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门太极拳之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门太极拳之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道家与太极

道家将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圣典,并且由许多道家把《道德经》加以发挥、演化,更被做为炼养的重要思想理论加以动用。道家在探求长生,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继承和发展了《道德经》思想,历经数千年,一代又一代的修炼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获取了巧夺天机的炼丹秘密。所以说,谈起养生之道,必然要谈及道家的养生理论,炼养之道。

道家在炼养中对无极、太极进行了充分的运用与发挥,“无极”出自《道德经》的“道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极、太极原本指无以复加的本始,汉儒们解释为元气、太一。唐末,内丹家们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谓丹成之归宿,就是返回无极。据传:河上公将内炼用《无极图》传给钟离汉,钟再传吕洞宾,吕又传给陈抟,陈刻于华山石壁。《无极图》辗转至周敦颐手中,被周改造为《太极图》,便成为理学宇宙论的基本模式。元代之后,又经理学家的发挥成为无极太极说,被内丹家所授用。

无极、太极说,在道家炼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道家探究人生命本原的基本原理。著名道家张三丰在《大道论》中说:“今专以人生言,父母未生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

这是人身生命形成无极太极说。人体生下之后,则无极太极隐于后天身心中,至静无感,寂然不动时所显露之元神、元气,即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为无极,而人身中所藏之精气,是为太极。

内丹学强调逆炼归元,复归太极之要诀。这是掌握自身中太极所含阴阳动静之机。依太极之理,阴阳至藏,一动一静,动静至极必然走向反面。静极必动,动极必静,内炼要诀曰:“重在神静。”《真气还元铭》说:“清虚而无其心则元气自运。”葆真子在《真诠》中说:“太极者,阴阳五行之纲也,苟欲运吾身之阴阳者,切忌在阴阳五行上着力,须向太极上用心,做父母未生以前功夫,则阴阳五行不求运而自运。”这一切理论都在炼养实践活动中得以证实。

总之,道家炼养学所揭示的太极神静气运之机,是对探究人体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

二、太极拳的根在道家

太极拳作为道家“以武演道,以武人道”之法门,数千年来在道内一直秘密流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道家先辈都在以他独特的传法和炼法,使太极一脉延续至今,使真正的修炼者得以传承。道家太极拳与世上流行太极拳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不仅只是套路名称上和动作用法上的不同,而是他的修炼方法和目的大不相同。他是将道家内丹术与太极内功法作为修炼的方法和目的,以道家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修炼的总纲。如今世传太极拳只是太极的初级功夫,这也是当今为何不见古人太极功夫再现的原因。太极拳白杨露禅首次在北京公开后,王公贵族出于好奇玩票,多以学练太极为时髦,杨氏父子为了应付这些达官贵人,仅教他们太极之形,不授太极之功法,使他们软绵绵的练不出什么惊人功夫来。这些太极拳后遗症从今天数千万的练拳者身上仍然可以窥见一斑。白杨式太极拳之后,各式太极争相露世,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陈氏太极拳才出现在京城。

三、张三丰与太极拳

张三丰做为道派传承中的历史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他是道家思想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在内丹学与太极武学上功高盖世,无论是在道内还是在民间内家武术界,均尊张三丰为太极拳创拳始祖。武当丹士张三丰,因受火龙真人传授,习得其流传之功法,又得前人之九天功法,观鹊蛇相斗顿悟得其灵感,于是总结出内外相合,刚柔相济之太极拳,并留诗为证:“分内功夫我自知,天地玄妙有谁归。出寻龙虎来争战,又观龟蛇喜相随,唯我乾坤悟太极,混元一气精气髓”。并且记载了太极内功的源头,有诗为证:“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念气形俱,万载永长春,心兮诚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济既焉,原至戎毕字。”

这段诗不但记载着太极内功的源头系从伏羲开始,而且以后又从尧舜到老子,从老子到孔孟,这一功法还一直传至张三丰。而张三丰的前人则是唐代许宣平等道家学者。根据近年许多有关专家学者对太极拳源流所作的考证,证明张三丰的这段叙述是较为可信的(引自谭大江著《武当内家派述秘》)。

三丰祖师创太极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他长年修炼,日积月累之结果,是承前人之传,长期观察体验生活之果,其前传承正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言。三丰之后其传承在道内秘传为一派,在民间流传为一派,民间又分南北两派,以张松溪为代表的南派,以王宗岳为代表的北派,北派后又演变为当今流传的六大门派。民间流传一派的传承关系在很多太极拳著作中均有记叙,在此我们就不再重述,我只将道内一派源流作一记述:“祖师张三丰,名君实,字玄一,道号玄玄,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定丁未年(南宋理宗淳祜七年公元1247年),创始太极拳,后传邱元靖,刘古泉道人,邱传赵大斌道人,传元虚子道人,传陈玄月道人,传艾莲池道人,传李凤祥道人,传尚道明道人,传陈荫昌、顾殿一道人,陈传明了道人,传自然道人、徐本善道人,自然道人传张其发、虚无子道人,传张兴洲,张其发传李仲良、黄守业。以上为张祖太极拳的传承关系。因十四代传人较多,故略不记。

道家在道法传授上历来比较保守,众多功法技法多以秘授密传,言传身教而不记文字,记载人文的均是表面的东西,非正式传人不授心法。这也是道家很多功法练法失传的原因,也使今天有关太极拳方面的很多问题无法用文字证明,给造假做弊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道家太极拳因其功法独特,较难掌握,又是道家秘传之术,故此世传不广。过去太极拳又称绵拳、粘拳、柔拳等,其拳名称都不能充分表达出太极拳的深刻内涵,只有太极拳这一名称才能全面地表达出道家理论思想,体现出了拳与名的完美统一。当今所流行的各派太极拳,皆是各派传人对祖师的崇敬而冠其姓氏地名,以示对先祖师的尊敬。这其中也包括本门张祖意合太极拳。过去本门只称太极拳,而为了有别于他拳和对祖师的尊敬而冠名。

道家太极拳与当今流传太极有很大区别,现今流传太极拳大多以养生、健身为主。而道家太极拳乃是天地人混元一体修炼之法,是开发人的智慧,挖掘人身潜在能量的修炼法。她有三部功法:脱胎法,换骨易筋法,洗精髓法;三部炼法:柔法,刚法,刚柔之法;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五大法门:坐卧站行用。她是形体与意识的合一修炼法,是人体内外阴阳五行的统一修炼法。今世民间所传太极、形意、八卦皆与道家太极拳有着不解之缘,如果三家之法相合,就是一个完整的道家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