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小学科学课堂“灵动”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小学科学课堂“灵动”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好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小学生产生探究的问题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因此,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和关爱学生,要善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灵活变通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那么,如何让科学课堂灵动起来,让孩子爱上科学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新颖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要营造良好的开端,则离不开“兴趣”。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课堂上产生“动”的欲望,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慎重考虑怎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利用音乐激发兴趣,借以渲染气氛;利用活动激发兴趣。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实验;利用故事激发兴趣;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

2、宽松学习氛围,体现合作互动。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形式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行。

操作是儿童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观念与创新精神。我在教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直观上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设计了一个玩鼓游戏,我拿出一只队鼓,问:“谁能让它发出声音?”一个个学生上来都非常高兴的玩了一下,然后我提出,再请两个学生上来,并把你们的一只右手轻轻的放在队鼓上,当鼓发出声音时,下面的同学猜一猜,他们有什么感觉?当学生猜完后,再让操作的同学说一说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的体验到声音产生的秘密。同时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营造了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完全溶入于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师生互动,促进灵动课堂的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我在教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直观上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设计了一个玩鼓游戏,我在队鼓上撒了一些花生米,然后我敲打了一下鼓面,鼓面上的花生米就不断的跳起来,然后请几位同学自己来试一试,从视觉中感受到是由于鼓皮的振动迫使鼓面上的花生米跳动起来。同时他们在活动中喜笑颜开,个性得到了发展。在群体活动作用下,某些学生变羞怯为开朗,变颓丧为乐观,变消极为积极,使独立型代替了依赖型,竞争型代替了回避型,这正是群体活动使他们超脱自我。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的机会,利于师生互动知识的形成,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

4、捕捉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我在上科学三(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时为了研究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情况,我同学生讨论完以后就让他们自己去实验,这时我发现其中一组同学在研究时,首先把圆柱体排好队,依次进行拉长,而其他组都是每个同学一个自由的进行伸缩,体积大小不十分明显,我看到这,灵机一动,马上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请刚才的这组同学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并且问大家他们是怎样做的,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形成了认知。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5、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身子,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应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多于批评,鼓励多于指责,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形成合作交流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自由的同时,应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这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积极体现“导”的艺术。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学尝试,让所有学生都自由地发表意见。而教师通过巡视,适当点拔,并在全班活动中及时反馈、总结。

6、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进入课堂,使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其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多媒体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无声变成有声,化静为动,将学生带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并存在持久性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能化静为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彩虹的秘密”时,课前三分钟先播放一段有关彩虹的影视片段,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一方面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至课堂。又如,

在教“各式各样的花”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花儿,让学生在看的时候思考各种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花的颜色、形状、结构等特点,学生对花的热爱会激起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个个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多媒体化静为动的过程,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不再像以往那样死气沉沉。

总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展开“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就会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