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标签理论在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标签理论在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标签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对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开展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如何正确运用高校学生评价中的标签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育者不仅应懂得善于给学生张贴积极标签,还应懂得如何避免消极标签的负面效应,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标签理论;标签;高校;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02-02

一、引言

1.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Edwin M. Lement)和贝克尔(Howard Becker)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人身上都会不经意地有违反某一社会群体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偏差行为,但是一旦行为者被贴上“坏学生”、“不良少年”等消极标签,这类行为便会在行为主体身上不断延续和强化,这可能使行为主体陷入更为严重的偏差行为中。

2.高校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评价体系是由高校制定针对高校学生进行证明、评估、认定的统一标准。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和来源,主要是通过围绕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综合表现展开的,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等进行评价的体系。

3.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的标签

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衍生出来的对学生进行评奖、评优实质上是对部分学生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一部分学生的否定,这一个评估和认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贴标签”的过程。

首先,高校学生评价体系包括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给予他们名誉上的和物质上的显性标签,例如:学业成绩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各类和学业成绩密切挂钩的荣誉称号与奖学金、助学金等积极标签。其次,高校学生评价体系还通过惩戒、通报批评等形式给予学生“逃课王”、“网虫”、“坏学生”、“笨小孩”等的消极标签。再次,高校学生评价体系还有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表现而给予的“优”、“良”、“中”、“差”的等级认定,这些等级实质也是高校学生评价体系通过“贴标签”的形式给予学生的等级划分,都是一些显性的标签。最后,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有证明可见的显性标签外,还有一些非显性的,也就是隐性的标签。在这个体系中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这些显性标签之外,他们被贴上“隐士”、“不食人间烟火”、“消极处世”等隐性标签。由于他们的一些做法和生活态度得不到学校评价体系的认同和认可,他们往往受到漠视和搁置,甚至遭受到教育者以及周围同学的排斥和指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周围成员对其的评价,接受别人口中的“自我形象”,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的标签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者是在与学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中给学生贴上他们主观认为是适当的“标签”,这些标签和学生的实质表现和本质特点会具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的标签在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它们向主体外的人展现了主体取得的成绩、受到认可的多少和程度。同时,被学校教育者贴上不同标签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认同高校评价体系对其的评价,并逐渐接受和修正“自我形象”,朝着所贴标签指引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的种种标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1.积极标签的效应

被贴上好的、积极的、受人赞赏的标签的学生在认知上会认为是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到认可和肯定、自己的目标已达成或者初步达成。这就让他们本身符合标准的、规范的行为得到强化,可以激发出他们朝着理想方向努力的更大干劲。我们常说“再接再厉”便是在期望强化其原有的成就进而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同时,积极的标签还让被贴者体会到这些标签传导出来的由于自身适当行为或成果产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另外,这些积极、颇有影响力的标签还会对被贴的学生起到一种警示和告知的作用,使他们内心形成一种默认和自我认同与约束的力量,这更有利于他们向更远的目标奋发前进。总的来说,积极的良好的标签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学生的成长起激励作用。

2.消极标签的效应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评价体系还对部分学生张贴了消极的显性标签或者消极的隐形标签。这类贴在学生身上的消极标签,使主体受到的消极的评价或在他人面前“”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给予行为主体的更多是否定的心理暗示和受挫的激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烙印可能深深地影响、限制了一个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前进和伸展的能力和空间受到限制,甚至连自身潜能的发挥也受到限制。例如,一个平时表现优秀,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考试时偶然作了一次弊,不幸的是他被当场抓到了。依照学校规定,此类行为一律以“不诚信”处理,不但取消此学生该科的成绩,同时还取消他本学年一切评优、评奖的资格,严重者还需录入学生档案。这位学生的行为受到并非只是监考老师的警告处理,而是被学校规章(评价体系)所“重视”,甚至是夸大,他身上一生都被贴上“不诚信”、“作弊”的标签,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这位学生在大众的“认证”下就可能接受社会给予他的消极标签,“作弊者”、“不诚信”便成为他自我认同的关键坐标,并且开始作出相应的举止,致使此类行为在他身上的不断延续和强化,到那时可能就是“名副其实”,甚至是走向更极端的方向。我们日常生活中“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便是消极标签负面效应的很好体现。总的来说,消极的不良标签让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对学生的成长起阻碍作用,甚至会成为学生一生中都无法逾越的障碍。

三、如何有效贴标签

如前所述,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的标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既有可能起推动作用,又有可能抑制学生的健康成长,起阻碍作用。因此,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如何给学生张贴标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善于张贴积极标签

既然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中积极的标签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肯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高校教育者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就应该善于给学生张贴积极标签,充分发挥积极标签的效应。要善于给学生张贴积极的标签,高校学生评价体系就应该突破传统单一线性的评价体系,而是采用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