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核心内容。习作教学不仅包括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而且是对他们思维、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遗憾的是习作却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要结合儿童的年龄阶段特征。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小学生习作学的意义,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习作教学提供有益的方法和启示

关键词: 卢梭 自然主义 小学生习作教学 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爱弥儿》一书中。虽然卢梭已远离我们几百年,但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他提倡的教育要“归于自然”,要树立“自然人”的教育思想,其依然闪耀着独有的光芒。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小学生习作教学仍然有着启示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1]卢梭认为,如果这三种教育相互矛盾则会阻碍儿童的发展,而只有三种教育相互协调,才能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在这其中,自然的教育是我们完全不能掌控的,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此教育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然的发展。

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2]卢梭强调要通过自然教育,使人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教育要培养“自然人”是卢梭教育的最终目的。他认为,“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3]由上可以看出卢梭强调人的自由发展,教育不是培养一个知识的俘虏,不是造就特定阶级的人,也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活在自己世界的人,而是一个健康而充满创造力的人。

(三)教育要遵循人的年龄特征。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特别强调,教育也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儿童在该干什么的年龄阶段就干什么,他反对成人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儿童,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实施强迫性的超前教育。

卢梭主张按照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教育。因此他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两岁,主要任务是通过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阶段,两岁到十二岁,主要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让孩子自己去感觉、触摸、嗅一嗅,积累对世界的感性经验;第三阶段,十二到十五岁,主要进行智育教育,主张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掌握知识的技能;第四阶段,十五岁到成年,再进行道德教育,体会他人的痛苦,受到感动,从而激发同情心与仁爱之心。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启示

在今天的习作课上,老师的无奈,学生的痛苦,使习作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萦绕的痛。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给枯竭的习作教学注入了甘泉,给困顿的老师新的灵感、新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要重视儿童,尊重和爱护儿童。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体,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强调让学生顺应自然、自由发展。[4]而在今天的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在习作课上仅仅对孩子进行拿高分技巧和方法的训练,整堂课由教师主导,滔滔不绝地讲解,可是收效甚微,还使得学生成为习作的被动接受者,失去习作的乐趣,对习作课产生抵触心理。

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呢?先来看这样一堂习作课: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讲公开课,大家都来听她的课,看看这位老师怎样讲作文,优秀在什么地方?还有十分钟快上课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陆续往教室走去,一般讲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是这个老师没有出现。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还是没有来,这时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一点点骚动,这时班长站起来带领大家唱起了一首歌,希望这首歌唱完,老师能够到班里上课,一首完了,又一首完了。第三首歌唱完后教室里炸开了锅,有听课老师的责骂,有同学们的大声议论。正在这时候老师出现了,脸上带着微笑,慢慢地开口说话了,同学们刚刚在教室里的过程还记得吗?今天的习作就写刚刚你们的体验、感受,开始吧。这时坐在下面的听课老师才明白这位老师的意图,都投来佩服的眼光。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打破传统老师上习作主导课堂的传统,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营造了一定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写下自己当时真实的感受和周围老师、学生的反应,比起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达到的效果要好上百倍。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师要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应该多关注学生,毕竟他们才是习作的主体。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启示语文老师要不拘于课堂的限制,多创造机会,使学生发现、观察自然的神秘,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去感受习作的真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习作课上勇于、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习作课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

在学生自己主动活动,亲自体验习作的乐趣后,再引导学生去自己展开想象,说出想法,然后进行习作。从而真正做到细心引导,让学生成为习作课的主角。

(二)遵循小学生的自然天性,在游戏中习作。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培养出一个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的人,一个能够很好感悟生活的人,不会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健健康康的人。那么习作教学的目的同样是这样,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健康成长。语文老师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教授者,更多的是一个保护者,保护学生心灵不受一切尘世不好思想的侵蚀。

按照卢梭年龄阶段的划分,小学生习作教学属于第二阶段:“两岁到十二岁,主要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个方面,例如在触觉锻炼方面,卢梭主张让儿童多亲自接触具体事物,通过抚摸物体,有利于认识其形状,了解其用途。”[5]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对什么事物都充满新奇的,那么语文老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天性,设计习作的形式。小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有限,他们常常不知道习作应该写什么,怎样写才能有话说,如果这样的困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时间久了就会对习作的学习产生厌恶的情感,进而对习作失去兴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让学生燃起对习作的热情呢?我们看看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习作课“黄鼠狼给鸡拜年――自投罗网”[6]:

师:我演老母鸡,请其余三位分别介绍自己的角色。(其余三位分别扮演黄鼠狼、黑猫警长、小公鸡)来,都戴上头饰。我是老母鸡(师戴上母鸡头饰,作鸡状,生笑),演出马上开始。

老母鸡:孩子,今天过年了,我想给黄鼠狼拜年去。

小公鸡:什么?你去给黄鼠狼拜年?你这一去,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老母鸡:没事的,我想给他送点礼,让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不要伤害我们鸡。

小公鸡:如果他不伤害我们,会关照我们的话,他就不叫黄鼠狼了。

老母鸡:你想,黄鼠狼的心也是肉长的,对他多说几句好话,多送点好礼,他还不被感动吗?你不要担心。妈去去就来。(生笑)你把家看好啊!

