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进入“谬赏”的怪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赏识教育在教育领域非常盛行,人们推崇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很多老师一味地追求夸奖、赏识、激励的作用。但是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赏识要适当、适度,难免会进入“谬赏”的怪圈。文章主要从“谬赏”对中学生的危害角度来唤起广大教师的警觉,在赏识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
关键词:警惕;谬赏;怪圈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57-02
“谬赏”一词出自魏征《谏太宗十思书》:“不能谬赏,不要滥罚。”谬赏,字面意思是表扬了不该表扬的。反思当下,大家都在大谈特谈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作用,无形中很多老师却陷入了对学生“谬赏”的怪圈。“谬赏”会给中学生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要防止赏识不当变成“谬赏”
当前赏识教育在教育领域非常盛行,人们推崇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很多老师都一味地追求夸奖、赏识、激励的作用。但很多老师忽视了赏识要适当、适度,要考虑赏识的是什么,夸奖的是什么。赏识不是一味地赞赏孩子的天赋,而应该着眼于孩子的努力和勤奋。恰当的赏识会使孩子产生动力,增强信心;不恰当的夸奖赏识会转变为“缪赏”,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赏识也要适度,要有原则,有具体目标,不可滥用,否则也会转变成“谬赏”。因为“赏识”改变的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而是学生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制地对学生的一切方面“赏识”,学生就不易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这样一旦他们面临心理感觉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时,就很容易一蹶不振,从而对教师的赏识产生怀疑,赏识教育也就失去了作用。
二、“缪赏”对中学生造成的危害
1.“缪赏”不利于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责任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理性和行动。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生成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培育,即在外在教育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构建并逐步内化的过程。而在当今的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责任感。造成中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不当教育也会造成学生责任意识的丧失。
一部分教师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学生进步了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励;学生没进步也表扬,至少没退步,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退步了还要表扬,防止学生破罐子破摔,还可以防止学生做出偏激的行为。教师用心良苦,可是效果又如何呢?一位同事习惯于对按时交作业的同学给予表扬,可是他的作业却经常收不齐。一次他的课代表在班里催交作业:“想得到老师表扬的快点交作业,不想得到表扬的可以晚点交。”一位同学这样回答:“谁稀罕呀,少一次表扬有什么关系。”就如同有些城市设立“不闯红灯奖”,应该说,“不闯红灯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则值得商榷。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赏识不当就成了“谬赏”。学生一直处于被表扬的氛围中,他们会产生一种误解:完成任务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不完成任务的损失也只是少一次肯定和表扬。学习作为学生最主要的责任,在他们的认知结构里慢慢淡化了,在这样的学生眼中,没有必须做的,只有想不想做的。
2.“缪赏”不利于中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学生改变被动学习方式的过程,是对学习理性的深刻认识过程,是学生从传统的“教育对象”的定位中走出来,进行自我教育主体确认定位的过程。理性的中学生自我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能推动学生运用自身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和实践中,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中学生只有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重视他人,才能始终以一种发现和汲取的积极态度去学习、去生活,通过合理地评价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在未来的竞争和合作中找准自己的位子,使自己的人格发展在不断获得滋养的情况下健康成长,使自己在知识体系尽可能完善的基础上培养出独具特色的竞争能力,从而在广泛的社会合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然而,现在很多的中学生是从小被家长夸大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避而不谈;有些教师为了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去寻找表扬学生的机会,有时不该表扬的也大加赞许,而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却很少提及,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视而不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中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和不足,自我评价往往脱离实际。这样的自我评价产生的作用不再是积极的,反而会走向消极的一面。例如,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小平,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到了中学后他的成绩直线下降,就连性格、行为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笔者找他了解原因,他的话令人感到震惊:“我之所以变得这样,都是因为某某老师不好。我原来的老师没有不夸我的,可是有一次当我考了高分时,某某老师居然没有表扬我,反而批评我在容易的题上丢了分。我是好学生,可是没有遇到好老师,这不能怪我。”笔者问他有没有缺点,他说还没有发现,因为没有人说过他哪里不好——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人,怎么会认为自己会错?错的只有他人。
3.“缪赏”不利于对中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90后的孩子几乎没有吃过一点时代的苦头,真可谓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教师如果一味表扬学生,易滋长学生的“蛋壳”心理,让他们害怕失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给生命一些坎坷、挫折、艰辛,不但不影响生命的“生长”,反而会使生命“拼命向下扎根”,从而使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要想使我们的学生长成参天大树,那就不能给他太足的水分和肥料,要逼迫它奋力向下扎根。教师要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着眼,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这是另一种关爱。“缪赏”使得很多学生只能听赞美之词,而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脆弱是“蛋壳心理”的本质,这种心理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毫无疑问,中学生需要教师的赏识。可是,教师在赏识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防止进入“谬赏”的怪圈,以免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