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太极拳放松阐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太极拳放松阐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探析了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放松”的重要意义、内涵及练习方法,以使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中的“放松”这一拳理有更深层的科学认识,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太极拳修为,并使太极拳发挥出更有效的保健功能。

关键词: 太极拳 放松 方法

鞭子在未抽之前是柔软的,一旦抽出去,挨到何处便击得强而有劲。这形象地描述了太极拳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字――松。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就特别重视放松功夫的修炼。他曾说:“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以劲为纲,为统帅,发劲才能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这句话道透了在太极拳中放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放松的意义及内涵

1.放松的意义

太极拳是一种顺其人体自然规律而引发自然之力的体育运动。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与内脏都能顺从意念的需要,做到“一声令下,百体皆依”,达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松柔又有弹力的“屈伸开合任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从技击的角度讲,在应敌时要能顺从意念,以丹田为核心,迅速调动全身内力集中于一点上,就必须全身节节放松贯穿,处于人体的自然状态,如此才能达到像软鞭一样的抽打效果。

习练太极拳一般分柔顺、沉着和虚灵三个阶段。从刚柔的角度来说,就是积柔成刚,刚柔无迹,虚至虚灵。这三个阶段密不可分,没有规定的界限,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成。对于初习者,处于柔顺阶段,最大的困难就是去拙化僵,渐入松柔,在去掉拙力、僵力的同时培养和建立柔顺之劲。从“松”字入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放松”二字贯穿太极拳修炼的始终,尤其是对于初习者,将为之后太极拳的习练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放松的内涵

松,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原义为使放松或解开、放开。相关词有松柔、松净、松活、松动、松开、松融、松垂、松静等,还有松散、松弛、松懈、松垮等。太极拳中的“松”应表现为前者而非后者。它是在身法中体现出来,在虚实分明、神舒体安、意气下行的前提下做到内外皆松,也就是由内及外,周身松融贯通。心安意静,内因精神;中正自然,外示安逸。

(1)松与静

太极拳将“心静体松”视为太极拳练习的第一要义。各家拳谱关于“心”、“体”的表述比比皆是,如:“神舒体静,刻刻存心”(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一日心静,心不静则不专”,“精神要贵贯注”(李亦畲,《五字决》);“神舒体松,刻刻存心”(《太极拳谱・十三势行功心解》);“一要心、性与意静”(《太极拳谱・周身大用论》);“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心中一物无有,极其虚灵”,“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太极拳全书・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心静神舒”(李福荫,《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序》),等等。这些文字虽所述有所不同,但其意不离其宗,即在整个练拳的过程中始终要心无他虑,心神集中,专一地指挥肢体“放松”。

静是放松的着手点,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动静的无常变化都由我们的统帅――大脑指挥。所以要想体松,首先得使大脑静下来,摒心静气,排除杂念,净化杂乱的思绪,进入空明状态,一心一意停留在打拳上,与周身的环境融溶协调,吐纳呼吸着大自然之精气,如此入静方能体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灵敏境界。在太极拳中意念力的锻炼至关重要。要意随心动,就必须先控制好自己的大脑,使其处于极纯的松静状态。

(2)松与展

太极拳练习有四项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第一个要求是身躯的放长;第二个要求是以前胸为支柱,把后背与手臂放长;第三个要求是使腿部得以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姿势下放长的结果;第四个要求是在大脑入静,意念的引导下有序地松开全身的各个部位。拳论中讲的“筋骨要松,皮毛要攻”,“对拉拔长”,以及“逢上必下”等要领,都是一种对称张开的要求。先求大开,再求紧凑,进而做到“开展之中有团聚之意”,开中有合,开合相寓。

(3)松与沉

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原义为往下落,使降落,向下放。相关词有沉着、沉静、沉稳、沉重等,可引申为下垂、降落,如意沉、气沉等。太极拳中的“沉”有内沉和外沉之分。内沉指的是心意的沉,意念的沉。外沉指的是身势降低,重心下沉和一些重要环节的松沉。在练拳时,除了顶劲上领外,其它部位都处于松沉的状态。如上肢要求松肩、坠肘、坐腕,下肢要求松胯、屈膝、五指抓地,中盘要求含胸拔背收尾闾,这些都是为了达到周身松沉的要求。杨澄甫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贵静,心不静不能沉着,不能沉着则气不收入骨。”这种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从而稳固下盘,下盘沉稳,又有利于中盘和上盘的轻灵,从而达到轻沉兼备,阴阳协和。

(4)松与活

太极拳运劲如缠丝,劲走螺旋。这种螺旋劲使用得越活越轻灵,就越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真义。要使这种劲得到充分的释放就必须使身体先松下来。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各关节轴的松活,二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之柔韧性松活。在放松的基础上,各种对缠丝劲的锻炼,可增强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度,使其更有弹性,使周身各环节在丹田的引导下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如此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方能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二、放松练习的方法

初学太极拳者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是因为对动作和运动规律不熟悉,练习时必然精神紧张,动作生硬,顾此失彼。此时应熟悉动作套路,调正拳架,弄清楚动作方向和路线,了解虚实、顺逆和力点。掌握了正确的拳架套路后,此时应开始逐步“放松”全身各部。对于如何练习放松,建议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正”字上下功夫。太极拳的“松"是建立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之上的。身法不正易出现颈部僵硬、跪膝、突臀、晃肩等毛病,或僵或懈或垮。在“正”的基础上松开心身,如此方能不紧张,不僵滞。其次,在意识的引导下,从慢中求松。心静体舒,意念引导下,动作舒缓,在慢中深刻感受身上每一处的变化,力求松沉,在慢中体会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在慢中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意识,在慢中学会与大自然的交流和融洽。最后,注重下盘稳固的训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各部放松,气沉丹田,必然导致下盘的支撑负荷增大。如果下盘力量和稳定性不够,必然影响上、中盘的松活,从而导致上、中盘的紧张。另外,下盘扎实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如此更能体现出太极拳中的虚实变化。

三、结语

“拳打千遍,其意自现”。在苦练的基础上,习练者还应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并善于思考,用心体会。由“松沉”入手,循序渐进,不好大喜功,逐步掌握太极拳这项运动的规律,如此方能达到太极拳练习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陈正雷.陈式太极拳[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2]周英南.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J].武林,2004.1.

[3]人民体育出版社.太极拳全书[M].第二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7.

[4]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本论文为九江学院2009年校级教研课题(课题编号XJ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