小公鸡:那好吧,小心一点啊!

老母鸡:没事的。你看,妈昨天在超市买了条围裙,纯棉的。出门在外的,总得打扮打扮,再说又是大过年的。(师系上围裙,众笑)你看,妈还在超市买了条真丝的围巾。(师戴在头上,众笑)你瞧,这是什么?(师提起一盒脑白金)我给黄先生送点脑白金,叫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孩子,你看好家,我去去就来啊。(师作老太太走路状退出,众笑,鼓掌)

.......

从上面的课例我们可以看出,于永正老师正是很好地抓住了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利用自己表演的特长,使得习作课成为学生和老师玩游戏、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习作。创设一定的情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游戏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获得习作的素材,在一种愉快的游戏中丰富自己的感知,感受习作,培养起对习作的信心,使习作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享受的过程,获得一次次心灵放逐的机会。

(三)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发展的水平。

卢梭不但肯定天性至善,而且肯定这种善良天性是逐步发展的,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的。卢梭在《爱弥尔》中反复强调:“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从最初就要把他放在他应处的地位上,而且要保持他在这个位置上。”[7]正如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写同一篇关于《我的爸爸》的习作,在语言的使用、框架的构思、主题的突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

二年级:

我爸有一点(犟),但是他对我还可以。有时他说我几句。我爸是一位教师。他经常打我,可是,可是他对我很(严肃)。他还经常和我妈(抬杠)。他还很爱看书。他还给我买过许多许多非常(贵)的东西,比如说西瓜太(郎)的书包。我(觉)的我爸对我还是不错的。

三年级:

我的爸爸叫某某,他今年37岁,在教育学院工作当一名教师,也教过许多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

爸爸非常关心我,可是有一点,他的(脾)气不太好,有时候还会打我,不过我都不放在心上。

爸爸的个头不高,身材也不算太胖。脸很圆,眼睛不大,眉毛很长。

我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吧。有一次我想做一架大的纸飞机,做一架大的飞机要许多材料。看见烟厂给他纪念画册的我,就把它做成了纸飞机。爸爸回来了说:“你要爱惜东西。”我说:“好。”他又说:“知道,你还这样做。”说完后,爸爸骂了我。

我认为爸爸很好,我建议我爸多一些耐心。你生气一点儿都不好看,而你笑起来是多么快乐呀!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语言的组织、内容的丰富、文章的条理性等方面都在依次提高,这体现着学生年龄对习作不可否认的影响。

我们常看到学生在习作上显得特别吃力,看着一个题目冥思苦想。这就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教学超前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好好“备学生”,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可以理解。正如例子《我的爸爸》在二年级的时候,他的理解水平和三年级的时候是具有明显的区别的,因此老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根据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习作要求。

习作有别于作文,是小学生练习写作文。课标是这样要求的:“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年级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同时,特别强调“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8]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使小学生从习作中得到的是快乐,从而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受。这就要求老师在习作题材的选择时,正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在此阶段的要求,使所选的写作材料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有东西可以写,抒发出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有趣的事,心中的困惑。不能让学生写一些与他们生活经验无关,超前的话题。

三、结论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来看,教育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人类可以掌控的。在今天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被各种竞争所驱使,整日想着怎样在社会中处于不落后的地位,以致失去了自我。这同样表现在语文的习作上,盲目地追求成绩,忽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习作在今天成为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难题。习作不再是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为了拿高分,无病,满篇的大、空、假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给我们送来了曙光,给老师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小学生习作教学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习作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强调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的主体性;习作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习作;习作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这些也同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习作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使他们乐于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语言,使得学生在习作课上,有表达的欲望,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

我们相信,只要在每一堂习作课上,把学生当做习作课的主体,为他们提供想象、自由的写作空间,这样他们就能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激发起对习作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包括心灵的和身体的,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所带来的惊喜和乐趣。

参考文献:

[1][2][7]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

[3]刘婷.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

[4]聂志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与主体性教育[J].零陵学院学报,2003(5).

[5]卢书欣.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3(30).

[6]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