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自我”占据的美国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自我”占据的美国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中国经济崛起,年轻的留关一代和我们这代人的心态自然大为不同。他们要自信得多。其实,即使我们这代人,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读大学时,算是属于“西化派”,自然听过不少指责:“盲目崇拜西方”、“妄自菲薄”。其实,许多指责我的人,自己早早留学、一去不归,还换了洋名字:约翰、玛丽……我则一直没有学英语,还在哪里不知天高地厚地立志“改造中国”。后来阴差阳错,在三十岁左右猛力突击一通英语,跟着配偶来到美国读书,到了一个自己“盲目崇拜”的地方。

但如今,在美国生活时间长了,对美国人经常会有“不过尔尔”的感觉,自己的孩子大凡都比普通美国孩子优秀得多嘛。另外,我个人反传统的情绪消解了许多,不过,学习者的心态并未改变。已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邹谠曾对我语重心长地讲:“美国的事情很复杂,我研究了一辈子,还是吃不透,不要轻易发言,要虚心地学。”

不过,在我看来,重要的还不是对美国究竟懂多少。我担心的是,当我们由自卑变得自信时,学习的窗口就会关闭。

我喜欢反复讲一个故事:

古代有位学者听说某山上的高僧道行甚高,就前往问道。落座后,高僧斟茶,茶水从杯中溢出,但依然继续倒茶。学者忙着喊停。此时高僧说道:你的心如同这个茶杯,已经满了,还能听得进什么?

这则故事,相当经典地表现了中西文化之不同。中国有很强的老庄传统、佛教传统,核心往往是一个“空”字,人的修行重在怎么消解“自我”,或者说是“虚我”。在文学艺术上也强调“无我之境”、“物我两忘”等等。这样,你的灵魂才如同海绵,才会更有效率地吸收。西方的文化,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美国的教育,动不动就宣言“当你自己”、“自我完成”、“自我实现”、“跟着你的激情走”等。

在美国这种弘扬个人文化的国度,恰恰是吸引我们的地方。但是,时间久了,我们不免就会问:如果处处是“我”、“我”、“我”,干什么都必须是“美国方式”才算正道,那么心灵是否会如同那个装满了水的茶杯?看到别人好的东西能学得进去吗?至于“跟着你的激情走”,则更成为美国高中毕业典礼上的套话。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几乎还没有开始生活,还没有见过大世界,自己的“激情”,往往是在中小学的象牙塔形成的。难道人的一生,要追着在这幼稚年华形成的激情、并为之界定?这也难怪,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中国老大妈,也知道奥巴马是美国总统,但大部分美国人恐怕说不出一个外国首脑的名字。

其实,在西方文化中,并非没有剔除“自我”以寻求真理的传统。中世纪欧洲到处都是托钵僧就是一例。那时僧侣行乞,是一种神圣的行为。这和佛教传统很相似。为什么要行乞?我想一大原因,就是人都难免自我膨胀、心灵变成装满水的茶杯。如果去当要饭的,那就是卑贱得不能再卑贱了。这样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帮助你放弃世俗中的“自我”。内心不被“自我”占领,真理才有机会进驻。

许多移民群体,来美国就是因为美国“先进”,心非常虚,甚至很自卑,对美国文化很仰视。这恰恰使他们的内心免于被“自我”占据。他们的文化劣势,反而缔造了他们的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