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就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设;施工技术;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建筑业中的关键“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基础施工

(一) 三通一平

基础施工是建设工程的第一施工程序,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施工建立的必备条件,主要是通水、通电、通交通及平整场地,简称“三通一平”。

(二) 定位放线

放线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把设计图纸的房屋按照设计要求测定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根据。房屋的具体方位,除按统一规划要求外,还要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才能现场测定房屋座落的具体方位。

房屋放线是根据已测设的主轴线方位,详细测定房屋各轴线交点位置,并用木桩(桩顶钉小钉) 标志出来,通称为“中心桩”。

再据中心桩位置,按基础设计宽度,用石灰撒出基槽边界线,又叫基槽放线,并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钉施工控制桩,作为开挖基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和校对轴线位置的依据。这种控制桩一般钉在槽边外2- 4 米(最好与中心线距离为整米数)处,应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便于引测和保存桩位的地方。

在一般房屋中,为了保证控制精确度和施工方便,还在基槽外房屋转角处的一定距离设置龙门桩。龙门桩要钉的牢固、坚直,桩面的龙门板与基槽平行。同时,在龙门桩上测定出房屋室内(或室外) 地坪的设计相对标高,即±0. 00 标高控制点,这是基槽开挖和墙体标高传导或校核标高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保持标高的精确度。

(三) 基槽开挖

在房位及轴线均已确定的条件下,按设计基槽宽度与放坡要求,撒放挖槽灰线,槽边放坡要视地基土性质,基础埋深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基槽开挖后,应经常检查基槽的土质情况,基槽边坡的状态是否有塌方的因素。在天然含水量较多的土层中开挖基槽,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若有危险时,应加临时支撑,以防塌方。当基槽挖到设计深度时,必须通知质检、设计等有工单位进行基槽检验,验槽时,应详细观察土层的土质情况,若基槽土层发现有异常现象和松软土质,为检查土质变化情况,用钢钎作标记,钎探时应做好记录和绘制好平面位置图,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当基槽挖到设计深度时,基底老土层不得扰动和松浮土回填,做好刷帮清底工作,并注意基底平整,如发现基底土层局部有异常现象,如空洞、软松土等,必须妥善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四) 基础砌筑

基槽验收后,即可按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采用条形基础的较多,垫层一般选用三合土或C10 混凝土,基础选用砖及毛石等砌筑材料,条形基础的施工过程是:做垫层,分层砌筑大放脚,及基础墙体铺设防潮层等;一般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是: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扎基础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

2、墙体砌筑

(一) 墙体的作用与分类

(1) 墙体的作用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重、围护和分隔。承重作用:墙体在房屋建筑中,作为承重构件的一部分,各层楼板和屋面的荷载是通过墙体结构而传到墙下的条形基础上,通常称这种墙为承重墙。围护作用:主要是挡风、阻雨、隔热、防寒、隔音等,这些功能主要是在外墙上,内墙只有隔音功能。分隔作用:根据房屋使用的功能要求,把房屋分隔为各种大小形状不同房间的墙体,通称为隔墙,隔墙除使用需要外主要是

隔声和防干扰。

(2) 墙体的分类

墙体按其作用和构造形式可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维护墙。维护墙和分隔墙从房屋平面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山墙;从墙体采用的材料可分为砖墙、石墙、轻质墙、框架(填充) 墙等;按墙的不同装饰分清水墙、混水墙。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通常均按墙体厚度分为:490mm(二砖) 墙、370mm(一砖半)墙、240mm(一砖) 墙、180mm(一平一立) 墙、120mm(半砖) 墙等。

(二) 墙体的组砌

砖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三七缝法、条砌法、丁砌法等。

砌筑砂浆,砌体通常使用的有石灰砂浆、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浆) 和水泥砂浆等。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墙体,可用特种砂浆砌筑。

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而搭砌成的整体。要想形成牢固的墙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要求最小错缝长度应有1/ 4 砖长或6cm ,才算符合搭接要求。

(2) 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灰缝一般为10mm ,最大不超过12mm ,最小不少于8mm。水平灰缝太厚,在受力时,砌体压缩变形增大,还可能使砌体产生滑移,这对墙体结构很不利;如灰缝过薄,则不能保证砂浆的饱满度,对墙体的粘结力削弱,影响整体性,同样竖缝亦应控制厚度保证粘结。

(3) 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一幢房屋的墙体,都是纵横交错,互相支撑,拉结形成所需空间的整体。所以墙体之间的连接十分重要。理论上认为: 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但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保证,为此需要有接合的方法,在砌筑上称为接槎。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规范规定在砌筑中只允许采用两种接槎方式:一种是斜槎又称踏步槎;另一种是直槎又叫马牙槎。凡留直槎的,必须在竖向每隔500mm配置«6 钢筋(每120mm 厚放一根) ,两头弯90 度钩作为拉结钢筋,埋在先砌的墙内50cm ,伸出接槎一面50cm 为满足。

3、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在抗震设防区域,砖混结构都要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它们和墙体结合成一幢房屋的整体。

(1) 对构造柱,应先把钢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主要防浇灌混凝土时胀模及漏浆。

(2) 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因为模板只有侧模,以那个工种有空那个工种可先上。侧模立在横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持模板的断面尺寸。模板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

(3) 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要内容是检查构造柱钢筋直径,箍筋直径和间距,检查圈梁断面尺寸、主筋直径和箍筋间距,以及钢筋长度不够处的搭接长度是否足够,垫块是否垫好,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 浇灌混凝土。要求先浇灌构造柱,在全部构造柱浇灌完毕后才可进行圈梁等处浇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不要过振。浇灌混凝土时,应分构件、分强度等级、分楼层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用的试块。

试块制作后,应送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待试模中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在其上用墨笔写出强度,部位浇捣日期。

(5) 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一般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或有抗渗要求的不得少于14d。

(6) 拆模。构造柱和圈梁,由于都在砌体中,因此浇灌后2 ―3d 就可以拆除侧模板。除非圈梁中有代替过梁的部位,需等到该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 %以上后,才能拆去底模板。

4.建筑施工管理的几个问题

施工管理是建筑产品(工程项目) 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 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 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新结构、新材料以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 因此, 相应的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中. 以下谈谈个人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认

识.

4.1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一般来说, 对于现场施工管理,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 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 各施工工种班组多, 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 应该熟悉施工图纸, 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 各气候等自然条件, 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 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 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 技术工人, 新技术新工艺培训, 施工规范, 技术交底等工作. 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 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2) 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材料的管理工作, 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3) 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 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 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 各岗位职责, 权利明确, 做到令出必行. (4) 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 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 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 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4.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 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

所谓观念创新, 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 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 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 因此, 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 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 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 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 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 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 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 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 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 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4.3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 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 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 各工种交叉多, 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专业性强等问题. 因此, 做好后期施工管理, 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 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为此, 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 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 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 并层层分解目标, 落实责任, 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 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在管理措施方面, 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 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 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 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 及时检查工序质量, 搞好工序交接检查, 进行成品保护, 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此外, 在后期施工管理中, 还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促进管理工作, 如在施工班组内部采取适当的奖罚措施, 可以有效地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要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 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 文中只是探讨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管理创新和后期施工管理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做法.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 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