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告别唠叨说教和孙辈相处 肢体语言更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神态等方式所进行的非语言类沟通,在隔代教育中,除了运用语言与孩子沟通之外,祖辈不妨采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也更显示出祖辈对孙辈的亲近与尊重。
案例展示
唠叨“凶爷爷”让孩子又恨又怕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浩浩只考了70分。回到家,爷爷问他考了多少分,浩浩支支吾吾不敢说,爷爷立马火气就上来了:“把卷子拿出来,我看看!”浩浩吓得不肯给,爷爷一巴掌拍在浩浩头上,一把抢过了卷子。
看到卷子,爷爷的火气更大了:“你怎么搞的?怎么才考了70分?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会算错!这两天的练习白做了啊?现在这么笨,长大了你能做什么事?”爷爷火冒三丈,浩浩低着头一声不吭。爷爷又骂道:“傻站着干什么!赶紧给我复习去!下次考不到90分,别回来见我了!”浩浩默默走进房间,整个晚上都没说话。
第二天,爷爷感觉昨天对孙子太过火爆,就想和孙子套近乎,于是和孙子掰开揉碎了正说、反说,讲了一个多小时的道理,浩浩站在边上应和着,但也不知道是否听进去。
孙子成绩考差了,爷爷先发火,再讲道理,孙子还是考差了……如此恶性循环,孩子丝毫没有进步。
点评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常常忽视与孩子们的非语言沟通,只有干巴巴的语言沟通说教,着急起来还会大声呵斥甚至打骂。这不仅让孩子和自己产生隔阂,也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阴影。
情感因素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运用拉手、拍肩等肢体语言可以让信息传递的渠道变得多样,让孙辈不反感祖辈的说教,对祖辈的话能够听得进去,避免祖孙关系的对立。
“黑脸”妈妈和“白脸”奶奶
圆圆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但也很淘气,总爱调皮捣蛋,像个小男孩一样顽皮。每次圆圆惹祸了,妈妈总是要狠狠把她训一顿,可是批评对圆圆来说就是耳边风,有时候妈妈气不过,不得已也会动粗。圆圆说不听,打了更没用,调皮捣蛋的情况反而愈演愈烈。妈妈在家里教训得越凶,她在外面就闹得越厉害。圆圆不听妈妈的话,但对奶奶的话却表现得言听计从。每次妈妈正为教训圆圆的问题头疼的时候,只要奶奶出马,圆圆立马就变乖了。
奶奶通常会走到圆圆的身边,蹲下来微笑着对圆圆说:“圆圆,到奶奶这儿来。”奶奶的微笑与妈妈黑着脸的阴沉形成了鲜明对比,圆圆自然就走到奶奶边上,奶奶一把抱住圆圆,一边摸着圆圆的头一边说:“圆圆乖,要听妈妈的话知道吗?”过了一会儿圆圆对奶奶说:“奶奶对我最好了,其实我很乖的。”奶奶也微笑着点头。圆圆和奶奶的关系越发融洽,有什么心里话也找奶奶说,慢慢也变得懂事起来。
点评
年幼的孩子通常会存在一种心理上的“肌肤饥渴”,他们很渴望长辈的抚摸与拥抱,因为孩子能从长辈的动作中,了解长辈是否在意自己。奶奶的拥抱让圆圆感受到长辈的关爱,对孩子是非常大的满足,也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圆圆的妈妈显然采用了相反的方式,对孩子的任性调皮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在批评无效后,又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方式,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法,孩子自然对长辈会有好感。
掌握肢体沟通技巧 改变祖辈刻板形象
抚摸:孩子伤心的时候,祖辈在用语言安慰孩子的同时,抚摸孩子的头部、肩部,这样会让孩子感到一种舒缓的感觉。
拥抱:祖辈对孩子的拥抱实则就是把孩子抱起来,这一条对哭闹的孩子特别有效。在拥抱的同时,轻轻抚拍孩子的背部,缓解孩子的情绪。
点头:孩子做了正确的事,祖辈点头给予鼓励,点头要配合微笑进行,或者加上一句:“真棒!做得好!”
姿势:与孩子交流时,可半蹲着,抬头微微仰视孩子,把手放在孩子的肩头,给孩子稳重但不呆板的形象。
表情:不露怒色,以慈祥的表情对待孩子的错误,以微笑的表情对待孩子的成绩。让孩子从表情中得到正面的信息。
TIPS:肢体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高达93%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进行的。而在非语言沟通中,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的,只有38%是通过音调的高低进行的。因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在沟通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肢体语言——人际沟通的桥梁
一、跨文化的肢体语言,显示其重要性
我到俄罗斯旅游,在莫斯科火车站看到一个温馨的场景:车厢门口有五个人,一对老年夫妇、一对青年夫妇、一个在年轻妈妈怀中的婴儿。这五个人时而拥抱在一起亲吻,时而是年轻夫妇相互间的拥抱和亲吻,时而是老年夫妇相互间的拥抱和亲吻,时而是老年夫妇拥抱和亲吻年轻的妈妈和她怀中的孩子,时而是老妇人拥抱亲吻年轻妈妈,时而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拥抱和亲吻。
他们相互拥抱、相互亲吻达半小时左右,当火车的汽笛声响起,年轻妈妈抱着孩子上了火车。我才读懂了他们的故事:他们是在送别。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亲密的肢体语言留下了温馨的记忆,展现浓浓的亲情。
二、深度解析亲子沟通中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人体的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器官的动作和形态,用这些器官传达思想、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微笑和拉手,拉近两辈人的心理距离。
“黑脸”妈妈与“白脸”奶奶的故事中,奶奶对小孙女的微笑,属于肢体语言的一种。这种肢体语言让调皮的犯错误的小孙女能从恐惧中恢复平静,在奶奶的微笑中得到一种安全感,肯向奶奶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听从奶奶的教诲,有改正错误的勇气,肯努力做事。这种微笑和拉手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关爱与温暖,拉近了两辈人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对下一代的教育。
拥抱、鼓掌带给孩子满满的幸福感。
对幼小的孩子经常给与拥抱,孩子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肌肤相亲,永远是家人区别于其他关系的重要标志。当孩子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时,家长要及时鼓鼓掌,表示鼓励,表示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这个小小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满足,会让孩子有前进的方向。
用姿势、动作表达对孩子的重视和肯定。
“唠叨爷爷让孩子又恨又怕”中的爷爷,要学会与孙子用积极正向的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打孩子是一种负面的沟通方式,只会产生消极的逆反心理。
爷爷应该听听孩子犯错误时的想法,听孙子讲话时的肢体语言不妨如下:眼神要平静地注视孙子,让孙子感到爷爷的友善和诚恳,让孙子感到被爷爷接纳的感觉,从而让孙子感到自己对爷爷来讲有价值感。
爷爷在听孙子讲话时,身体要向前倾,表示对孙子的注意,对孙子讲的话感兴趣。如果孙子讲的话有道理,爷爷还要不时地点点头,表示一种肯定。当孩子对自己的失败表示沮丧时,爷爷要拍拍他的肩,给他一种支持,希望他振作起来。
倾听比说道理更重要。
当孩子犯错误时,祖辈自己少讲一点,专注地听孩子讲讲原因十分重要。因为孩子心中负面的东西不讲出来不会自行消失,反而会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孩子讲述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祖辈在听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会找到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倾听不仅是一种肢体语言,也是一种亲子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