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立院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立院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就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推动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独立学院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63-02

中国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后,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众多家庭不良的教育模式、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以及某些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许多社会问题或人生问题感到无助和不满,引发出许多的心理问题,加上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成效较差、指导实践不力等问题,导致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立足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就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旨在促进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的生理条件和遗传特质,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相同,与同年龄阶段的公办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孤僻型

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

2.自卑敏感型

这类学生自信心差、存在自卑心理、自尊心较强、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等。

3.麻木型

这类学生受家庭和遗传的影响对事物漠不关心、懒散,不愿意学习和与人相处,对赌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等。

4.易怒型

这些学生主要受父母的影响较多,使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一种仇视和敌对态度,不轻易相信人,有一点不满就容易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

5.恐惧抑郁型

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与同学交往少,不合群。

6.焦虑嫉妒型

这类学生性格急躁,心不在焉,爱嫉妒的学生,往往心胸狭窄,喜欢猜疑、贬低别人等。

长期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家长们强烈地渴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望子(女)成龙(凤)的想法普遍存在,致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情绪。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二、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活动环境,使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1.目标的一致性

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才,使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教材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体育教学中,各单项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坚强拼搏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团体项目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而体育课的一些常规和游戏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等。

3.组织形式的多变性

同一教材内容不同的组织形式能培养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面对挫折失败不轻易放弃、对学习产生兴趣等。

4.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使学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去,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任伙伴、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等。

因此,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三、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如果说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就是健康,是传统的健康观的话,那么,新的健康观则更多的是强调人的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心态,使身体与心理达到完美的统一。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消除封闭心理,克服恐惧、紧张心理,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心理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那么,根据体育课的特点,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纳入体育理论教学的体系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体育教师还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学生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树立起健康的新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预防心理疾病。

2.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平时应对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等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才能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社会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并运用不同的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还要多关注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也会因为多次练习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兴趣,对此,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在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心理教育可以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进行专门的体育教学,如有针对性地在体育教学中讲解心理健康的有关内容,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所包含的内容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体育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合理运用资源,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来调节情绪等;也可以在不同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如: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避免营造过分激烈竞争或使学生容易望而生畏和失败的情景。

4.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结合

学生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同。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学生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强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任务时,不但要重视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集体项目,还可安排一些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5.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精心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他们的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有些独立学院条件落后,设备不完善,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多种具体的教学情景,恰当的安排体育游戏,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有现代特色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等教学内容,以及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具体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必定能吸引他们去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久而久之,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就会形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具有针对性。如: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对急躁、易怒的学生宜选择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篮球、排球、足球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

6.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加注意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手段。对那些表现欲望不强,不善于竞争的学生,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多用鼓励的语言来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和竞争欲;一方面允许学生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同时还要人为的设计一些困难和障碍,使他们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再达到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四、小 结

第一,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教学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第二,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第三,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身体健康教育,那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我们体育工作者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2 颜军.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神舟出版社,1993.6

3 何振强.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2(5)

4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5 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 丁超.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3683.省略/

7 陈博.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