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影视艺术欣赏是一种欣赏主体的审美认识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经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始的审美直觉阶段;到高潮的审美理解与体验阶段和效果延续的审美“升华”与超越阶段。

[关键词] 影视艺术欣赏 审美直觉 审美理解与体验 审美“升化”与“超越”

影视艺术欣赏是欣赏主体欣赏影视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既然是认识活动,也就和人类其他的认识活动一样,必然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整体上说,对影视艺术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它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初级理性上升到理性超越等等,一次次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由于影视艺术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欣赏主体的差异性等,导致影视的欣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而使欣赏过程呈现出繁复的多样状态,我们根据大多数人的亲身体验,大体上把欣赏者对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初始阶段,高潮阶段和效果延续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就是在逻辑上也互为因果关系。

一、初始阶段:审美直觉感受阶段

审美初始阶段,即指进入影视的审美状态,开始了审美直觉感受的最初层次,其表现是由于接触影视艺术形象而产生悦耳悦目的感官或相反;其特点是与日常意识状态的暂时切断。

所谓审美直觉感受,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艺术感觉”、“艺术知觉”或者说“艺术直观”。它是不经过推理过程,就直接感知到作品的形象及意义,是在迅速的似乎不存在障碍的感知中,快速进行判断的认识能力。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觉是对整体情境的把握,直觉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由于人们的知识、经历、性格等各不相同,各人直觉判断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有较大的差别。直觉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全部心理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知识、经历、环境影响、个性特征等等在短时间内的整体体现。一旦观众产生了这种感觉便进入了影视欣赏的第一阶段,审美直觉感受阶段。

在这阶段,从审美心理发生的过程来看,欣赏者首先感知的是影视艺术作品的形式。如色彩、光影、形体、语言等等,在接触几个镜头或几个形象后,便会迅速地做出“好看”或是“不好看”或者是“一般”等简单的判断。比如观众在欣赏影片《英雄》时,首先感知也是它的独特的色彩、逼真的声音、生动的人物形象等,便会迅速做出“好看”的判断,而在这种判断做出时,观众同时也就获得了悦耳悦目的感官。但还需说明的是,一旦观众的审美直觉判断形成,假设判断为“好看”的话,那么,此时观众就会产生对影片很高的审美期待,进入一种强烈的审美欲望之中,一旦观影结束,如影片达到或超过了观众的审美欲望和期待,观众就会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如相反观众则会大失所望。这种体验在我国近期的大片如《十面埋伏》、《无极》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

影视艺术欣赏过程的最初层次在初始时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与日常意识状态的暂时切断,即完全被影视艺术的“表象”所占住。欣赏者通常会忘记欣赏对象以外的实用世界,把整个心灵寄托在作品“表象”之上。在此时,“审美注意”这个心理因素对审美直觉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注意”,就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227页。)正是“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80版,第188页。)在影视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注意主要表现为观众在欣赏活动的最初层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影视作品的艺术形象上。一旦形成审美注意,他们就很快就通过审美的感觉和知觉进入“角色”,即进入到影视艺术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去。这就是影视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最初层次,在这个层次里观众欣赏的效果主要还体现为悦耳悦目的感官愉悦。随着欣赏活动的深入进行,欣赏者的审美体验必然会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二、高潮阶段:审美理解与体验阶段

影视欣赏的审美理解和体验,是欣赏者通过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对影视艺术形象进行“完形”的感知和理性认识,使影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再现出来。但这再现必然是调动并融入了欣赏者个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艺术修养等因素的再现。所以,又可以把这阶段称之为审美再创造阶段。

在这阶段,影视欣赏活动始于对影视直觉的感知,经过选择,注意集中于影视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审美的种种感受和体验。在这过程中,单靠低级的感知是不可能完成的。审美主体必然会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联想、运用通感等能力与影视世界中的艺术形象融合,并对艺术形象加以一定的补充、理解和发挥。一旦欣赏者在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艺术形象的“认同”,且这种“认同”又处于不断地加强,最后达到情感交流的巅峰之时,即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二者互相交流,物我两忘的“共鸣”高潮阶段。

“共鸣”一词是从物理学上发声体引起频率相同的共振概念借用来的。影视欣赏中的共鸣,是一种情感活动中的精神现象,不可与物理现象机械划等号。影视欣赏中的共鸣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艺术原因;一是社会原因。

一般来说,只有艺术精湛的影视片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影视史上经典影片如电影《魂断蓝桥》、《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尽管已出品几十年,时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仍然能以感人的艺术魅力征服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另外,产生共鸣的还有社会原因。如果影视片与观众或是实践相通,或是社会矛盾类同,或是生活处境近似,也很容易产生共鸣。如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因表现了孤儿寡母的苦难生活,很容易使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观众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总之,“共鸣”是所有艺术的共同追求,艺术创作如不能从情感上打动欣赏者,就不会使欣赏者有深切的审美体验,也就难以实现其艺术价值和真正的社会效果。

而我们所说的,在影视审美欣赏高潮阶段这种“共鸣”体验的获得必然包含着欣赏者的审美理解方可实现。对于审美理解,上节我们已作了详细论述,在此就无需赘述了。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因影视欣赏“共鸣”体验的获得是在审美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审美理解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活动,决不是游离于感性体验之外的某种概念,而是渗透在欣赏者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和把握中的。影视艺术欣赏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主体的这种自觉的理智把握,故而,审美理解也成为了影视欣赏高潮阶段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