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尘埃化境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月25日,由厦门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海峡茶道》、《市场望・投资者》杂志社协办、厦门原色茶陶承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两岸名师・顶级天目精品展”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原色茶陶开幕。此次展会旨在为有意了解天目的茶友们呈上一次关于天目盏的视觉盛宴,带领大家走进“天目”的神秘世界。展览共分为五个系列,精选了几位大师的部分代表作品,吸引了全国大量茶友到访关注。因此次精品展得到的好评颇多,本刊为了让更多未到访的茶友也能够欣赏到此次“天目”精品展的作品,特对几位大师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期刊载。以便与茶友们共享“天目”之美。
“天目”的前世今生
何谓“天目”?“天目”的名称来源于日本,据日本古文献记载:“建盏之釉中有斑点者谓之‘星建盏’,因其有星故称‘天目’,所以之后凡属同类之物,虽无此斑点亦一概名之为‘天目’”。另据中国相关文献记载,12~13世纪日本僧人从浙江天目山带回黑釉瓷器,乃以“天目”命名此类瓷器。“天目”之称不管从何由来,但此名称终得以相沿并成专称,并且朝鲜及我国陶瓷界也随之习惯下来,甚至除了福建的“建盏”以外,如山西、河北、山东等许多窑所烧部分黑釉碗、盏一概被称作“天目釉”,即所谓“木叶天目、河南天目”等。
“天目釉”在古代的特征通常为深厚的黑色光泽。但现代作品中的“天目釉”一般颇为光亮。造成釉色差别的原因颇多,一则古今窑的情况、大小有所不同。另外,从前的制品在制作后经过一定的年代,釉中起了一些变化,并且,现代制品釉内所含的铁成分也发生了变化等等诸多因素。所以当代所制作的“天目釉”与古代的“天目釉”是存在一定区别的。此次“两岸名师・顶级天目精品展”的展品主要以当代大师的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代“天目釉”的部分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有部分古代的“天目”展示,让参观者能清晰地了解“天目釉”的历史演变过程。
本文刊登的“天目”茶碗为现代大师罗森豪的作品,其作品在型制上表现大气,善于以小见大,对于自然陶土及矿物釉的运用,遵循追寻生命本质的美好。这种纯粹的美感,不含任何意识或内容的传达,可以予人以静观冥想的力量,给人心安神定而随时可以参悟精神领域的感动。这种表现手法也是现代艺术家运用古方式对天目的崭新诠释方式,旨在从欣赏外在优雅的同时,更能从精神层面上高度认知其内在的美。
初此遇见“尘埃化境”的时候,低低的天空散着柔柔的光。进门的瞬间,窗外清晰的光线细细地散在茶碗上,在它们的表面耀出了水润的色泽,心湖顿时有了清澈的感觉。此套“尘埃化境”系列作品主要以茶碗为主,远远地看着这排天目碗,黑褐的釉色有着沉稳的气息,感觉在一步步接近天目碗时发生了变化,碗内逐渐清晰的黑色的小斑点轻盈地分布在碗的内周,而碗底的颜色则呈现厚黑色,站在碗前定眼观看,仿佛能看到许多轻盈的尘埃向碗底飘去,聚拢,化作一团升华。
此套“尘埃化境”系列天目碗均是以“单一挂含铁釉浆”运用所在地的陶土做成胎体,天然矿石磨成釉,釉浆中不加入铁以外的发色金属,不重叠多挂装饰施釉。其烧出多彩多层次的斑纹,旨在用七彩星辰般的釉色和碗底的弧度共同勾勒出一种银河星空的幻象。而关于“尘埃化境”作品的意境,罗森豪教授的说法是:每个天目碗几乎像是独一无二的星空天界,包容了一切浩瀚穹苍的微粒。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灰烬尘埃,充满在无穷尽的时舱,存留在每个人的宿命中,每一粒尘埃曾经飘落在最深沉的记忆里,同时也无时无刻地在召唤着你,永远都挥之不去、摆脱不了它们的跟随。因为它们无所不在,而且无限……
“什么样的功力才能成就这样的巧夺天工呢?”我一边观赏一边不禁喃喃自语起来,策展人suntea轻轻地回答道:“天目的烧制温度在千度以上,人力无法控制制作过程中微妙的窑变过程,所以其实很多时候一件出色的作品不仅要靠大师出色的功力也要靠运气,故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了。”
当人陷入沉浸的时候。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不知不觉已是日落黄昏待星辰之时,外面的黑夜渐渐衬起了室内的光芒,此刻看天目釉似乎又有了另一种感觉:背景是黑色的夜,那一个个茶碗仿佛定格成了不同的银河系,一圈一圈的,圈出了不同的时空感,感觉很近,又觉得很远,晃神间,脑袋里一直回荡着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你相信这世上有平行时空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