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再外化你的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再外化你的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伦敦Barbican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叫“雨室”的展览:一个房间,水从天花板各处洒下来,但进入里面的游客不会被淋湿,因为天花板上面会有传感器检测到人所站的位置,关掉他们头顶的龙头。这是项有趣而聪明的交互艺术,所以很受欢迎。

这个展览开放的那会儿,我在Twitter上时常见到人们站在雨室中的照片,标题通常是“雨室@Barbican”,当然,还有能证明他们确实到过那里的位置信息。

这些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的照片让我开始想,关于这个体验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显然,他们不是在同关注者分享什么奇珍异宝,也不是想要给出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说起来,他们只是觉得他们应该分享,不是那种与亲近的人分享快乐时光的那种分享,而是“告诉世界我在做一件事情”的那种分享。

分享更像是在“吹牛”

我刚刚在新加坡待了一个月。最初的几个星期,我总觉着得要让家里那边的人知道我在干吗,就得多拍点照来证明,比如那些吃过的异国佳肴和看到的风景。如果不把它们数字化存储到犹他州的某个数据中心,好像它们就会变得无关紧要。

我发现我拍照纯粹是为了表达我在欢度美好时光,这样我在伦敦的朋友坐巴士回家的时候,就可以在他们的手机上看到了。

想要同你关心的人分享体验是很自然的,如同传统的明信片所传达的意思,“要是你也在这儿就好了”。但我总觉得我们之所以要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似乎却有着更诡异的原因。其实那根本不是分享,更像是“吹牛”。

每次我们登录Facebook或者Twitter, 总能看见大家似乎都过得挺开心。这当然不是真实的生活,人们通常只会愿意贴出“好东西”,而避而不谈那些无聊、糟糕或是深沉的玩意。

撇开浮夸不谈,这种偏好会使得我们下意识里感觉,好像其他人都过得比我们好!我们试图通过精心修饰自己的生活,显得我们一直过得很开心,在做着重要的事情,以此来攀比。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有什么好事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得广播给越多人知道越好。

时代的诅咒

网上有很多“Facebook会给你带来危害因为XXX”的文章,但我试图谈的是一种使用几乎任何网络服务都会产生的心态。这是这个时代的诅咒。

我们拿着那些数码工具,把身边这样或那样的数据一股脑抓下来,然后实时传输到亲戚、朋友或是过去八年里认识的每一个人那里。

我们对现实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弱:吃饭时,我们更关心Instgram哪个滤镜效果更好看,而不是面前的菜到底好不好吃。我们仿佛变成了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周边环境里转来转去,盲目地上传着数据,而失去了探求意义的能力或愿望。最终,我们外化了我们整个生活。

想让世界知道你在做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大错,但是当你机械地把你的生活张贴到网上时,你变得不再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更像一个棱镜,把周遭的光影反射到“云端”,同其他人的光影放在一起。你变成了操作手机的手指。

要知道,当你把体验分享到网上时,它们并没有变得更好;相反,你会更容易受到干扰,因为你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怎样润色它们,以给他人更好的印象。

内化你的体验

对于某件事物的体验,你可能与其他人的相似,但它更应该是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所以,学着内化你的体验。写点超过140个字符的文章描述你的体验(甚至用真实的纸笔)。画一幅画描绘你的体验。跟你的朋友面对面谈论你的体验,说说它给你带来的感觉。

当你不再用社交网络上关注你的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时,这些体验才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你解脱了自己,不再有不必要的负担,别总想着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

你可以让体验变得更有意义,因为是你本人在那里,看到了那些画面,听到了那些声音,闻到了那些气味,而不是因为透过手机里半英寸不到的镜头拍下了照片。

(文章选自,译者:Kym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