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居住区人居环境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居住区人居环境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转向关心生存环境,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有着科学性、设施配套智能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本化等多方面的特点。人居环境系统属于远至人与生物,近至人们的居住系统,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环境;不同时期对人居环境有共同的追求,各时代各地区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基于中国的情况,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称为五大原则;有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住宅,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具有居住性、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基本要求,方便、舒适、和谐是构建21世纪未来住区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们所渴望的。关键字:

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区住宅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住宅,是人为的生活空间环境,它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具体的供一户居住的一套或一幢住宅,它作为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特征,还体现出这户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一系列的特征。住宅建筑,由于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情况、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等的制约而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速提高,人们的居住行为模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人们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与新的要求,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以美化生活。人居环境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何谓人居环境科学?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来说,则可以做以下考虑: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这里的建筑是“广义建筑学”的具体实践;这里的城市规划不只是单个城市和村镇的规划建设,而是对更为广阔的城市地区及城市区域的整体发展作为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和法制管理;这里的地景,也不仅是指传统的公园和城市绿地,还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地园林化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现代城市规划学、地景学、建筑学的发展有着共同的背景,即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集中,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等等。尽管三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一样,但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说他们是从不同的途径,努力解决共同的问题,创造宜人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系统属于远至人与生物,近至人们的居住系统,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环境;不同时期对人居环境有共同的追求,各时代各地区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基于中国的情况,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称为五大原则;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重点。

现在,在城市中住宅多数以小区的形式出现。我国的住宅建设发展正以雨后春笋的速度和庞大的规模令人瞩目,随着住宅“量”的上升,更离不开“质”的保证,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居住方便、舒适、和谐、安全、经济的住宅使人们所向往的归宿。另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医疗事业的加强、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的过程中。因此,21时记得住区环境要求更细致的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设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在过去许多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重视生活上的需要,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住宅按日照间距排列,道路按出入需要设置,绿化按人均指标分布,忽视了居住环境的室外交往空间规划设计,这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外因。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经常出入,进行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相互见面机会较多,如果存在着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空间场所,就可以改善邻里关系。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约束着人的生活,限制着人的活动,这是我们无法回避和无法抗拒的。随着供房需房矛盾的缓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住宅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随着新居住区的不断建成,居住区的绿地环境,以成为居民评价一个居住区好、坏的重要指标。

居住区环境要实用、经济、美观,不要哗众取宠、华而不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改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搞好小区的环境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居住对象,创作中首先应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需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精益求精并做到景观优美,这就是“以人为本”和“适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所在。居住区的环境从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体能养育,到适应信息社会的职能培育,把“以人为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元人居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可以概括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四个方面。

空间环境应该说是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硬件”。空间环境要满足人的活动要求,提供充分的空间环境是营建以人为本居住区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步渗入居住生活领域,私家车的拥有量会逐渐增加,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住区内。5天工作制的推行以及家务劳动日益社会化,使闲暇时间增多,健身、娱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新世纪的居住区应当留些后备的公建用地,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环境的标准,要注意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而不是片面追求超越现实的生活水平。

营造好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居住区设计的重点。生态建筑的诞生,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这一革命是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健康,有益于节省能源和资源,方便生活和工作为宗旨,并对建筑业的设计、材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它不再是生态专家们的美好设想,而已变成现实。生态住宅首先要遵循的时生态化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住宅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如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眩光。

视觉环境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也不可忽视。人居环境的建设离不开艺术的范畴,包括光环境的设计都是尤为重要的。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毕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住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

住宅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整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个局部而不顾整体。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本。

21世纪,社会将向都市化、高龄化、信息化急速发展,面向未来,我国人居环境正在经历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厨房、卫生间标准现代化、汽车、电脑等进入家庭逐渐成为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将会不断更新变化,新问题、新需求也将会不断出现,而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有一个渐进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何况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不一致性,因此,当今的住宅设计又必须兼顾到这一客观事实切不能不顾客观事实,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水平,走入误区。广大人民群众憧憬着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期望着我们的建筑师从时代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自觉地思考21世纪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居住空间设计、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设计,都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努力营造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充满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使人类“能过上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