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总结与建议:莫让浮云遮望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总结与建议:莫让浮云遮望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的中国钢铁工业还远不能被称为“夕阳产业”,产能过剩只是短期现象,行业系统性风险较低,未来在钢铁消费峰值点到来之前,中国钢铁工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中国钢铁工业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最为生机勃勃的成长期,消费量峰值未来将达到9.5亿―10亿吨/年,钢铁工业还将有4亿―5亿吨的发展空间。全世界的铁矿石资源和生产能力也完全可以支撑中国钢铁工业今后的铁矿石需求,未来中国铁矿石资源的“供给瓶颈”在于中国港口的通过能力和疏港速度,但该“瓶颈”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是完全可以打破的。在环境支撑条件方面,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最有潜力、最有条件实现循环经济的产业。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环保不达标的小型钢铁企业之后,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正在通过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逐渐将对环境的外部负面影响内部化,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国钢铁工业还远不能被称为“夕阳产业”,产能过剩只是短期现象,行业系统性风险较低,未来在钢铁消费峰值点到来之前,中国钢铁工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此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中国钢铁工业的产能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发生本质的改变,钢铁工业的基础地位就不会动摇。换言之,中国的钢铁工业有一个伟大的使命:即在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前提下,帮助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走向重工业强国,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对中国工业化过程中钢铁消费峰值的研究,我们认为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不是如何削减产能,解决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是应当解决增长方式(降低污染和能耗)和增长瓶颈(进口资源的运输保障)问题,以适应工业化过程中的消费需求和增长质量要求。

2.中国工业化过程中钢铁的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近一半,如果中国选择严格的钢铁产能控制措施,未来中国钢铁业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如果中国这样的大国选择进口钢铁满足工业化过程需求,那么对铁矿石、钢材市场形成的冲击实在难以想象。中国庞大的钢铁需求通过国际市场来实现,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相反,中国在钢铁工业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某些领域)要求中国首先要最低程度自给,其次还要部分地扮演“世界工厂”角色,为全球提供钢铁产品和服务。只要中国实行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节能环保准入政策,部分地扮演好“世界工厂”角色,帮助他国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钢铁需求也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原则。

3.市场经济即为“过剩经济”,中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0%以上,这已大大超过美国制造业75%左右的产能利用率,我们不能从80%的产能利用率就得出“钢铁过剩”的结论。在这方面,我国有着大量教训可循。例如2003年,国家预测2005年钢铁产能3.3亿吨,大大超过2005年预测的需求,实际情况是2005年钢产量3.5亿吨,消费量3.4亿吨,产能4.3亿吨(据《财经・金融实务》2010年1月刊,卢峰“不恰当干预无助于治理产能过剩”一文)。

4.中国的钢铁工业是一个国有、民营几乎可以平分天下的特殊部门。产生“钢铁过剩”现象大部分与国有企业高质量的产能利用率不高有关。这恰好又与钢铁工业的充分市场竞争、成本决定竞争相对优势有关。由于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选择了较为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当市场面临价格竞争时,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往往因亏损而采取“限产”措施,而技术落后的中小型钢企往往可以借忽视节能减排的低成本优势盈利,使这个市场存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现象,即技术优势的大中型钢企份额逐步降低,技术落后的中小型钢企份额反倒逐步上升。其实只要选择恰当的节能减排准入标准并对排放征税,任何厂家就不能利用排放的外部效应的“正效应”,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这既是一项公平竞争的政策决策,也是适应环保要求的强制性技术选择。

5.中国钢铁工业在过去十几年“限制”的呼声中取得了伟大的进步,花园式的工厂也比比皆是,产能更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技术进步、资本的支持使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自2003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增加了3亿多吨的未批复产能,如何处理这3亿多吨的未批复产能既是政府的难题,也是厂家的痛处,单纯关停并转无助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需要使用节能减排门槛使这部分产能的大部分合法化,而对不达准入门槛的要用最短的时间期限令其达标或关门,使这个行业在为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前提下获得政策首肯,只有法制条件具备了,其真正的产业整合、技术升级才有可能,这才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阳关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