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选择即舍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选择即舍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译:卡卡

在一个充满选择的世界里,踌躇不决地期盼着“最好”的到来,结果往往只是等到了“最坏”。

我们或许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首次面临着如此诸多选择的一代,我们不仅要选择在何处居住、从事何种职业(这些基本的选择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甚至还要选择到底是买一台宽屏电视、LCD显示屏还是LED,到底要买32寸、42寸还是52寸。

从早餐菜单到节育措施,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选择――选择那些被营销者们极力吹捧的生活必需品。而那些事关紧要的重大决定更是取决于慎重的“选择”:选择要考哪所大学;选择要在何时怀孕;甚至选择我们后代的血统。旅行社、装修公司、投资顾问――如今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挤尽脑汁地想要提出更多的选择方案,挑战我们生活中的“选择饱和度”。

如果我们的前人看到如今我们面临着的这诸多选择,想必他们定会手足无措,而我们却依旧乐此不疲地生活着,这是因为我们不再生活在那个食物储备贫瘠、交通工具缺乏及可靠信息来源不足的年代。在那个没有菜单、没有8分钟约会、没有iPod的年代中,我们前人所要面对的选择无非是“吃还是不吃”,“找个伴还是独自一人”、“听音乐还是不听”――往往都是“有和无”之间的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中,前人们毋庸置疑地会立马做出对他们而言“最好”的决定。

在那个没有太多选择的年代,尽力抓住每一个机会确实是个正确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想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继续这么做,那结果一定是把我们自己逼疯。我们早已不再生存在那个缺乏物质储备的世界里了;相反的,如今我们头痛的是如何来应对那过多的选择――不信的话你可以光顾一下某个购物中心,尝试在两分钟之内选出你最喜欢的衣服,你就明白这是多么的“mission impossible”了。

舍弃选项的后悔与渴求

人们常常会回过头去挂念渴望那些早已在选择中被舍弃了的事物,因为人类内心中萌动着“不知足”的本性,让人忍不住要去比较现在所拥有的和原本可以(或应该)拥有的。我们的前人就很少会为这样的烦恼所困扰,因为很多东西对于他们而言摆明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好比如今的大部分人不会费心去垂涎私人直升机或个人小岛之类遥不可及的东西一样。

另外,当生活中缺乏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会(也没有理由)因为事情的结果糟糕而责怪自己。然而在如今这个充斥着选择的世界里,一旦我们的选择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责怪自己当初做了一个多么不明智的选择。而正是这样的一种瞻前顾后的心态使我们每每面临选择时便压力重重、举棋不定,难以做出正确的决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方圆十里内只有一座茅屋时,你无需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出选择;而一旦等你参观了位于你理想街区的25间同样价格的房子,你就难以确定哪个选择才是最明智的了。

即便是一个很棒的选择――例如夏威夷的十日度假――都可以在那些舍弃了的选项前显得苍白无力。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心理学家巴里・施瓦兹在他的著作《选择的吊诡》中写道:放置在我们面前愈多的选项只能赋予我们愈多的不快,无论我们如何抉择,也无论呈现怎样的结果,我们依旧充满疑虑与不满。与我们的前人不同,我们现在拥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后悔反思我们已做的选择,我们消耗大量的脑力去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确的决定。一旦某个决定的价值不能立马得到体现,或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就必然会产生心理学上所说的“买方后悔综合症”。

选择与幸福的关系

事实上大部分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多数都无关紧要――至少是不会威胁生存的,然而对这一事实的认知并不能阻止我们庸人自扰。我们依旧善于高估那些所谓的“大抉择”的重要性:难道选择医生、伴侣或是职业的权力对高质生活不是具有至关重要影响力的吗?于是我们反复叮咛自己,一旦遇到重大决定,必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类与生俱来许多不可思议的认知能力,可是预测抉择结果的能力却非其中之一。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控制生存与繁育,但却还无法历经亚历山大・赫尔岑所说的“个人幸福的‘夏日闪电’”,也还预料不到到底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带来这种强烈的幸福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认识到:要从一大堆的选择中完美裁剪出理想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幻想泡沫;而正如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所认为的,有限的选项不仅能够预防不必要的后悔与忧虑,同时还能够创造幸福。吉尔伯特在他的《跌倒的幸福》一书中写道:当你坦然接受有限的选择或是全心致力于某个承诺时,你才能感觉充实――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在没有选择时更容易全然接受现有的情况。举例而言,在你仍有选择恋爱对象的余地时,你会挑剔地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犹豫这到底是不是你要选择的人;而当你将自己完全的投入到一段感情中时,这样的“感情困惑”就自然而然消失了,而你也可以从踌躇不决的围墙中解脱出来。

然而,尽管事实证明了无穷无尽的选项与生活是否幸福毫无关联,人们还是宁愿捍卫“有选择就有幸福”的论调。这样的信念当然也并非空穴来风,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选择”往往都是“富足”的体现,可惜这一体现在现时社会已经慢慢转化成为“过度”的代名词――网络购物时那些让人不知如何下手的雷同商品就是个很好的论证。

人类的思想与胃一样对“储备”有着本能的需求,人类的身体可以自觉感受到“充足”的状态,却领悟不到“过多”的出现,这就导致在缺乏主观控制的情况下,身体会无休止过度摄入食物。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会急功近利地储备机会,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告诉我们下一次机会会在何时到来。

追求“满意”而非“完美”

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在做抉择时的应具备的心态,如今我们不妨可以尝试一种“满意主导方式”,即追求“足够好”而非“最好”,这也意味着放弃对完美主义的偏执以及得陇望蜀的奢求。

如果我们不执著沉迷于所有的选项,那么选择才有可能转变为幸福,这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如何调整迫切渴求“最好”的心理――或许我们可以揣摩一下祖先面对瘠乏选择时的心态。我们可以尝试对自己决绝一些,例如刻意限制自己面前的选项、断掉自己身后的退路。当我们成功克制自己对完美的本能追求,选择则可以变成我们的同盟军――正如纽约心理学家Nando Pelusi博士所说的,决心不再困扰于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如何将选择变成你的同盟军?

你能够战胜自己瞻前顾后的天性!

* 不在细节中患得患失:练习在日常购物或做无关紧要决定时进行快速选择,注意控制对雷同选项进行细节比较的时间,学会相信并依赖自己的第一感觉。

* 拒绝懊悔: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后悔一个错误的决定,相反的,学会在错误中汲取经验,以备在今后做出更好的选择。

* 懂得舍弃:进行选择势必就意味着舍弃,学会让期待现实化,明白什么都想要的结果一定是“不快乐”。

* 敢于面对选择错误的可能:抑制理想化的情感本能――要相信,即便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也好过不做选择,至少你仍可以从试验与错误中获取经验。在人生中磕磕绊绊也好过于懦弱地躲避选择。

* 不往回看:主宰你自己的选择,让每一个决定都坚定不移、无可变更。可以尝试一下迫使自己在大减价快结束时去购物,或者与家人、朋友做一个“选择承诺”,保证自己在做出重大选择之后决不反悔。

人生历程中充满了选择,当选项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选择的定义也逐渐等同于舍弃。在这样的一个上下文中,“舍弃”早已超越了“失去”的本意,而升华为生活的基本哲学。选择和舍弃,这看似相背的两个词语,已经浑然融于一体――选择背上行囊飞向另一片天空,势必要舍弃眼前安定的生活;选择淡然享受与家人的天伦之乐,势必要放弃那浪迹天涯的浪漫。我们永远找不到“最好”的选择,但是可以找到让自己幸福的选择,那是必定是学会了舍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