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行“征战”中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行“征战”中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致力于大幅提高我们对中东长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工商银行中东首席执行官田志平说。随着海湾地区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贸易联系的大大加强,中国最大商业银行的中东业务正在经历逐步稳定的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拓展海外业务,作为中国第一大商业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当然也不例外。近些年,中国工商银行为了适应客户和市场日益全球化的需要,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已经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44家海外机构,到2012年底,工行的海外机构将覆盖到4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地区都将有工行海外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工行已经搭建了全球化的金融网络和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了海外布局,而中东地区正是中国工商银行全球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工商银行于2008年进入中东地区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建立地区总部,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Middle East)是全球市值最高银行的中东分部,也是第一家进驻迪拜金融中心的中资银行,该总部现有47名员工。据了解,除了这个子公司外,工行还在阿布扎比和卡塔尔设有分行。

自2008年正式进入中东地区以来,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支持当地的能源、电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促进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已逐步跻身中东地区主流商业银行之列。

现在,日常的经营业务已经不能满足这家银行前进的脚步,随着海湾地区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额不断上升,这家银行正希望拓展中东业务,双方在金融领域的联系也在朝着不断深化的方向发展。

田志平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我们向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提供大量资金,并且越来越多地服务于中东与中国之间迅速增长的贸易和投资。”正基于此的发展目标,该行的贸易融资额已从2011年上半年的15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上半年的44亿美元,增幅超过一倍。

“我们的目标是那些已经有大批中国企业从事经营的地区,这使得我们能够发挥金融中介机构的关键作用,”田志平说,“目前,我们计划专注于这些市场,并且努力在阿联酋和卡塔尔扩张。” 工行还获得了富油国家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银行业牌照。后者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经济体,也是向亚洲出口石油的主要国家。

在谈到与进入中国市场的中东企业的合作时,田志平对《金融时报》记者明确的表示,目前工行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但计划发展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随着中国和中东的贸易增加,中东地区对中国知名银行具有可观需求,为此,除了支持向海湾地区扩张的中国公司(尤其是建筑、通信和航空业)外,还希望与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中东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工行还在向拉丁美洲、东欧和非洲扩张。工行是通过它在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的20%股份进入非洲的。

据田志平透露,若能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工行还希望在阿联酋推出零售银行服务。

工行与当地金融机构和外汇交易公司加强关系,以方便向中国汇款。2012年上半年,当地对中国汇款额和汇款量同比分别增长6倍和1.5倍。

人民币在交易中的使用也呈增长趋势。2012年上半年,银行间货币市场对人民币的使用增加58%,同期人民币外汇交易量飙升近19倍。

中东市场的规模已经在吸引着工行的竞争对手。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上月获得了在DIFC经营的牌照。银行家们预计,其他银行也将择机进入中东。

华为抢拍 预测2012利润猛增

华为最近有点烦。

就在相继遭到欧洲和美国的专利诉讼之后,这无疑给华为的国际化道路陷入流年不利的窘境。

俗言到“祸不单行”,华为在诉讼之后便无奈面对禁售困局,但是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怎能如此脆弱?

一组强劲的数据给华为带来了正能量,华为轮值首席执行官郭平表示,该公司预期去年净利润为24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近30%,2011年该公司盈利能力曾大幅下滑。除此之外,该公司难以消除一些西方国家有关它是中国政府或军方的怀疑。

英国《金融时报》看到了郭平向员工发出的新年致辞中做出的这番预测。

郭平将利润好转归因于新项目以及发达市场高端手机销量增长,例如日本。在华为业绩优于预期之际,其规模较小的本土竞争对手中兴(ZTE)近期举步维艰。截至去年9月30日的3个月期间,中兴报告了自上市以来的最大季度亏损。他表示,预计2012年的收入将超过350亿美元,至少增长10%。一年前,该公司收入增长11.7%,至320亿美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华为在扩大面向消费者的移动设备销售方面表现出色,但该公司尚未在企业业务方面取得成功,这是该公司为弥补基础设施业务放缓而试图进入的另一个市场。

2011年的华为相关数据曾显示,面向电信运营商的销售额占到了收入的75%,设备业务占到了20%,企业业务仅占5%。一位移动行业分析师表示:“企业销售可能持平。”尽管华为2012年的利润预测超出预期,但郭平提供的收入数据表明,该公司可能没有完成某些目标。去年9月该公司曾表示,预计2012年总收入将达到387亿美元。

让人欣喜的是,在这个利润预测公布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华为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公司已经从财务数据的公布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展现了公司的透明度。

