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洮县衙下集拉扎节形成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洮县衙下集拉扎节形成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间信仰是众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因子,现代社会虽然出现了节日中各种信仰仪式的衰退趋势,但它仍然是维系节日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拉扎节是一个地方性节日,本文将从拉扎节的生存空间、拉扎节的传说、拉扎节的存在现状以及拉扎节背后的意义之网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拉扎节及其跳山神活动的实质内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拉扎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拉扎节;跳山神活动;民间信仰;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2-0047-03

临洮县南部地区的衙下集是一个汉族聚居区,在这里盛行着一个传统节日,其盛况不亚于过春节,它以跳山神这种独特的活动为主要节日习俗。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深刻体会到,民间信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如春节祭祖、中秋拜月等,现代社会虽然出现了节日中各种信仰仪式的衰退趋势,但它仍然是维系节日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透过拉扎节中的跳山神这种独特的民俗活动,同样,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山神崇拜观念是维系拉扎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拉扎节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文献没有具体记载,当地群众只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日期,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民俗活动。同时,在当地民众中流传着一段传说,但考察拉扎节的实质内涵,关于拉扎节起源的解释又显得力不从心。那么,拉扎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以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为指导,从拉扎节及跳山神活动的生存空间、拉扎节的传说、拉扎节及跳山神活动的存在现状以及拉扎节背后的意义之网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拉扎节及其跳山神活动的实质内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拉扎节的形成原因

一、拉扎节的传说

关于拉扎节的形成,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在风景秀丽的紫松山下有一座藏族山寨,寨子里有一个少年叫拉扎。拉扎小小年纪,非常聪明,天天赶着羊群到山中去放牧。有一天,拉扎发现一条娃娃鱼从小溪里爬出,一个劲儿地往树尖上爬,干干的山岩上汗珠淋淋,一会儿大雨就哗哗地下了起来。奇特的自然现象引起了小拉扎的疑问,于是,他每天对山里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什么鸟儿叫天气晴朗,什么虫儿活动频繁天要刮风下雨。久而久之,拉扎掌握了一套十分准确的天气变化常识。拉扎除牧羊外,还要帮助爹娘务庄稼。有一年,正是青稞黄熟的时节,拉扎在山里放牧的时候注意到有一群乌鸦,天天傍晚在寨子后面的林子里呱呱鼓噪。根据经验,他立刻告诉乡亲们,不久将有冰雹降临。待大伙儿刚刚收割完地里的庄稼,鸡蛋大的冷子??就一股脑儿地砸了下来,乡亲们种的青稞秋毫无损,避免了一场大灾难。拉扎会侧风知雨的消息被当地土司知道了,无恶不作的土司打发管家叫拉扎去他的庄园里种庄稼,以便避免暴雨袭击他家的庄稼。拉扎想起平日土司在寨子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所做的坏事,就表面装着很老实地给他种庄稼,却暗暗寻找机会要狠狠教训一下土司。等到土司庄园里的庄稼全部上场准备打碾时,土司问拉扎:“今日天气怎么样?”拉扎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太阳晒破脸哩!”于是,土司就命奴隶们在麦场上摊开很多庄稼打碾。谁知一场庄稼刚碾乱,只见乌云翻滚,暴雨倾盆,漫山的洪水一下子将土司场上的粮食冲得无影无踪。土司知道拉扎愚弄了他,非常生气,下令让爪牙们把拉扎抓来,一顿乱棍打死了。拉扎死后,变作一只双音鸟,每天早上寨前大树上鸟儿发出“拉扎――拉扎――”的叫声,这一叫,乡亲们就知道今天是好天气。有时候,鸟儿发出“土司――土司――”的叫声,就知道要刮风下雨。乡亲们根据拉扎鸟的叫声,晴耕雨歇,十分灵验。人们怀念拉扎,过去每年庄稼收获后,每个村庄都要举行跳神祭祀拉扎。现在,大家破除了迷信,转变了观念,把传统的拉扎节变成了庆丰收的节日。??

