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运来到北京四合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运来到北京四合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国人对四合院没概念,反而对胡同印象深刻,认为我们住在胡同里。其实我们是住在胡同里边的四合院里

青灰色的钟楼是这片老胡同的方向标,一长串高挑到房顶的大红灯笼让小院在胡同里显得与众不同。叩响铜制的狮头门环,屋主打开朱红色的厚实院门,崭新的盘龙影壁背后,热闹的景象扑面而来。

两家电视台的摄制组正在调试摄像机,挂着奥运会新闻中心标牌的一队外国记者,闲坐在天棚的阴凉下与中国同行聊天,几名摄影记者出出进进捕捉小院的生动影像。满地的电线和散落的摄影包、三脚架间,一个小伙子忙着为参观的外国人介绍着小院,耄耋之年的老奶奶时不时地往青花瓷的茶壶里蓄满开水,一位干练的女士接待着各路记者,回答着各色问题,还要留意屋里随时响起的电话和房外的叩门声。

这里是鼓楼西街前马场胡同9号的王女士一家,已被北京市旅游局确定为“奥运人家”。“奥运人家”是北京市旅游局推出的一个奥运旅游特色服务,最终在全市评选出598户人家,负责在奥运期间接待外国游客住到自家院里。

四合院里迎“奥运”

王女士说,这个38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已经是100多年的老屋了。正房由堂屋和两间小屋组成,东边的一间有20多平方米,是全家人在奥运期间唯一的起居室。西边的小屋用于出租。紧挨着西边小屋的公共活动室,是旅游局考察指导后新建的。屋子正中摆放着电视机,右边的长桌上堆着好几摞介绍北京古迹、北京小吃的宣传册子,外国朋友平时可以在这里休息娱乐。

院子靠南面的一排房子全部作为客房出租,一共有四间。小屋木门门牌上“静园”、“梦园”、“雅轩”和“山房”的雅称透露出小院的静谧。小屋陈设颇具中国特色,仿古的雕花床榻,床头包裹着中国红的绸布,后窗户旁悬挂着装饰用的彩绘风筝。每间屋子虽然放下两张床位以后略显拥挤,但配备淋浴的独立卫生间还是能够满足客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且每个床位200-300元的日租也称得上价廉。

“这几天主要是人多 ,我妹妹一家子也都过来帮忙。”王女士一边给客人送来茉莉花茶,一边向记者介绍,“到现在来来回回住了20几位外国人。新西兰人最多,觉得我们这环境好,让我们有房空了就给留着,他们会介绍朋友过来住。”

东边小屋的电话声不断响起,那些都是预约前来采访的记者。还经常有逛胡同的老外顺道进来参观,每每这个时候,儿子王恒便会领着客人们参观小院,并用英语给大家讲解。

王恒今年刚大学毕业,准备考研,赶上奥运会却成了家里最忙的人之一。不同国家的外国朋友作息不同,有的早上7点就早起出游,有的凌晨3、4点才会回来。王恒经常是一顿觉被几次门铃声叫醒。小伙子直言,已经习惯了。

乔装打扮的四合院

为了申请“奥运人家”,整个院子早早地便布置起来。院子四围的屋檐下重新画上了油漆彩绘,是专门请古建筑维修的特殊工匠花了两个多月手工绘制的。一旁的牡丹轿子的彩绘也出自该师傅之手,对面和它打照面的是主人特意买来收藏的老洋车,据说有70多年的来头了。院子中间是一个几乎占去小院3/4面积的天棚,天棚下长着石榴树、秋海棠及名目繁多的花卉。还有一个硕大的鸟笼,一米来高,养着一只古灵精怪的八哥,时不时就会蹦出一句“你好”。笼子上顶着一个蝈蝈笼,两个小动物一唱一和,好不热闹。

整个院落都在复原老北京四合院传统的布局,红檐绿树,颜色颇为明亮。唯独屋门用的是原木浅色。

问及缘由,王女士解释说,“原来我们也打算把门窗改成红色,等到把装修后的照片发给国外的姐姐后,他问了问身边的外国朋友,他们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原木的颜色”。

