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八百年情一线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八百年情一线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论文以柳宗元诗《江雪》与张岱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为例,提出了比较点的选择:牵身世背景,牵绘景妙处、牵彼时心境。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中,探索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比较阅读的突破口与比较阅读的新体悟。

关键词 江雪 湖心亭看雪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Love will Accompany Eight Hundred Years

――Comparative reading of Liu Zongyuan Poem and Zhang Dai Works

LIN Xumei

(Fuzhou No.12 Middle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In Liu Zongyuan's poem "River Snow" and Zhang Dai Essays "pavilion to see snow" comparative reading, for example, proposes to select a point of comparison: the life experience led background, led Scenic beauty, led mood that time. In with the divergent, different, seeking the same comparison, and explore new understanding the ancient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reading as a breakthrough.

Key words river snow; pavilion to see snow; comparative reading

以时间为轴线,可以实现文学作品的聚合。柳宗元携《江雪》从公元八世纪一路走来,张岱携《湖心亭看雪》从公元十七世纪一路走来,他们同向而行不曾相遇。二十一世纪的某个时间点我们让他们会面了。八世纪――十七世纪――二十一世纪,世纪更迭,改朝换代。就作品而言,其中有无数的不可知与有限的可知。凭借前人留下的或今人给出的文字资料,可以逐渐走近作品。细读名作,融入阅读个体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评判,会发现既定文字资料外广阔而美妙的阅读思维空间。对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则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接,包含思想的、情感的、写作风格上的对接。阅读一如写作,须“思接千载,贯通古今”,初中阅读课堂教学,更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学会“牵线”。

柳宗元与张岱,两个人相隔八百年,纵然都心有千千结,但千头万绪,如何牵线?九年义务教育,《江雪》安排在二年级教材上册,《湖心亭看雪》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基于阅读积累与认知能力,八年级学生学习《湖心亭看雪》,在老师引导下对接到《江雪》不难。二人同样置身冰天雪地,看似写雪实是抒怀,“雪”“怀”好比“线头”,找到了线头,时隔八百年的情思便可一线牵起。解决牵什么的问题,是确定比较阅读的方向;继而解决怎么牵的问题,是确定比较阅读的内容。

1 牵身世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言论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时与事是深入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通行证。

柳宗元生活于中唐时期,当时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败没落,作为骨干力量,他积极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因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任司马其实无法参与政务,且贬居地永州遥远荒凉,他满心忧愤。不到半年,随行的相依为命的母亲病故,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被贬的第一年,政治上柳宗元还心存幻想,希望朝廷能重新启用他,但是接连四次诏命,让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21岁中进士,31岁成为监察御史里行,34岁本是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却横遭贬谪,承受丧母之痛,这是何等悲苦!痛定思痛,他没有沉沦,选择了坚毅。《江雪》写于被贬永州的第二年。可以说《江雪》是柳宗元的精神旗帜,此后长期的贬谪生活只因这面旗帜不倒,才造就了柳宗元诸多优秀的诗文作品,奠定了唐宋家的地位。不曾想小学低年级学生吟诵的一首唐诗,竟有如此深刻的意义。

张岱,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他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张岱出生于仕宦之家,先辈均为饱学之士,常年寓居杭州。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自为墓志铭》一书中,他不无调侃地这样评价自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管中窥豹,可知张岱年轻时兴趣爱好相当广泛。他家学渊源,涉猎广泛,博学多识,散文造诣最高。47岁时,明王朝灭亡,家道中落。从此他隐居山中。《自题小像》中这样陈述:“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足见生活条件之艰苦。生活苦仅是外在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才是精神世界的最大苦痛。张岱以追忆的方式,叙写早年见闻,写成《陶庵梦忆》等作品。张岱有心向学,却无心功名,承晚明文人名士避世脱俗之风。《湖心亭看雪》何尝不是张岱的一面精神旗帜。他的高洁情怀,他的不随流俗,未被艰苦卓绝的物质条件压倒,虽自言:“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但他的精神是独立的,因为独立,所以晚年穷困潦倒之时,仍坚持著述,留下了绝代文学名著。

柳宗元历经政治生活变故,张岱历经俗世生活变故,在天地巨变面前,他们的精神世界没有坍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个人经历,共同验证了一条极朴素的道理:磨难可以使人更加坚强。传世经典之作正是他们精神的丰碑。

2 牵绘景妙处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强调“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柳宗元描绘湘江上的雪,张岱描绘西湖中的雪,极寒天气里的雪景在他们的笔下各有怎样的特点呢?

