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适应课程改革理念,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适应课程改革理念,激活信息技术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创新,把握技术技能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此,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迫切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都彻底转变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转换角色,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注重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去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

1.更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

关于新的培养目标,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更新教学观念,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规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用新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娴熟的、高超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而且必须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自学一些新的技术,还要不断地走出去,接受高级培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2.积极探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会失去生机和活力,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一个教师,千万不要只是对一种教学模式情有独钟,那样会限制自身发展,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进行灵活运用。在教学中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

“主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即确定某一主题,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结合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个既定的教学任务。

“案例”教学模式,即选择与推荐案例――课前组织学生研究案例并进行准备――课堂讨论研究案例――交流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活动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等。

3.完善评价,积极探求良好教学效果

新课标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标准和谐的统一。”

评价是在对事物的质与量的描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据此判断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学评价不仅为评价对象自我完善和有关教学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且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频繁,需要注意的是:由学生进行的都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对与同样的学习环境,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做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目前,人们比较赞同的是通过让学生去实际完成一个真实任务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建构主义所说的考试、考核与以往不同在于它更注意学生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正确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是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评价的方式可以灵活掌握。

4.分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是我们教育和教学的中心。在新课改中更提倡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我认为必须要了解学生“不同需求”。每批学生不可能共同拥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相同的智力发展水平,相同的性格,相同的学习基础,相同的学习风格。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的情况,一方面要有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形式多样的方法。

每年高一新生上来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不用学习课本的程度,而有的学生仅限于会点基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多花心思,最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鉴于学生重新分组,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学不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了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常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以促进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比如网页制作比赛、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等。为此,学校除了安排正常的教学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最广阔的舞台,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除了上好必修的课程,还应该开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5.创设气氛,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能够有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取得积极的学习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性的批评,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考不严密的、不成熟的表现,鼓励学生克服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耐心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应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急躁或为了省事而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领航者,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教师的任务是把握难点、抓住关键.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激活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来稿日期:20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