运营商市场的复杂多变给在这条路上发力的企业带来了不少的羁绊,但作为有强大理性战略支撑的华为,在面对一切的现实困境,都做出了冷静的姿态。引用《金融时报》的报道,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师皮埃尔·费拉居(Pierre Ferragu)就曾公开表示过,即便华为的净利润超出预期,也无法掩盖该公司在进军企业市场方面所遭遇的并不让人意外的困难。他表示:“相对于运营商市场,进入这一市场要复杂得多,在运营商市场,可以与相对数量较少的运营商较为轻松地做成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一举覆盖全球大片地区。”

李宁复出 怀揣打不败的梦

库存压力、市场低谷、品牌危机……持续了近两个月的体育品牌市场窘状又把李宁推向了风口浪尖。库存数据、换帅压力、市场战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宁也没闲着。

当这位“体操王子”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双鬓和眉宇略微染霜的模样,很难接受将近期炒的沸沸扬扬的“上市8年首次大幅预亏”与他联系到一起。由于连日劳顿李宁神态间显得有些疲惫,但在谈到公司目前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和未来的发展蓝图时,“我的梦想依然不变,就是打造一个伟大的中国体育品牌!我对此充满激情和信心。”他双目炯炯有神,激情四溢。

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李宁公司来说注定是不安定的一年。先是公司高管接连离职加上品牌定位遭到质疑,再是全年预计业绩大幅亏损导致公司股价大跌等等。对于此前公布的预亏,李宁公司称,主要是由于包括渠道复兴计划等涉及变革计划的一次性费用所致。渠道复兴计划需要人民币14亿至18亿元的一次性预算支持,将涉及会计上的存货与坏账计提和拨备。

此时的李宁必须面对着纷扰的嘈杂,各种评说铺天盖地。有报道认为,“90后李宁”的战略泥潭是品牌重塑的最大败笔,既伤了老客户,又未能吸引到年轻人;另外还有一些声音将市场败绩矛头直指李宁在体育与时尚之间的战略选择上摇摆不定,其进行的多品牌布局,被指“摊子越铺越大”。

实际上,在市场的大军中,李宁始终扮演着“前有狼后有虎”的尴尬角色。一方面耐克、阿迪在固定一线市场的同时,已开始向下发力,并逐渐进军中国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安踏、匹克这些国产品牌逐渐实现了步步紧逼,不光是CBA,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后来也被安踏拿走。

面对库存的大面积积压、盈利出现的预警、股价的脆弱下跌、高管的相继离职,多年来一直淡出公司具体业务的“体操王子”李宁,无奈之下以回归的姿态“挽救”公司。2012年7月5 日在李宁公司香港业绩说明会上,李宁本人传达出的最激动人心的一条消息——我回来了。李宁回来了,最先给出反馈的就是股价。在当天早上公告之后的时间里,李宁公司的股价开始了这一年多以来最振奋人心的一次攀升——截至收盘,股价涨幅7.25%。当然,所说的“最振奋人心”并不是指股票涨幅,而是意味着自李宁公司2010 年宣布新的品牌策略之后,企业终于来了一次“大手术”。

李宁的复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代表了李宁品牌的战略发力。

一位华人分析师曾表示过,“整个体育界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其中李宁是最早建立的最重要的行业品牌。现在,李宁公司的重点放在了篮球、羽毛球和跑步三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资源分配也会逐渐地分配到这三个方面的赞助活动上。”

的确,回归篮球,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此前李宁已经与中国篮协签订了五个赛季的合作备忘录,只剩细节需要进一步敲定。就在正在进行的2012-2013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新赛季征程中,李宁正式开启了中职篮的“李宁时代”。李宁说:“我们目前在财务上有能力做好这个平衡,我们投资CBA的目标是篮球,因为这是年轻人喜爱的运动。我们有一整套进军篮球的计划,在帮助篮球在中国市场做得更大更好的同时,也让我们分享国内篮球市场的利益,这对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宁称,“通过对CBA 的赞助,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营销品牌,广泛优质的资源和年轻化消费群体的优势与特点来进一步加大李宁品牌下篮球运动品类的经营规模,提高篮球产品在业务中的比重。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我们将注重合理化公司的体育资源,集中资源在核心运动品类上。”

“直至今日,李宁仍然是中国运动品第一的企业。”尽管在Interbrand 评选的“2011 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安踏超越李宁成为排名最高的本土运动品牌,但是安踏公司一位高层在接受《东方壹周》the week采访时,还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李宁高调复出了。转作商人的李宁依然是成功的,期待这次回归能让李宁再次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