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工业FDI发展的影响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工业FDI发展的影响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探讨产品内分工与FDI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工业的产品内分工程度及FDI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有效促进了工业各行业吸收FDI的增长,尤其是在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FDI ;中间品贸易

一、引言

随着全球范围内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要素资源在各国间的流动加速,国际分工持续深化,产生产品内分工,其主要特征是,国际分工的对象从最终产品深入到生产工序,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并分散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国际中间品贸易相联系。如Hanson和Slaughter(2003)所说,历史上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的“全球化”浪潮,而最近几十年也持续出现了这种浪潮,但是带有新特点,即当期的全球化是伴随着中间投入品的增加以及FDI的增加出现的。

国内近几年对产品内分工及其与FDI关系的研究不断增多。在卢峰(2003)在“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中”明确提出产品内分工后,针对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动因,组织形式,收益分配等都有学者进行了研究。高越、高峰(2006)在H-O模型基础上考查了FDI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张晓蒂、孙景蔚(2006),胡昭玲(2007)从产业竞争力和工业生产率两方面,对产品内分工对国内工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马涛(2008)实证分析后认为FDI分别与中间品贸易和垂直专业化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中间品贸易和垂直专业化间不存在所谓的因果关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FDI的重要引进国已经逐渐融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本文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工业的产品内分工程度与行业fdi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产品内分工与FDI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是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内分工的主要推动者,在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为了避免外部风险和减少交易成本,从而选择FDI产生生产及贸易的内部化,其中由纵向一体化而形成生产环节或工序的分工,即产品内分工,可以说中国FDI的增长是伴随着跨国公司参与国际上的产品内分工发展的。

垂直一体化的FDI可以通过产品内贸易取得竞争优势。参与产品内分工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中间产品贸易。中间产品对出口国来说是作为一种产品出口,对进口国来说则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口。因为中间产品经过交易后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而是进入生产部门继续生产。外商之所以要进口如此大量的中间产品,表明这种产品在国内无法供给或供给成本过高。当跨国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相对独立经济实体之间由于内部分工形成相互依赖的专业化生产关系时,进口的中间产品就将比国内采购更具有质量、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从表1也可以看到,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日趋占据重要地位。据海关统计,截至2009年6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5188.15亿美元,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但仍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4.84%,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83.79%,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83.7%,加工贸易进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83.98%,可以说,我国加入了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是FDI增长的因素之一。

三、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工业行业吸收FDI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目的是研究参与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工业行业吸收FDI的影响,因此以我国工业各行业FDI的资本存量(FDI)为被解释变量,产品内分工程度(VSS),劳动生产率(LP)为解释变量来建立回归模型。其中,数据来源为两部分,变量FDI,LP的原始数据源于2001-2006《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变量VSS比率数据来源于马涛(2008)中按照Hummels等的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行业根据投入产出表划分为19个行业,FDI,LP的数据也经笔者按照对应关系重新整理计算而得。实证估计软件是Eview6.1。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1999-2005年我国1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各工业生产部门样本自身效应进行分析,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中的常系数变截距模型。

(二)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工业行业吸收FDI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及数据,本文构建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i=1,2,……,19;t=1999,2000,……,2005)(1)

(1)式中,FDIit表示我国工业行业i在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固定资产额;VSSit表示我国工业行业i在t年的用于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垂直专业化比率;LPit表示我国工业行业i在t年的劳动生产率;D是反映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虚拟变量,D取值为1时,表示该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D取值为0时,表示该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虚拟变量D的取值依据是:该行业的资本/劳动投入比率与全部工业行业的平均资本/劳动投入比率的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D值取1,反之,D值取0。此外,β为待估参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和统计检验(见表2)。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2的实证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到,变量VSS和LP在较高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2的Ⅰ栏至Ⅲ栏,变量VSS系数为正,与吸收FDI值成正比,VSS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促进我国工业行业吸收FDI增长0.405个百分点,说明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对FDI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变量LP的系数为正,说明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行业,吸收的FDI值也较大。在Ⅲ栏引入的反映要素密集度的虚拟变量D的结果中,表示产品内分工对工业吸收FDI值的影响系数是0.405+0.6657×D,其中,对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吸收FDI的影响系数是1.0707,而对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吸收FDI的影响系数是0.6657,这表明产品内分工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吸收FDI都有推动作用,但是对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在探讨产品内分工与FDI发展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1999-2005的中国贸易及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随着近年产品内分工程度的深化,产品内分工积极促进了我国工业各行业吸收FDI的增长,尤其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但需注意的是,虽然产品内分工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类产业所需的中间投入品仍需大量进口,从侧面说明,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仍然是传统的比较优势--劳动力要素。参与分工,利用外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要改变上述现状,我国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参与产品分工的低端层面,而是要积极利用FDI的技术外溢,发展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 卢峰. 产品内分工[J]. 经济学(季刊),2004(10)

[2]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07)

[3] 高越、高峰.产品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08).

[4] 张小蒂、孙景尉.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05).

[5] 马涛.中间品贸易、垂直专业化生产与FDI的关系:基于我国数据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06).

[6] 杨清、曹宗平、董诠.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与跨国公司的FDI行为--一个FDI理论的认识视角[J].当代财经,2008(04).

作者简介:

刘 杨女,籍贯:山西长治,湘潭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