。溪亭的美景如梦境,让人回味无穷。

……

师:如果你给《如梦令》起个题目,你会起什么?

生:《醉在溪亭边》。

生:《溪亭日暮》。

生:《藕花深处》。

生:《不知归路》。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不知归路》更贴切。

在理解了词的内容、感悟了词的意境的基础上,张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欣赏词所表现的意境,在读中品味文字,内化语言,回味意境,体会情感。在赏读的时候,张老师还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词的意境,给词起个题目。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更主要的是让美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定格,留下更深的印象,是对这首词美的意境的升华。此时,学生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已真正读到词中,读到李清照的心坎里去了。张老师就这样引导学生撑一支长篙,不断地向语文的纵深处漫溯,寻找语文的真谛。(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 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