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口岸的纵深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电子口岸从1998年开始研发,2001年6月1日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截至今年10月,已上线和正在试点的应用项目有32个,正在开发的应用项目13个。目前,中国电子口岸12个发起单位中,有8个部门全部实现了联网应用。此外,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贸促会、香港工贸署、澳门经济局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先后加入到中国电子口岸上来,入网企业达23.4万余家,每日处理电子单证数量达68万笔,口岸网站每日点击率超过700万次。
电子口岸依托电信公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设立了中心节点,计划在全国4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300多个地级市设立接入节点330余个,目前已实际开通110余个。通过专线、宽带或拨号接入的方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网络覆盖。
截至2005年11月18日,海关总署已与29个地方政府签订了23个合作建设地方电子口岸的合作备忘录,合作共建地方电子口岸22个,涉及16个省,15个城市,已经上线的地方电子口岸共有21个。
电子口岸已在全国范围建成了一个多层体系结构,最顶层是由12个国务院部委(现在已发展为15个部委)组成的中国电子口岸,由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提供联网支持和数据共享服务;在全国各地正在逐步建设各地方电子口岸,为地方物流、通关和经贸提供一站式应用,各地方电子口岸遵循“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使全国电子口岸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电子口岸的建设与推广,适应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需要,在打击走私、骗汇、骗退税,规范进出口秩序和企业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推进口岸大通关和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遏制走私、骗汇、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电子口岸通过实行“电子底账+联网核查”,有效防止了“三假”走私、骗汇、骗退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海关总署与外汇管理局联合开发“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项目,在1999年1月投入使用后迅速改变了我国外贸顺差不顺收的情况。项目推广前的1998年,我国外贸顺差435亿美元,而外汇顺收仅有48亿美元,项目推广后的1999年,外贸顺差和外汇顺收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同时,由于严密了外汇管理,切断了走私的资金流,走私活动受到遏制,海关税收连年大幅增收。
中国电子出口岸结构图
2004年海关总署与税务总局合作开发的“进口增值税联网核查”项目,实现了国家税务总局与海关总署的数据交换,解决了利用假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骗取税费抵扣的问题。当年,在该系统投入运行前的1至8月,各地海关协助税务机关共甄别出伪造的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4972份,涉及抵扣金额7.89亿元。8月份该系统投入运行后,伪造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情况迅速减少,从11月起,基本上杜绝了此类案件的发生。
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电子口岸的推广应用,有效地加快了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提高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电子口岸应用项目之一 ――公路口岸自动核放系统自2003年1月在深圳正式投入运行后,车辆进出境海关通关时间由原来的三四分种,缩减到5秒种。现在香港到深圳每日货运量4万辆车次,其中90%是货柜车,每辆车的平均通关速度是5秒钟。
地方电子口岸建成后,企业只要进入电子口岸一个门户网站,就可以便捷高效地办理多个部门的报关、报检、付汇、收汇、缴税、退税等有关通关手续以及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项目,大大减少重复录入,节省人力资源和交通费用,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据宁波远大公司统计,宁波电子口岸上线以后,不仅可以为该公司减少40%的差错率,而且每出口1亿美元的商品可以节省50~60万元人民币的人力成本,每年还可以节省电话费20万元人民币左右。
电子口岸“加工贸易联网监管”项目的开发应用,也适应了即时生产、零库存等现代生产、现代物流方式的需要。如苏州华硕电脑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其年出口额由10多亿美元达到120亿美元,这家企业取得高速发展的原因正在于此。以前,企业办理手续采用传统纸质手册,效率低,耗时长,企业只敢接7天以上交货的订单。实施联网后手续在网上就能完成,大大提高效率,企业可以承接1天交货的订单,生产能力充分发挥。
公路口岸自动核放系统流程图
推动跨部门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大通关统一平台
电子口岸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逐步形成了应用覆盖面广、信息交换数据量大、应用效果明显的进出口管理数据处理中心,为对外经济贸易、运输、仓储、金融、保险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统一的应用平台。
电子口岸运行以来,在电子口岸平台上的网上办事量已达到2.14亿件;其中,仅2004年一年就达到8967万件。大通关统一平台的建立,既方便了广大企业,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公安部与海关总署合作开发的“进口汽车货物证明书联网项目”,实现了海关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进口汽车证明电子数据的共享,使各地车管所为进口车辆办理上牌手续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缩减到48小时。
铁道部、公安部、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合作开发的“铁路口岸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铁路运输、海关、边检、质检等部门数据交换。这一系统在满洲里、阿拉山口、二连、绥芬河等4大铁路口岸运行后,每辆国际列车滞站时间平均减少了12小时。仅此一项,平均每天可为企业节约费用7.17万元,每年节约2600余万元。
中国电子口岸是我国第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电子政务系统,覆盖面大,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行业多,其未来将向纵深处发展,在继续完善现有联网应用项目功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跨部门联网项目的开发应用,把电子口岸的各项业务贯穿于大通关、大物流、大经贸之中,发挥中国电子口岸的整体功能。
而建设地方电子口岸则是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增加区域竞争优势、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大通关”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信息化建设条块结合的有效途径。地方电子口岸将在地方政府的牵头协调下,按照“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全面实施。
背景资料
中国电子口岸是由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商务部、质检总局、外汇局、人民银行、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2个部委共建的公众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实现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质检、银行等部门以及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中介服务企业、外贸货主等单位的联网,将进出口管理流信息、资金流信息、货物流信息集中存放在一个集中式的数据库中,随时供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交换和联网核查,并向企业提供应用互联网办理报关、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网上支付等实时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