且看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作主要描写对象为垂钓老翁,却不惜笔墨描绘背景,此背景宽广辽阔,无边无际。背景越是阔大,垂钓老翁的形象越是突出。“千山”、“万径”分明是往大处夸张,飞鸟、人踪本是寻常物,诗人却把它们分别设置在千山里,万径之中。再辅以“绝”与“灭”,司空见惯的动态景象顿时静默了,甚至凝固了,从而营造了非同寻常的冷寂世界。这一句分明是写雪景,竟不见一“雪”字,却能处处见雪,给人大雪压境之感。雪的色调、雪的威猛似乎具象化了。柳氏夸张的魔力不止于此。老翁垂钓本是静态之景,在这苍茫寥廓的沉寂背景中,反而活化了。这如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横与纵,远与近,镜头拼接,无人踪的纯白世界与钓江雪的蓑笠老翁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给读者留白,是写景佳作的共性特点。张岱做到了这一点。《湖心亭看雪》中,最富意境的写景片段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西子湖,没有哪个时节不美。历代歌咏西子湖的诗作不胜枚举,大多以浓墨重彩描绘为主,诸如白居易笔下的春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杨万里笔下的夏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比之下,张岱笔下的西湖冬景素净得只留白黑两色。文字简练朴素有加,无渲染无烘托却胜似浓墨重彩,其白描手法用到了极致。三个“与” 叠用,一气呵成,把天、云、山、水四种物象连缀起来,给人天衣无缝的感觉,和“一”字相映成趣,写出了天、云、山、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形体虽小,却能反衬空间的阔大。寥寥几笔,却使景物极富韵味。有画一样的构图,背景阔大,景物层次丰富。有画一样的线条,长短、大小、点线等交替变化,简洁概括。有水墨的色调,有留白,有墨痕。纯粹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富有意境。

柳宗元35岁写《江雪》,其情境实为借助想象虚拟而成的。既是想象,便可以无限夸大,夸大到超乎现实,却又能让读者进入那番天地。张岱35岁游西湖,明王朝灭亡入山以后写《湖心亭看雪》,已是知天命之年了。前尘往事,纵使浮光掠影,均带上深沉的思恋。写实的底色上,寥寥数笔勾画出了一幅湖山夜雪图。柳宗元痛苦而不避世,通过想象与夸张复活属于他的精神世界。张岱因为痛苦而避世,通过特写与白描根植属于他的精神世界。

3 牵彼时心境

王国维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柳宗元诗与张岱文均展现了冰封雪存的广袤世界,但景物的的细节描写却大相径庭,源于心境的差异。

柳宗元曾经科名仕途通达,可如今作为拘囚,贬于荒蛮之地,生活困苦不堪,凌云壮志难酬。他内心的痛源于遭到反对派的排挤与迫害,理想与追求的幻灭。在孤独寂寞的处境中不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感使然,他秉持傲岸不屈的个性。诗中一“孤”一“独”,景物细节上展现茫茫大雪中寒江独钓的老翁形象,老翁身上投射了柳宗元的心境:有忧愤,更有凛然无畏的气度。其清洁高俊的秉性与空阔冷寂的画面互相映衬。《江雪》描绘的是想象中的奇景,透露出的诗人心境却是真切的。有赋为证。写《江雪》的前一年与后一年,柳宗元分别写了一篇骚赋。其中《吊屈原文》写于贬永州途经汨罗江时,百感交集,表达了矢志不渝的决心,表白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处世准则。另一篇《惩咎赋》也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回到诗中,寒冷寂静环境中的老翁虽然孤独,却清高孤傲,其风骨令人敬畏。幻化的老翁形象寄托了柳宗元的思想感情。

《湖心亭看雪》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淡雅脱俗的西湖雪景图,意境幽远。绘景前的叙述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与“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了无生气,为何还前往看雪,且是孤单一人呢?让读者疑惑重重。“独”特别耐人寻味,可以理解为不随流俗而特立独行。叙述之中已经隐约透露了心迹――痴迷于西湖雪景。正因为有此雅兴,方有下文的精妙描写。描写的是追忆中的景象。就《陶庵梦忆》全书看,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不着痕迹地融进美景的描绘中。明王朝灭亡了,作为遗民,回忆往事时怎消弭得了那深深浅浅的哀愁呢?当下的哀愁与当年的雅趣产生了撞击,于是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找精神的慰藉,于是营造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恍惚迷离的的阔大境界!悠悠余韵与高雅脱俗的志趣相映衬。下文一“痴”字直接吐露心扉:人与自然相融可以超脱俗世。应该说,西湖雪景映出了张岱的心灵世界。

一诗一文,有相似的奇景,《江雪》为了表达孤独至深的心情和孤傲坚贞的品行,而有意布景,是“景为情设”,《湖心亭看雪》是带着高雅情致回忆湖山胜景,景与情相生相随。就情、景、辞的关系看,分别为唐代、明代文学家的柳张二人,他们均把彼时的心境迁移到景物身上,达到了情、物、辞的高度统一,创作了旷世之作。

身世背景、绘景妙处、彼时心境,在参照与比对中,学生对耳熟能详的《江雪》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有学生惊诧于八年级的课堂为什么要回顾小学二年级学过的古诗,通过师生互动,细分析细比较,才知道早年滚瓜烂熟的古诗竟有如此丰厚的意蕴,从而激发了探究古诗的兴趣,这兴趣不单调动了课堂,更牵引着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多角度比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创新能力。这一切,唯有基于执教者的细读,且对比较篇目做足功课方可达到预期目标。借《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比较,提出怎样牵起跨越朝代的作品,同时对学生而言又不至于太艰深,只希望像孔子所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比较阅读的初衷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