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背离杜拉斯的潘礼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片名:海堤/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英文片名: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
年份:2008
类别:剧情
导演:潘礼德
编剧:玛格丽特・杜拉斯
Michel Fessler, 潘礼德
主演:加斯帕德・尤利尔
伊莎贝尔・于佩尔
文森特・格拉斯
阿斯特丽德・伯格斯-弗瑞斯贝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类型:剧情
片长: 115分钟
上映: 2008年9月加拿大
那时迷恋杜拉斯,不好意思说,怕被贴上附庸风雅、小资、跟风了什么的标签,暗暗找来她的书和影碟,看。《乌发碧眼》《情人》《广岛之恋》《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印度之歌》……以及杜拉斯最后的情人杨・安德烈写的《我,奴隶与情人》,甚至看那部只有黑暗的黑片。在这个冬季最冷的时候,我穿着小棉袄窝在沙发里看去年柬埔寨导演潘礼德新拍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东南亚的热和湿是怎么都体会不出来的。但也不是因为看电影的季节完全不对,我想,潘礼德导的这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大概是背离杜拉斯最远的一部片子,片中的女孩苏珊应该是背离杜拉斯最远的女孩,这片应该是潘礼德眼中的杜拉斯而不是杜拉斯笔下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苏珊。潘礼德的苏珊不论是人物外形还是人物性格的确立都不是我们从书中得来的苏珊。杜拉斯的少女只有这一种类型,细瘦、苍白、敏感、多情、被折磨、跟着身体行走、不知道什么是享乐的时候就懂得享乐、只相信天然的行为才是真理……潘礼德的苏珊则带有被东方礼教束缚的色彩,虽然杜拉斯的作品也是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但那是法国人的东方,潘礼德是东方人的东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潘礼德的东方更扎实,因为他要用东方人的视点去看法国人的东方,所以他背离原作较远。我没有找到1958年勒内・克莱芒导演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不知道那个苏珊是怎样的?但我却不能不把此苏珊和1992年让-雅克・阿诺导演的《情人》中的女孩相比较,《情人》中的女孩扮演者珍・玛奇更符合我心中杜拉斯的女孩形象,而《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阿斯特丽德・伯格斯-弗瑞斯贝饰演的苏珊太过饱满和健壮了,热带女孩的丰腴,现代女孩的迷茫,并且除了委屈和单纯似乎找不到苏珊身上的其他情绪。而杜拉斯的女孩是很少有单纯特质的。在片中我们看不到苏珊对母亲、哥哥和土地的恨、爱交织的感情,也看不到苏珊被贫困和自己“毁灭”的迹象,而贯穿杜拉斯一生的“毁灭”主题其实源自她母亲的“毁灭”。面对母亲的粗暴和温柔、保护和出卖也没有对矛盾的深刻表现力。和中国情人的来往她是幼稚的,这种幼稚则是杜拉斯的女孩所没有的,杜拉斯的女孩只有年幼,决不在感觉和上幼稚,杜拉斯的女孩有一种即使没有经历和经验也会如老江湖一般做的准确无误,不会在乎礼教和道德的束缚,何况东方的礼教。
哥哥。哥哥显然是杜拉斯两个哥哥――残暴丑陋、恶魔般的大哥和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的混合体。影片中的哥哥是法国帅哥加斯帕德・尤利尔饰演的,他在和奥黛丽・塔图共演的《漫长的婚约》中的表现显然更好,在《堤坝》中导演力图使约瑟夫的性格更加复杂且多面化,由于能力不够,使得尤利尔无所适从,弄得哥哥一会儿是粗陋暴躁的,一会儿又显出没有来由地温柔。他对印度支那生活的厌倦仿佛天生,他的逃离成为了对最爱他的母亲的背叛。影片显然还想表现约瑟夫对殖民地土著的同情,比如最后把步枪留给了他们家的仆人,但这样一来使得表现人物性格的线索变得凌乱了。
情人。中国情人是我看到的猥琐男极品。我奇怪导演怎么找得到这样一个演员并且让他如此的鄙俗和猥琐呢?真是难为了他们。以前,哪怕是作品里也难得见到猥琐到如此的男人,那是杜拉斯在《堤坝》《印度之歌》《情人》中反复歌咏的中国情人啊,哪能不堪到这样。感觉上当然更加接受梁家辉,虽然梁家辉相比于小说中的中国情人强壮高大了些,也没有小说中中国情人的除了性器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是柔弱的外貌。演这个中国情人的演员我甚至没有找到他在其他电影里的影子。看到他去找苏珊,回头回脑的张望,鬼鬼祟祟的嘴脸,那不是有钱人家出来的男人能做出来的,有钱的中国情人可以对钱随随便便但态度真诚,可以给苏珊礼物、金钱而不会以此来占有她;他会去哀求苏珊,但那是出于喜欢;不会和殖民地的执政官勾结来欺压当地的百姓,因为他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以胆小怯弱、可以引诱苏珊,但是他不会觉得引诱这个殖民地里法国穷女孩是可耻的。而我看到这个若先生只有厌恶而且是不舒服的那种厌恶。
母亲。伊莎贝尔・于佩尔是这部片子的灵魂和支撑,我很难想象如果换一个演员这部片子会是什么样子?她炉火纯青的表演带动了整部片子的走向。于佩尔塑造的堤坝母亲形象可以列位她演出生涯的经典。堤坝岸边吊脚楼孤独地立在河滩中,吃饭时天棚会掉下蚂蚁或者别的什么虫子,年年被淹的土地,时时以收回土地为要挟的殖民地管理者,最偏爱的儿子不愿意留在堤坝和她共同承担生活的苦难,被中国有钱男人觊觎的小女儿偏偏叛逆,是把女儿出卖给有钱的中国人来保住土地和富裕的生活还是掐断这个希望来保持女儿的童贞?……母亲不停地种植,不停地和海洋、螃蟹、殖民地管理者、中国有钱人做斗争,甚至儿子和女儿。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和她作对,当然,她不是斗不垮的战士,也有撑不住的时候,甚至想到自杀。儿子可以对这块土地憎恨,女儿也可以牵怨于母亲和贫困,但母亲只能承担和战斗,直至绝望地死去。于佩尔赋予堤坝母亲以灵魂和血肉。
影片的选景在柬埔寨,那也的确是杜拉斯母亲买地的地方,热带风情、地貌和民俗都是原汁原味的,而殖民者对当地人的欺压与残害的几节短镜头看出潘礼德拍纪录片的功底,那倒是比较过得去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