王女士的姐姐和姐夫住在英国,两人平时每年都会回国住上一阵子,有时候还会带些朋友过来。“但是,外国人和咱们不同,中国人出门游玩,免费住到朋友家里,肯定乐意,觉得挺沾光的。外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愿意欠别人人情,除非把家里做成家庭旅馆,他们才乐意过来。”考虑到这些,王女士在装修四合院时,对于屋门以及屋内墙板的装饰特意保留了外国人喜欢的浅色。

“外国人喜欢喝凉水,我们就特意购置了制冷的饮水机。”王女士参考姐夫的建议,还给每个客房配备了独立卫生间。相比之下,一些单元楼里的奥运人家只能提供公共卫生间。“对外国朋友来说,即便出门在外,他们也很讲究私人空间。所以有些高楼大厦里的奥运人家,游客去的并不多。而在我们四合院里,关上门就是他们的独立空间了。”

“其实,我们怎么想就怎么做,我妈妈就特高兴大家喜欢她的家,而且北京现在独门独院的四合院确实越来越少了,我们也有责任做好它。”王女士说话总是有条不紊, 她的亲切话语让客人或是来访者感觉很舒适。

王女士去年退休,之前在图书馆工作。2004年和家人住到这里后,一直都没想过要把房子租出去。后来王女士的舅舅、舅妈去世,房子空了出来,加上“奥运人家”的宣传,一家人就想到了做“奥运人家”。

“过去在这个院子住着,也没觉着它有多好,更没有精力去研究它。现在是越了解越喜欢,也越想把它做好。”回忆起当时申请“奥运人家”的情形,王女士告诉记者,她自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申办“奥运人家”时,她去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同时根据母亲的一些回忆,尽量复原四合院的原貌。

“最主要的是想消除大家的一个误解,很多人认为大杂院就是四合院。外国人对四合院没什么概念,对胡同印象比较深刻,他们觉得胡同就是咱们住的地方,这得跟他们解释,其实我们不是住胡同,而是住在胡同里边的四合院里。”

四合院延续中外友谊

“四合院的门一定得开在东南方,寓意紫气东来,保佑小院幸福安康;还有那鱼缸天棚石榴树,鱼缸养着鱼就是年年有余;石榴树,多子多孙多福气;这天棚呢,就是借天之灵气,保佑咱们院里平平安安 ……”一身黑绸缎旗袍的李奶奶坐在天棚下的石凳上,正在给每一个前来参观的游人讲述老北京四合院里的讲究。

李奶奶今年80多岁,加之心脏动过手术,家里人很担心她的健康。但奥运期间老人家从没闲过,总是满脸笑容地给人耐心讲解小院的点滴历史。李奶奶说,堂屋的布局是四合院里最讲究的,一张特地打造的仿古床榻,铺着红绸子坐垫,小桌上是青花瓷的茶具和红色仿古灯。堂屋里间的案上放着奥组委颁发的“奥运人家”瓷盘,还有梅瓶瓷器等。正中间是三张装进相框里的黑白照片,前边是一个铜香炉,三柱刚点上的香正冒着白烟。

李奶奶告诉我们,照片正中间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姥姥。虽然生活在旧社会,但姥姥思想进步,能双手写字,双手打枪,在东北的时候是让“胡子(土匪)”胆战的双枪老太婆。

“我闺女让我别说过去的事,她怕我心脏承受不了 ,让我多说现在的事。现在的事都是好事,越说越开心。”老人爽朗的笑声让所有见到她的人都觉得温暖。那些“老外”每天见面都冲着李奶奶说“你好”,李奶奶则笑盈盈地回上一句“good morning”。

申办奥运家庭也有李奶奶的一份功劳,她说:“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奥运,后来听大伙都在说“奥运人家”的事,才有所了解,然后决定去申请,总想着该为国家做点事。让他们住进北京人的家里,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的生活。”

奥运会闭幕的那天晚上,王女士一家邀请外国朋友一起在小院里看电视、吃饺子。饭后一大家子人又到鼓楼路口去看焰火,每个人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临别的时候,外国朋友都会在留言册里写上对这家人的祝福和感谢,有的还会把自己国家的小纪念品送给主人家,而王女士一家也准备了中国纸扇作为回礼。

来自加拿大的小伙子亚历山大临走前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这个安静的中国小院,家人的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在大街上,所有人都在向你微笑,所有人都在说“你好”。亚历山大打算去西安学习一年的汉语,他希望一年以后能用中文同中国人交流,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