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也应“咬文嚼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也应“咬文嚼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基本功 咬文嚼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84-01

一般人看来,在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特别注重语言的组织,用词要恰当,语句要精练。而数学课的老师可就没有那么重视了。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口述解题思路要完整

不论是计算还是法则,只有让学生说出来,才能知道他们是否理解掌握了。而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也是学生对算理加深理解掌握的过程。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算出9+7=16后,让学生说说其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说,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凑十”计算法。如: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34×12,在学生叙述完一些解题方法后,教学用竖式计算时,可以让学生这样叙述: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2去乘以34得到68,8跟个位上的2对齐,6跟十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34得到34,4跟十位对齐,3写在百位上。这样完整地口述整个竖式计算过程,包括书写的位置,再次强调了十位上的1乘34得到的积的末位数应跟十位对齐这一注意点。因为虽然学生理解了十位上的1乘以34得到是340,但在书写过程中总难免会出错。所以学生的口述将这难点再次消化。从而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印象更深刻。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虽然想到了,但如果没有机会说出来,思路还是凌乱的,只有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思路,才可以澄清模糊的认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如百分数应用题 :“一个去年原计划造林15公顷,实际造林18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后,我要求学生说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先必须知道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多少公顷。因为已知计划造林15公顷,实际造林18公顷,所以可以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多18-15=3公顷,然后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除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5公顷),即得出要求的问题。这样让学生把思路完整地说出来,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促进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发展。

二、描述概念公式要准确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分数定义中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学生只有对这些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到“三角形 ”的含义时,老师进行一些直观的演示了三角形的特点后,让学生进行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有些学生会说“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有的会说“有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有的还会说“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这时老师得及时指出三角形必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且每条相邻线段首尾相连的图形才叫三角形。并且让学生进行复述,做到关键词不漏不错。再概括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里的“一个顶点”、“垂线”、“垂足”都是一些关键词语。所以学生在概括一些定义时,老师要求学生语言必须十分严谨,必要时还得有老师进行示范后,学生再进行描述。在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推导公式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公式,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讲述探究过程要简洁

新课程强调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在体验中创造中学会数学。所以许多数学课堂都采用动手操作,情景演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可我们知道光用手不用口那是不行的。我们还得把操作过程,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在讲述这些时应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使同学和老师都能听明白。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这个内容时,出示例1:一个西瓜重4千克,6个苹果重1千克,问一个西瓜相当于多少个苹果?在进行了实物演示后求学生把这题中的数量关系说清楚。在这儿只要用两句话就可以把其中的数量关系讲清楚:因为6个苹果重1千克,4千克就是4个6等于24 个苹果,所以一个西瓜就等于24个苹果的重量。如果用重复繁琐的语言来描述数量关系那就会使一些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在口述一些操作过程也是如此。再如教学“煎饼问题”、“排列组合”等内容,都可以借助较简单的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既理清了题目的思路,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简单题目错误率较高,较难的题目错误率较低。那是因为学生看到一些较熟悉的题目,一高兴,就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如:“一车间每天生产120个零件,原计划4天完成,实际3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这一题目砸一看很简单,可就是有一些孩子结果错了,原因是没有注意问题中的“多”字,而是算成了“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在判断题选择题中更要注意这些关键词,像判断“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会忽略“只”字,“小数点后面加零小数的大小”要注意是在“小数的后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商不变。”这里应该是“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些看似熟悉的题目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判断错误,所以在平时教学时应多强调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引起重视。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的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