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的互动与协同。但现状是,多数科技创新服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导致了科技资源的分散与流失,从而阻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本章在借鉴了传统官产学三螺旋模型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为城市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三螺旋模型;四螺旋模型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four helix model

Li limiao

Abstract: The role of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to play depends on the business - government -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 the intera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collaboration. But the status quo, mo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s between the main mechanism for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teraction, leading to the dispersion and lo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us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chapter draws on traditional VLSI triple helix model, based on innovative urban core area of the proposed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four helix model for urban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Triple helix model;Four spiral model

区域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在于能否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资源存量的逐渐枯竭,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然而我国在实现科技创新道路上却频频遭遇困难,虽然我国的科技资源已有一定的积累,科技创新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并且缺乏共享机制,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重复投资,再加上许多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服务系统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推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1]。

目前学术界在创新研究中已引入平台的概念,如吴永忠[2]从创新趋势的角度研究,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与综合实力增强的基本保障在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刘蕾[3]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研究,提出行业创新平台是聚集行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有效系统。但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平台功能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各功能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平台的运作和发展又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螺旋是由美国学者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和勒特•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引进用来分析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关系的动力学。三螺旋模型提出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产业和大学三个螺旋体的密切合作、相互作用,但同时又各自保持其独立身份,其核心在于官产学三方的“交迭”(overlap)才是在创新中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因素[4-5]。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功能主体不仅包括政府、产业与学术界,作为“技术创新桥梁”的科技中介组织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本文在参考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变量,提出构建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中提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素是由政府、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相互协调、依存和作用的战略联盟,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其构建形式之一[6]。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指由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通过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技术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公共科技服务载体[7]。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六大子平台构成,分别是: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创新中介服务平台与人才聚集与流动平台,另外每个子平台又由不同的系统所组成:

1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包括风险投资系统、创新基金系统、资讯洽谈系统。

2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大型仪器设施共用服务系统、科学信息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研究试验基地协作研究系统、自然资源与实验条件保障系统、专业测试与行业检测服务系统、专业技术服务系统。

3创业孵化平台:包括孵化器、孵化器管理系统、支持政策。

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包括技术交流网络信息系统、科技成果转化评估系统、产学研交流系统。

5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包括中介机构、科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6人才聚集与流动平台:包括人才供给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2、三螺旋模型

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是目前分析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关系的主流模型。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在其《三螺旋》中提出“三螺旋就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8]。在知识经济时代,官产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善创新条件的关键。在三螺旋模型中,三方被抽象为在经典创新体制下彼此有着不同关系的相互缠绕的螺旋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实现动态平衡。由于联系与作用,每一个代表不同机构的螺旋体都获得更大的能力相互作用于合作,并且支持在其他螺旋体里产生的创新,从而形成持续的创新流,促进彼此的发展[9]。

因此,三螺旋模型中,创新过程并不是单一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也不是单一的自下而上的学术界与企业的自发行为,其强调官产学三方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支配与依附关系,大学―政府―产业的“交迭”(overlap)才能有效促进资源与知识流在各个领域流动,从而加速创新行为的实现。

三螺旋模型的最发达模式是重叠模式,即通常所指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创新主体都有很强的“互动自反”效应:“互动”表现为官产学三方通过互动从而产生的三方网络与混成组织;“自反”表现为每一方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又兼顾扮演者其他机构的角色,从而每个机构的功能都得到了放大[10]。Henry Etzkowitz(2000)[11]提出了三螺旋关系演变的四步骤:1)螺旋内部演化。政府、产业和大学打破了原有的组织边界,在保持自己独立身份的同时,又兼顾扮演另一方的角色。2)螺旋之间相互促进。处于平等地位的政府、产业和大学同时影响与被影响着其他两方螺旋主体的发展轨迹,任何一方的微小变化都会刺激对方做出相应的调整。3)螺旋体的三层网络和混合组织结构的形成,如孵化器、科技园等。4)三螺旋网络对创新主体乃至社会产生递归效应。通过三螺旋中个功能主体之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壮大了创新主体,另一方面其形成的混成组织又对社会形成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技术和产业升级,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螺旋模型为分析官产学合作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框架,但是不难发现,作为沟通、融资和咨询等的科技中介组织在科技创新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某些特定发面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杨敬华[12]、金潇明[13]和赵立雨[14]分别对三螺旋模型结构进行了拓展,认为科技中介组织在技术转移中是一个不可取代的力量,其在技术创新、扩散与交易的过程中,通过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促进了创新活动与技术扩散,并提出了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科技中介组织形成的四种力量交叉的非线性“四螺旋”模型结构。

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

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但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化,科技中介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资源,为实现技术创新起到沟通、协调等作用,并且为创新主体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15]。

区基于此,本文在参考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科技中介变量,提出构建城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从而维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见图2。

