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各种各样的“虚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各种各样的“虚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的人一听医生说他“虚”了,便不由得紧张起来。如果听说是“正气大虚”,则更是终日惶惶不安,甚至自认为“死期不远”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所谓虚,也就是正气不足的病证。虽然它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气虚,是指全身或某些脏腑机能衰退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减退,以及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下降等方面。气虚病证,多由劳伤过度,久病耗伤,年老体弱或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气虚证多见于慢性疾患、老年患者、营养缺乏、疾病恢复期以及体质衰弱等病变。一般的气虚病人感到疲倦乏力,精神不好,不想说话,走路稍快或爬坡上楼就觉得气短,稍一活动出汗较多,面部气色欠佳,脉搏也不大有力。较重一些的气虚,还可以出现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严重的气虚,可以引起虚脱,病人四肢冰凉,面色灰暗,冷汗淋漓,脉搏细微,摸不清楚。

气虚证,由于其病理主要是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故其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以补气益气为主。常用方药如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能益气健脾。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炒扁豆、莲子肉、苡仁、桔梗、砂仁、陈皮、大枣)可益气健脾和胃。

血虚证,是指机体物质成分的亏损和缺乏。形成的原因一是失血过多,如吐血、衄血、产后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二是脾胃虚弱,生化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血液,而致血虚;三是七情过度,暗耗阴血。如思虑劳神则耗伤心血;四是淤血阻滞。日久则新血不生而致血虚。血虚的病人,常见的症状有头昏眼花,心慌心跳,失眠多梦,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面部、唇舌、指甲的颜色变淡等。

血虚证,由于其病理系血液亏损,不能濡养脏腑经脉,故治疗当以补血为主。通用补血方剂为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血虚证多与心、肝等脏关系密切。由于血虚不能荣养心神,故多伴有心神不安等症,其治疗方法是养血安神,可用四物汤加用安神定志药如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龙齿、琥珀、朱砂等。若肝血虚可伴见视物不清、夜盲、两目干涩等症,可用四物汤加用枸杞子、女贞子、桑葚子、鸡血藤等补血养肝之品。

阴虚症,大多具有血虚的症状,但阴虚的特点都是津液不足和出现热象,故尚可兼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等阴液不足之症。同时还常伴有低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绛、脉细无力等阴虚内热特征。

阴虚证,除有阴血亏损外,由于阴不制阳,虚阳亢奋,多伴有虚热之象,故其治疗宜滋阴清热为主,可用沙参麦冬饮加味(沙参、麦冬、玉竹、元参、知母)。

阳虚证,多因素体阳虚气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高脏器虚弱,或过度损伤肾阳,阳虚不能温煦,脏腑机能衰减而出现“寒象”。如肾阳虚临床可见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夜尿频繁,男子阳痿,或女子宫冷不孕等症。治当温补肾阳,可用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熟附子、肉桂)。心阳虚证可见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又兼见畏寒、形寒、肢冷,面色滞暗,心胸憋闷,或心前区作痛等。治宜温通心阳,活血化淤,可用保元汤合瓜蒌薤白汤加减(肉桂、附子、人参、黄芪、瓜蒌、薤白、元胡、川芎、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