据《临洮县志》记载,临洮南部这一地区的衙下集原有藏族土司设立的衙门(大衙、二衙、三衙),是衙里土司赵琨的封地,称“党布里”。这一带有许多藏语地名沿用至今。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拉扎节的传说是民众将反抗土司统治的意志寓予传说故事之中而形成的,它本身并不能真正解释拉扎节的起源问题,它只是民间群众心理状态的一种精神折射。

陈江风在《观念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岁时节庆的起源多与原始天文历法观念有关,而且在民间大多都传有动人的神话或传说,有趣的是,通过诸节庆的分析看出,那些传说、神话往往并不是节庆的真正起源,相反,却多是后世附会的结果。”??

正如陈江风考察岁时节庆所得出的结论一样,拉扎节的传说关于拉扎节起源的解释也显得那么力不从心,如果对拉扎节具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之后,我们会发现,当地所流传的拉扎节的传说只是民间群众心理状态的一种精神折射,是后来人们为了解释拉扎节所作的附会、编撰,它本身并不能真正解释拉扎节的起源,但拉扎节本身并不在乎这种传说的真实与否,它只是要借助节庆实现某种文化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民间不仅乐于接受这种不真实的节庆起源传说,有时甚至人为杜撰某种传说,以满足文化功能的要求。这一特点,在注重教化、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度里表现得格外充分。

二、拉扎节的存在现状

拉扎节是一个地方性节日,盛行于甘肃省临洮县南部地区的衙下集、南屏等乡镇,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五开始,一直延续到十月初一,当地群众在近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以自然村庄为单位,按照各自约定俗成的日子,欢度拉扎节,盛况不亚于过春节,是临洮神秘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每一个村庄的拉扎节到来时,村民们除了各节日里基本都有的吃喝玩乐、走亲访友外,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跳山神活动。拉扎节期间进行的跳山神活动,将拉扎节推向又一个欢乐的高潮。跳山神活动一般持续1~3天,通常是每三年一“大跳”,大跳就是相对来说其整个仪式相对完整,历时三天才能完成。一般第一天为设坛请神;第二天是祭神;第三天是跳黑神,跳护神,夜晚还要放火把。村里每户都要扎制一个丈余长的火把,从各家各户的院落点燃后,一齐汇聚到跳山神的村口,并将神场上表示“瘟神”的纸人点燃,当地叫作“送瘟神”,跳山神活动才告结束。这种跳山神活动使得拉扎节越加显得神秘。

“八月十五一川,九月初九一山。”在临洮县南部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考察其内容,实是指当地群众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五开始至农历十月初一结束,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从川区到山区,每个村庄以自己传承下来的约定时间,过拉扎节的情形。其间,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为拉扎节节期的村庄尤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历来为中国汉族人民所注重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在临洮县南部地区被拉扎节所替代,双节重合之后,人们首先选择了当地所重视的拉扎节。那么,拉扎节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而促使这一地区的人们主动放弃了传统节日而将全部精力投向拉扎节呢?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而重阳节俗产生的初始之义,乃与祓禳、趋避的观念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这些最初的信仰观念已趋于淡化,现在这些节日也只留下了其大概轮廓,成为现代紧张生活节奏下人们回家团圆的日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拉扎节因当地独特的山神信仰观念而形成,当地群众放弃了拜月等习俗而选择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山神信仰,在这种习俗的发展演变下,逐渐成为独特的节庆民俗。即使现在,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宗教色彩依旧相当浓厚。节日期间的跳山神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在不间断地延续着,它是一种在特定季节答谢山神的礼仪,既娱神又娱人,是当地民间信仰、生活习俗和生活风情的形象反映。

三、拉扎节的生存空间

综观拉扎节的报道与研究文章,学者们一致认为,“拉扎”是藏语“山神”的音译,拉扎节是 “由于汉藏同胞长期杂居,互相交流、学习、濡染、通化,一同歌舞祭祀,融合而成”。其实,“拉扎”一词在当地方言语境中实用比较普遍的,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物,即把某种东西堆放在一起,为进一步的工作做准备,如“麦子拉扎了”,意味着收割完的麦子已经从田地里转移到麦场,只等打碾了;二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说两个人之间不存在隔阂,在性格上合的来,有共同的语言或志向等。因此,要考察拉扎节的形成原因,是不能脱离当地的文化生活环境的,不能因为历史上出现过土司统治而将其进行片面定论。

