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我概念研究方法简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我概念研究方法简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的测量随着自我概念的涵义和构成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直至今日,关于自我观念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开放性或自发性量度法、形容词检选表法、语义分析法、Q分类法。

关键词 自我概念 研究方法 测量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of Self-concept

TANG Shenyao, ZHANG Jianren, LING Hu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Self-concept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psychology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 meaning of self-measurement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ion theory and self-concept. As of today, about research methods of self-concept, there are four: a measure of openness or spontaneous law, adjectives seized the election table, semantic analysis, Q taxonomy.

Key words self-concept; research methods; measure

0 前言

James在1890年将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后,有关自我的研究起起落落,在此期间不仅自我概念的含义的到了深入探索,其其它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发展,如自我的测量以及自我的理论构成。自我的测量一般以理论为基础。根据自我的单维建构理论而编制的量表最先发展起来。Coopersmith①认为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以此为基础编制自尊测量问卷(Self-Esteem inventory,简称SEI),从而在对自我概念的测量领域做出重要贡献。Marsh等人②在1994年编制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1984年,Song和Hattie③从对自我描述的开放式问卷中所获得的题目进行因素分析,最后抽取了七个因素构成了Song-Hattie自我概念模型。开始了对自我概念构成的多方面测量。自此之后,基于多维概念上编制的自我概念测量量表开始崭露头角,因其可测量自我概念的多个角度,尤其是在探讨自我和其他变量的关系时特殊侧面所带来的具体意义,使其逐渐表现出它的优势。此外,使用这种量表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其效度更高,统计与解释方面也更为具体、全面,从而也促成了多维度量表成为自我概念测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后,20世纪后期的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等测量理论、元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和推广为自我概念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统计技术上的支持,使自我概念的研究得以深入。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经典的关于自我的测量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开放性或自发性量度法

大多数(95%)的自我概念研究与其说是自发的不如说是反应的。④因而,研究者们通常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测量自我概念。

在众多的量表中,“20问”(Twenty Statement Test)最具代表性,它也被称为“我是谁”(Who Am I?),简称WAI,是由Kuhn和McPartland⑤对自我态度(self-attitude)的研究导出,其基本特点是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自答自问。其主要是对被试陈述的内容进行分类记数,并就各类别的反应频数分析被试的自我概念,有时也测定反应的重要度和好恶度等心理负荷,涉及被试对自我形象的态度与情感。与其他常用的研究自我概念方法相比,WAI技法既不受文化限制,又可很好的测量出被试自然的反应。伴着计算机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心理学也将其纳入运用的研究中,在我国关于自我领域的研究中郑涌、黄希庭⑥率先将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与WAI 程序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内容分析,探讨自我概念的结构特点。为自我研究的测量打开另一扇窗。

1.2 形容词检选表法

西方较常使用的是由高夫和海尔布朗编制。该方法是按英文字母顺序罗列出300个形容词,如忠诚的、幽默的、热情的等,要求被试选出符合自己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我国则是以杨国枢(1974)为代表编制的类似的量表―自我接受量表(Self-Acceptance Scale)。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是要求被试在142个描述自己特性的正、负形容词旁边填写其所认为这些形容词是否贴切地描述自己;另一部分则是要求被试在58个类似的正、负特性形容词之后注明自己是否“已有”或“没有”这些形容词所描述的特性。

1.3 语义分析法

也即语意分析法(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是运用语义区分量尺来研究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被试在若干个语义量尺上对某一事物或概念进行七点等级的评价,从而了解其对该事物或概念在这个语义量尺上的意义和强度。一般语义量尺等级序列的两个端点通常是反义词,例如,聪明的―愚笨的,健壮的―衰弱的,吵闹的―安静的,等等。

1.4 Q分类法

在20世纪50年代初,当史蒂文森倡导用Q分类法作为自比性研究(即对单个被试的前后测验结果作相关分析)或两个被试测验结果之间作相关分析研究之用时,罗杰斯及其同事很快便意识到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于是很快就发展出一种由史蒂文森方法改造而成的Q分类法(Q-s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