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角色观的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角色观的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角色问题形成明确的观点,关系到学生工作的稳定开展和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者已经普遍把角色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然而对角色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所赋予的权利进行整体建构,是各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教育研究者急急需研究的一个理论问题。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者 角色建构

高校学生工作是实现高校整体育人工作目标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人数激增,使学生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分制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快,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这些变化必然要求对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进行再定位,同时也对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工作者而言,在努力履行角色职责的同时,也需要享有角色所带来的权利。因此,高校还要对学生工作者的新型的完整的角色观进行建构,不仅要促使学生工作者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且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工作者获得有效的发展。

一、学生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在与时代和教育同步发展的进程中,学生显著的变化促使学生工作者的角色重新定位。新旧观念的对撞、新旧体制的冲突、新旧矛盾的交织及其在今天高校学生精神世界的投射,必然导致今天作为出生和成长于开放环境下的这一代学生,在其思维倾向与行为表征上,明显呈现出与以往时代迥然有别的诸多特点。[2]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独特,对学生工作者作为服务指导者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现实要求学生工作转变观念、提高水平,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的专业体系。根据学生工作者的传统角色,并结合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角色应该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首先,高校管理的任务是围绕“育人”即教育者的任务来进行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赋予学生工作以教育任务,学生工作人员也是教育者。按照我国有关文件规定,学生工作者“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者首先是教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帮助学生取得学术成就的重要使命。其次,学生工作者同样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他们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目标是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学生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决定了学生工作者还要努力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服务者。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的消费意识及主体性觉醒的必然要求。学生工作者服务学生,并不是指让学生工作者像商家那样按照消费者的意愿来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是指学生工作者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服务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以服务促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能力

角色能力是一个角色不可代替性的核心,角色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角色定位。由于在学生工作中,学生工作者作为组织的主要成员,对其角色能力的充分认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事务组织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角色合作的协同效应,而且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事务在大学组织中的作用。[3]研究认为,学生工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但要成功地履行所有这些角色,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学生工作者的专业化是各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趋势。具体说来,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一)专业知识

William S.Moore在《学生事务专家面临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作为从业基础,学生事务从业者需要掌握复杂的跨学科知识,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中获取知识。[4]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激荡和相互渗透,学生工作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说服力地回答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热点问题,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哲学基础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学生工作者还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学识上获得学生的认可,具有指导学生学习和选择专业及课程的能力。此外,学生工作者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管理、服务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组织开展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专业能力

具备专业的知识,是学生工作者形成角色能力的基础。要使专业的知识发挥作用,学生工作者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组织管理能力。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也逐渐提高,面对多校区办学、学生成分的日益复杂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学生工作者具备较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应对学生的新要求和学生工作的新任务。(2)观察预测能力。学生工作者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前瞻性地预测学生思想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借助细微的征兆提前进行思想教育与提出警戒,未雨绸缪。(3)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形象生动而又富有哲理、严谨深刻又不乏风趣的语言来进行教育,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5]

(三)专业精神

学生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职业,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精神。当前,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应该包括下列内容:(1)职业奉献精神。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难度较高等特点,学生工作者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牺牲许多业余时间,而工作待遇又往往与工作职责和实际付出不相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工作者产生失落心理,职业奉献意识开始淡化。为此,学生工作者要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提高对新形势下学生事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对职业和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增强敬业奉献意识和职业荣誉感。(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工作,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是建立在对职业认同并产生职业情感基础之上的敬业态度,是专职学生工作者必备的精神。(3)服务精神。学生工作直接面对学生,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要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校环境,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学生工作者要培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从以管学生为主转变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来。

角色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角色,组织对角色能力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因为今天是不可代替的角色而不思进取,最终可能就会被淘汰。现代社会对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角色职责的各项能力。

三、学生工作者的角色权利

现代管理学认为:要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责权利对等。职责与权力、利益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职责、权力、利益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有这样的职责,就要赋予它相等的权力和利益。否则,管理者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或责大利小、有责无利,就不可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管理工作也就不可能卓有成效。[6]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职责要求他们既要担负教育职能,又要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要承担这些职责,必须授予学生工作者相应的职权并保障其应有的利益,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工作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一)角色的行使权力

组织运行的核心是权力及权力的使用。对于角色的权力而言,即体制系统必须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角色在行使的过程中不对某一权力负责,或某一人负责,只对角色事务和角色原则负责,拥有出类拔萃的角色能力的人员也拥有根据角色原则下最高的事务处理权力。

对于学生工作管理层来说,其正式权力是指通过运用合法权限制订学生工作目标、设计组织结构、学生工作者人事任免权、监督学生工作者的行为、评价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绩效,等等。对于非学生工作管理层的一般工作者来说,其角色权力具有双重性。他既是组织内部的被管理者,又是其工作对象――学生的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工作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德高望重者和具有亲和力、善于沟通和交流的教育工作者无论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对于一般学生工作人员还是对于学生工作对象,都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学生工作者角色权力有效作用的保障是明确权力界限,既不要“越权”,又要为权力的实施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保障。

(二)角色的发展权利

学生工作者角色的行使权力保障他们可以顺利开展工作,但对于个人而言,能否获得学生工作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利益及发展自我的权利,是学生工作者是否继续扮演该职业角色的关键因素。尊重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地位,明确学生工作者的权利尤其是其发展权,是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获得公正的考核和奖励评优的权力。学生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难以量化的工作。学校要以岗位责任为依据,制定公正的考核办法。考核方法要坚持三个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学校评相结合,抽查、评比、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相结合。结合学生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工作考核指标,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完成目标情况、工作业绩、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能力等。在客观、公正的考核上通过正面引导、奖优鼓励的方式激活学生工作队伍的活力和斗志。高校应将优秀学生工作者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激励体系之中,按照不低于全体教师获奖比例分配名额,组织评选,统一表彰,树立一批优秀学生工作者先进典型。

2.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力。学生工作者普遍认为要想更多地给予学生指导,自己首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学校管理部门要看到学生工作者自身有提升能力的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规范的、分层次的培训体系。①岗前培训制度。每位新上岗的学生工作者在上岗前都应接受岗前培训,使新学生工作者对本职工作有初步系统的了解。②在职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工作者进行业务学习,召开工作研讨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有步骤地选送学生工作者参加与本职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培训,让学生工作者通过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脱产进修、出国深造、学习访问等学习学生工作理论及相关知识,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逐步实现队伍的专业化。

3.享有职业发展及晋升的权利。高校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生工作,就必须拓宽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保障学生工作者的晋升权利。高校要为他们创造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较为完善的分流机制,一方面能够使他们更尽心尽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是为这些高进的人才负责。在分流上采取双向选择,各高校可根据学生工作者的个人特长,为他们任满后的合理分流提供保证。笔者是适合并愿意从事学生工作的,学校把他们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和“两课”教师骨干加以培养;愿意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学术休假或进修机会,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政治工作者,学校作为行政干部“人才预备队”重点培养。[7]在学生工作者的出路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个人工作实绩和特长、特点,用其所长,在动态中不断优化学生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者承载着国家、高校、学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期望,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复杂角色。为了成功地完成角色职责,学生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履行角色职责的能力。高校也要保障学生工作者的权力和利益的落实,给学生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增强学生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鼓励学生工作者不断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绍红.专业化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势之必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2]冯培.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转型的若干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

[3]游敏慧.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Margaret J.Barr,Mary K.Desler,and Associates.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2nd Edi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2002:768-769.

[5]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编.辅导员制度的设计与选择[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46.

[6]张革华.从权责利对等的角度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

[7]卢吉超.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