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6~2007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6~2007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n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competitiveness

编者按:20062007年度的中国商业银行,经历了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经历了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面对监管环境、竞争格局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最终迎来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本刊主编王松奇教授领衔的《银行家》研究中心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努力,8月25日,2006~2007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终于如期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与以往的两次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相比,本次评价工作在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对数十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同时我们也走访了业内专业人士和相关领域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微调。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期望我们的评价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今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本期杂志也特别摘选了“2006~2007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的部分内容奉献给广大读者,包括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在内的更加详细的内容将于10月集结成书,敬请关注。

Background and methodology

开篇:背景与方法论

《银行家》研究中心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

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2006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强劲,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5.4%,是近30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同期,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全球及中国经济也面临隐忧。全球流动性过剩意味着全球宏观调控的压力在加大。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纷纷加息,以图缓和经济过热势头,抑制通过膨胀。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分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定向发行票据等综合措施,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防止投资过热。发挥利率杠杆作用,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06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年初升值3.35%,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银行与企业的汇率风险在加大。

变化中的宏观经济形势不仅意味着政策的变化和利率与汇率水平的变化,而且意味着银行将不得不适应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等金融价格。这一方面正考验中国银行业适应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最佳时机。

金融市场的发展。2006年,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新股恢复发行,股指大幅上扬,市场成交量放量增长,股票市场规模大幅提升,全年融资规模达2204亿元,年末股票市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3.3%;债券市场的发行与成交规模呈现显著的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债券融资金额达到56766亿元,年末债券市值占GDP比重上升到44.8%,特别是2005年以来的短期融资债推动了企业债券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在给银行业带来直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合作的机遇和新的盈利机会,能否成功转型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竞争能力。

监管环境的变化。2006年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大限之年。这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环境,增资扩股就成为主要内容。2006年的银行监管有几个明显的变化,在强调风险监管的同时,又非常重视合规监管;在寻求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创新;在全面落实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也出台法人导向的外资银行政策;在重视有效监管的同时,也强化了信息披露与各银行内部制度建设的要求。因此,应当说监管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促进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在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是否有清晰的战略与可操作性的行动步骤和方案。

全面开放的实施。2006年12月11日中国按照加入WTO承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取消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中外资银行的白热化的竞争已经开始,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全面开放的金融格局已经形成,国际化竞争持续升级。截至2007年6月,共有2批共7家外资银行中国内地法人银行获准设立并开业。与此同时,中行、工行、兴业、招商、中信、交行的A/H股先后上市。随着城市商业银行注资、化解不良资产、改制上市和跨区经营的实现,城商行的竞争力正在提升。此外,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加快、政策性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和中国邮储银行的成立,中国银行业格局将十分复杂,内外竞争态势严峻。这些变化都对竞争力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客户需求的变化。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水平而不是规模将成为中国企业生存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将普遍开始重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能。现金管理、资产托管服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将成为未来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发展中的热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个人业务市场规模会逐渐扩大,同时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会开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方向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在银行中的重要性也会逐步提升。

研究目的

评价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政策目的之一在于是否真正地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前两年直至现在关于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争论不断。然而,任何情绪化的争论和纯逻辑上的推演既不利于答成共识,也不利于建设性地推进中国银行业发展。因此,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政策作出良好判断的依据在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制后是否形神兼备,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创新能力是否提高等都需要专业的判断。

促进银行业提高竞争力。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将注意力放在构成竞争力要素的分析上。每一家银行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长处与差距,从而更好地推进本行的竞争力提高。实事求是地说,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不良资产问题、资本金问题和盈利能力问题,经过注资和上市后在短期内就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业务产品创新、信息化等技术因素方面,以及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等管理因素方面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需要中国银行家不断地努力,也是我们作为专业媒体和专业人士所长期关注的。

增加市场约束。媒体是社会公器,专家的评价则是社会舆论,这都为银行监管增加了市场约束。作为专业媒体理所当然地应为强化约束服务。

总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之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这也是我们此次推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报告的出发点和归宿。

指标体系

我们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模型: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即一定时间段内的一些银行数据的比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财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