(一)拉扎节产生的生存空间

临洮县南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多变。现在位于南部地区的南屏山、紫松山、杨家湾等,依然林木葱郁,其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当地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自然崇拜观念在各民族中早已有之,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人们面对自然界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霜雪灾害等无能为力时,自然地将其盼望丰收的愿望寄托于冥冥之中的神灵。因此,山神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之一。

在当地,每年在春播之后,各村村民基本上都是以村庄为单位,选择险要的山头“插山神”,祈求山神保佑一年的丰收。其实,这是当地村民山神信仰观念的一种建构方式,他们通过这种插山神的仪式,将无形的观念转变成有形的形象,再通过祭祀仪式,成为保护一方的山神。等到秋季来临,庄稼“拉扎”之后,他们又通过跳山神这种娱神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山神一年之中保佑平安的酬谢,同时也期待来年山神继续护佑,这是山神信仰的一种维系方式。当地群众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建构与维系的模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获得心理安慰。

(二)地方学者的解释

临洮县寺洼文化研究中心赵怀侠说:“拉扎节大概形成于明末清初,一方面,以前气候凉,只种春麦,不种冬麦,庄稼收割之后,有了空闲的时间,并且丰收之后,有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以前村庄上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农民也无其他娱乐事项,跳神属于一种大型的文化活动,遂吸引周围亲朋来此观看,亲朋到来之后,主家要接待,逐渐形成节日。但最初以跳山神为主,随着老人们崇拜山神的心理在年轻一代中的逐渐淡化,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时间不济,再加上跳山神费用高等原因,现在逐渐出现跳山神活动趋于淡化,而盛行过拉扎节之风。”

四、拉扎节背后的意义之网

格尔兹引用韦伯的话说:“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些网,因而文化的分析不是寻求规律性的实验科学,而是寻求意义解释的科学。”通过考察拉扎节及其跳山神活动,在拉扎节节日的背后也可以看到这样一张网,人们自己编织出这张网,又不断赋予其意义。

这张网的核心就是村庄内山头上的山神,它是当地群众的护佑神,保佑着一方农事生产的丰收。这张网中的关系就是人们与山神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村民们通过周而复始的与山神的沟通,使得这张网不断得到强化。

每年春播之后的插山神,标志着山神与村民同在,同时,山神在村民的祭祀之中,获得实惠,进而保佑一年之中的丰收。通过这种插山神的祭祀仪式,首先确认了村民与山神之间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网的位置。等到秋收之后,通过拉扎节,这一固定的节庆时日,进行跳山神活动,为山神献上歌舞。逢年过节的献祭,答谢山神,并进而求山神给他们带来安宁与幸福。跳山神的仪式,使得村民与山神之间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网进一步得到强化。

因此,拉扎节是村民与山神进行沟通的日子,人们借助跳山神仪式来增强山神的力量,使山神能更好地给村庄带来好运。在这里,实质上创造了一种融合的局面,它强调了村民与山神的相互义务。在拉扎节的背后是人们解释世界、理解生活的一套意义体系。这套意义体系透露出人们生活的艺术。

综上所述,拉扎节的形成是以当地的山神信仰观念为基础的,其实质是为酬谢山神而进行的一次“狂欢”。至于其节期的不统一,正如赵怀侠指出的:“当时,从事跳神的师公较少,即使现在,还是很少,再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先川后山的过渡形态,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参考文献]

[1]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陈江风.观念与中国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临洮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临洮县志(1986~2005)[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4]临洮县寺洼文化研究会编.临洮民间传说[Z].内部资料.

[5]侯强.拉扎节节日文化解读[J].丝绸之路,2011,(14).

[6]陈维山,赵怀侠.汉仪蕃风拉扎节[N].甘肃经济日报,2004-11-22.

[7]丁作枢,刘秀梅.独具风格的“拉扎节”――莲花山地域的民间传统文化“拉扎节”调查[N].民族日报,2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