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悍马案”彰显中国车市乱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悍马案”彰显中国车市乱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诸多中国企业如今大笔资金去买来国外的品牌,骨子里依然是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无疑会成为中国汽车真正站立到世界之林的最大障碍

最近一个月以来, 悍马并购案一直被迷雾笼罩着。

如果说百年通用如同官宦之家,家道中落,须将先时遗物斥卖略尽。那四川腾中重工就像一位不知名的访客――头戴斗笠,肩披蓑衣,不露声色,却突然间声称要以百两黄金来取厅堂之上的红木雕梁,引来坊间一片哗然,大惊失色。

不知名访客从何而来?百两黄金子虚乌有?官宦之家和不知名访客是否串谋上演“双簧”?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中国汽车业,乃至全国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话说回来,中国车市,常常会有这样的迷局出现,让全球震惊。过去几年中,似乎每一场国际汽车老牌厂家的遭遇倒闭之时,都有中国侠客佩剑上场,弄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从“蓝星半路杀出收购双龙”到“上汽南汽争夺英国名爵”,从“吉利假称相中的沃尔沃”到近期“北汽投标欧宝、萨博”等等,中国买家人数之多、口气之大、付款之豪爽等等特质,让世界车坛感觉一惊一乍,不禁在问:中国企业咋这么牛,跨国并购如同买小菜一般。

静下心来想一想,撇开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是否能成功不谈,如果说,前几年的收购行动已经显示出中国企业的躁动的话,“悍马案”更让一些中国车市乱象显露无遗。

一则,地方“造车热”不降反升。腾中重工是一家民营企业,身处四川盆地,论实力,它并没有太多的资本;论名气,汽车业从未听说,机械工程业也是小卒一名,但却能耗资数亿美元,并购大洋彼岸的悍马,让人不能不推测,这其中,有地方“造车热”、“想出名”的冲动。据说,为了让中央部委放行,地方市级领导多次赴京汇报协商,力求促成此事,听到这样的消息并不奇怪。因悍马确属超大排量车型,个别车型的每100公里油耗近30升,一辆车相当于普通经济型车四倍的排放,为名副其实的油老虎,再怎么说也不符合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中央部委估计不会轻易放行。可对于地方而言,中央的政策导向仅仅是束之高阁的金科玉律,并不能代表能产生未来效应的真金白银。从当地而言,无论如何,悍马的落户都是一件好事,如此大牌汽车品牌在当地能够生产,不仅能够吸引眼球,如果运作得当,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一片光明的前景中,也似乎也是个稳赚不赔的金馍馍,再何况,扶持民营企业,政府退后半步,隐去了有可能的政治风险,也似乎能增强政府所谓的“服务特质”,有何理由不全力推动。因此,虽然地方政府迄今没有出来说话,但业内人士都猜测,腾中重工敢于收购,很大程度也是地方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抛开“悍马案”,近年来,我国各地方的“造车热”就从未停歇过,不管车市冷暖,造车热情总是高涨。在腾中收购悍马的同时,有关北汽收购欧宝、萨博的消息也一直在风传,其中的原因也在于首都力求扩大汽车产能,打造自己的汽车城。所以,国外同行其实总是看不懂中国汽车企业,一无过硬的品牌;二无显赫的身世,三无雄厚的实力,却总能在国际并购中现身,并且高价得手,甚至一时间来了好几个,都来自中国。为何,最根本的原因是背后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动。在中国,“造车热”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比拼GDP的竞赛,强大的地方政府,足以采取多种变通的方法在中央部委闯关成功,如愿以偿,让汽车产业遍地开花,中国汽车市场高速扩展的7年间,汽车行业的集中度不升反降,就是最后的例证。

二则,中国车市的买办心理尤盛。不惜重金购买悍马,腾中的出手,其中也展示了中国车市的买办心理依然严重。老外的品牌、老外的车型,哪怕已经是明日黄花,也比咱自己的东西好。在中国许多车企来看,悍马虽然2009年1至5月在全球销量下滑了50%以上,但它仍然是悍马,耗油大、体型重,这都不要紧,美国部队都装备过它,它在国际上曾经红透半边天,就足以让中国消费者信服了。

无疑,车企在品牌上的买办心理,与中国消费者对于国外品牌的信赖是分不开的。对于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大部分国人都喜欢国外品牌,笔者曾经与上汽集团某位领导聊天,笑着问,“为什么你们把英国MG购买,并打造成荣威、名爵之后,必须强调它的英国血统呢?它不是已经变成上汽的自主品牌吗?”这位领导一脸苦笑,“有时候,我们想把‘英国血统’几个字去掉,但市场销售人员在调查后发现,不能除去,因为中国老百姓买汽车更认国外血统。”

如果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总会从买办走向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话,那中国的这段路似乎走的很长。今年,中国车市疯狂增长之后,中国市场已经在1至5月份超过美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它却成为全球车市大国中最另类的一个,因为是车市强,车企弱,品牌更弱。在全球前四大汽车市场中,美国、日本和德国一直有着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更有着强大的汽车产业,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日本的丰田、本田、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等等,让他们都能挤身全球汽车强国行列,而中国,虽然近年来涌现了一批自主品牌,而它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不能与庞大的中国市场相匹配。在中国,国外汽车品牌占据主导的局面多少年来从未变化过,车市大国却是品牌小国,让人有些悲哀,即使如此,诸多中国企业如今依然大笔资金去买来国外的品牌,力求给自己用,虽说比单纯代工生产前进了一步,但骨子里依然是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无疑会成为中国汽车真正站立到世界之林的最大障碍。

记得日本汽车工业在崛起的道路上,也曾模仿过美国,但时间不长,之后立马利用石油危机的机会大力开发小排量、低油耗车型,10年之后就一举横扫美国市场,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市场换技术没有换来技术,更没有换来品牌,这样的路,如何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