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关键中间体的合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合成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关键中间体(S)-5-甲基-7-氨基-5H,7H-二苯并[b,d]氮杂环庚-6-酮(IA)。方法以2-氨基联苯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Friedel-Crafts环化反应、N-甲基化、亚硝化,还原等反应合成外消旋化合物5,甲-基-7氨基SH,7H-二苯并[b,d]氮杂环庚-6-酮(7)。(7)与光学活性的扁桃酸反应,利用柱层析法拆分了2种光学异构体,再经酸性水解合成关键中间体1A。结果其结构经’H-NMR和LGMS证实,总收率为14.67%。结论此合成方法适用于放大生产。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合成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10)11-0419-03

由表3可见,种子罐合适的培养温度为25℃。生长周期相同(72h),26℃培养条件生物量高于25℃。因此生产时,可通过提高种子罐培养温度促进菌丝分化和生长。生长过快时,可适当降低培养温度抑制菌丝生长,以确保移种的最佳周期和发酵罐的高效价。

3.1.4 培养基消后体积对种子生长的影响培养基成分的选择、配比与组合直接影响产生菌的生长发育和最终发酵单位。种子培养过程中既要保证菌体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适量供给,还要适当提高培养基中基质浓度以避免菌丝过早分化。在种子罐的培养基配料不变的情况下,将30m3种子罐消后体积由24m3降低为22m3,相当于提高了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浓度,30m3种子罐消后体积调整前后,典型种子罐与生长速度相关的数据以及最后的发酵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在种子罐配料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灭菌后体积,相应地丰富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控制了菌体的生长速度,延长了种子罐的生长周期,避免了菌丝过度分化,提高了生物量和种子质量。同时发酵效价提高了3.4%。

3.1.5 种子罐移种条件的确定通过研究种子罐工艺,对菌种种子罐的代谢有了进一步认识。种子罐前期的孢子要从休眠状态逐渐苏醒、吸水膨胀、萌发,这个过程基本不消耗养分,所以基本不会影响种子液的pH值。随着孢子发芽、菌丝形成,菌丝的生长代谢产生酸性物质,pH值逐渐下降。随着菌丝的繁殖生长,种子液黏度增大,菌丝浓度上升,利用碳源的同时消耗氧,所以溶氧量随着下降。当培养基中碳源浓度低于支持菌丝继续生长时,由于菌丝生长旺盛,即使调节通气量,因黏度太大溶氧量达到低值,pH达到最低值,菌丝浓度也达到相对稳定值。随着碳源耗竭,溶氧有所回升,菌丝开始利用玉米浆中氨基酸等有机物中的碳源生长,菌丝浓度继续增加。溶氧又开始下降,随着氨基酸等有机碳源的利用,有机物中结合的氨氮释放,导致氨氮上升、pH上升,菌丝出现分化趋势进入对数生长期,这时种子罐种子具备了移种条件。根据这一代谢规律绘制了种子罐中种子的代谢曲线,见图1。

根据菌种Penicizffum chrysogenum 8621在种子罐发酵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性,该菌种的菌丝充分分化,pH明显回升时,即种子处于生长的稳定期,此时是移种的最佳时期,到达此时所需的时间称为种子罐的最佳培养周期。结合种子罐的基本代谢规律和标准代谢曲线,最终确定种子罐的移种条件为: (1)最佳培养周期72h左右; (2)种子液1)H值从最低点回升至6.40以上时; (3)种子液pH开始回升约5h;(4)菌丝浓度达到70%以上。

3.2 重复试验

围绕确定合适的移种条件,依据实验所得数据,种子罐工艺调整前后变化见表5。

由表5可见,种子罐发酵工艺的最优条件为:(1)接种孢子量1.0亿/m3; (2)罐压采取分段控制,前40h罐压0.06 MPa,40h后0.10 MPa;(3)种子罐最佳培养温度25℃; (4)消后体积降低8%左右; (5)移种pH控制在6.40; (6)生长周期即最佳移种时间控制在72h。

根据调整后的种子罐工艺,5批重复试验平均发酵效价比调整前提高了5.0%左右。

参考文献

[1]张嗣良,储炬,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2.

[2]孙毓庆,胡育筑,李章万,分析化学(药学、检验专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38-141.

[3]郭勇,生物制药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54.

[4]祁桂玲,青霉素发酵数据建模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医药卫生论坛,2005:(20A);168-169,

[5]贺小贤,生物工艺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