图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

1、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要素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依托于城市中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和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行业重点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等联合组建,并且需要政府的协同创新。因此,在平台的四螺旋结构模型中,存在着四个功能主体的螺旋体: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各螺旋体之间通过互动与协同促进知识共享与资源整合。、四个螺旋主体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整个决策系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融。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结构性主体”,其通过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的合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在四螺旋系统下,其角色也从单纯的商业活动转变为以准学术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与高校及其它主体进行合作创新。政府作为职能机构,除了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外,也逐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通过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研发的主体,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又不断输出优质的人才资源,并且逐步致力于实现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进行创业及孵化活动。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服务主体,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其通过为企业、政府和大学科研院所提供完善的科技配套服务,促进了创新活动的进展,降低了交易费用,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四个螺旋体的互动与协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3种资源:政策资源――政府对创新的政策集合;创新资源――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知识和技术,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人才;资本和社会资源――各种创新基金和风险资金的汇集以及各种专业化科技中介机构的聚集。这3种关键资源的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了科技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2、四螺旋系统下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动力系统

Loet Leydesdorff(2000)[]指出,相对于二重螺旋的共同演化,在系统的变化过程中,官产学三方螺旋体的互动将会使创新活动充满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任何一方的微小变化都会刺激另外两方进行相依的调整,使自己的螺旋发展轨迹重新回到整个系统的互动模式中,而这种反馈又成为一种新的变化,进而刺激另外两方做出相应调整。

本文认为,作为三螺旋模型的拓展模式,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同样具有这种“刺激――反馈――新的刺激――新的反馈”的循环演化机制。并且,这种存在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的互动合作中的反馈作用又有正、负之分,而只有正的反馈才能不断加强四方螺旋体的合作,从而使整个体系得到不断强化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中。

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系统中,只有当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组织四个螺旋主体找到各自的正反馈下,才能不断强化这种四边演化动力。 其中,动力系统中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四个螺旋主体各自的输入、反馈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四螺旋主体的输入、反馈内容

输入 反馈

政府 资金资助、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资格认定、管理人员 税收、就业机会、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及技术溢出

企业 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投资回报、技术溢出、人才流动、产业升级

高校及科研院所 知识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品牌 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

科技中介组织 咨询、鉴定、监督、会计、法律服务、人员培训、决策支持、投融资服务 资金流、信息流、知识及技术溢出

在平台的运行过程下,官、产、学以及科技中介四方主体相互结网,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科技资源通过网络渠道频繁流动,从而有力促进了创新的诞生。同时,创新的产生又有利于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朝着有利于区域创新平台发展的方向,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创新环境。平台的发展壮大又将对社会产生递归效应,一方面会促进各个螺旋主体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外形成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如此循环,由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相互缠绕一起形成的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系统便在四方的互动协同下螺旋向上发展,从而形成越来越有益于创新活动的软硬环境。

三、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互动的知识共享对策分析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各类科技资源的创造与流动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加速推进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劲动力。在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中,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平台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需要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互动作用,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政府层面

政府是平台的宏观调控与协调主体,要充分运用政府的职能作用,针对六大不同子平台,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以及相关资金的支持,为平台的健康运行、促进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2、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中既是各类科技资源的接受者和受益者,也是资源的创新者与传播者。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加强与具备优质科技基础与服务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建立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高校及科研院所层面

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科技创新起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作为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源泉,二是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体。因此良好的创新机制与健全的人才培育体系的建立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4、科技中介组织层面

科技中介组织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包括投融资、科技咨询、技术创新服务、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进与培育,并建立健全的统一管理制度,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作用起到积极作用。

四、主要结论

本文在借鉴了传统官产学合作的三螺旋模型上,引入科技中介组织变量,提出了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结构。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还需要其运行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估的共同作用,因此,后续研究中有必要通过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实地调研与持续跟踪进行数据分析,完善其运行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提出更为具体的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结构。

参考文献

1、肖艳玲,罗洪云,赵庆华.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3):28-33.

2、吴永忠.科技创新趋势和国际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9):73-76.

3、刘蕾,鲍竹.试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J].市场周刊,2006(2):105-106.

4、方卫华.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1):69-78.

5、涂俊,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科研管理,2006(5):75-80.

6、王海清.浅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结构类型及运行机制[J].今日科技,2008(9):46-47.

7、崔东红,陈玉芹,战玉峰,孟娜.城市创新服务平台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8、(美)亨利•埃茨科威兹著.三螺旋[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9、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29-34

10、陈红喜.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6-8

11、Loet Leydesdorff,Henry Etzkowitz.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l 2”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0:109-123.

12、杨敬华,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J].农业科技,2005(5):32-33.

13、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1):90-94.

14、赵立雨,任静.R&D创新活动中知识共享的四螺旋模型研究[J].情报研究,2010(11):66-69.

15、刘锋,王永杰,陈光.对科技中介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分析和认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55-58.

16、王玺.政府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角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葛丽敏.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于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18、Loet Leydesdorff. The triple helix: an evolutional model of innovations [J].Research Policy,2000:243-255.

作者简介:李俪苗 (1987-)女 四川成都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