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金融业在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既可在总体状况中体现也可从行业发展的方面体现。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东部与西部以及东北部之间得到体现,而且西部本区域内部的差异也要大于中东部地区。本文就区域金融存在的基础、区域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论述,并且对区域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对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金融 发展问题 分析

一、我国区域金融存在的基础

我国区域金融之所以存在,既有自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条件、市场发育及规模等客观基础的原因,又有人为的主观影响。表现为: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存在差异

自然资源的多寡对于生产性企业以及金融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来讲具有重要影响,资源充足的地区较易形成规模效益,反之则不能。同样自然条件也是金融本身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部分自然条件是人类目前难以改变的,这就导致大部分资金流入到自然条件好的区域,这些地方发展就会快于其他区域,进而形成更大的差异。这也正是区位理论中所反映的等级结构,也就是说不同的自然资源以及条件导致了不同层级区域金融结构的形成。

(二)基础的设施存在差异性

基础设施对社会以及经济的进步具有明显的“乘数作用”,世界银行曾经作出的研究反应出,人均GDP每提高1%,就会导致对基础设施总量的需求提高1%。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对基础设施的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测算,前者对后者的贡献率大约在0.1~0.3之间,而那些较发达的国家以及地区此值大约在0.3~0.4之间或者更高。所以基础设施所存在的差异会对生产以及贸易的快速发展构成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其对资金流向以及区域金融的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阻力或者助力。

(三)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是政府部门以及领导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以及效果所作出的相应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政府的政策具有较大的作用力,尤其是那些优惠性的政策,其能否惠及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增加或者减退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每个政府的政策都会具有一定倾向性,这就会构造出相应层次的金融结构。所以说不同的区域之间形成社会、经济以及金融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

(四)金融活动空间存在一定的分布性

任何的金融活动都是在一定空间内作出的行为,而在相应空间内进行的金融活动,可以表现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的差异性安排。这些差异安排正是区域金融得以产生的一部分主观基础。

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状况

(一)各地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差异性

一些区域由于具有较强的总部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促使一部分金融机构都会在此区域增设经营网点,这对该地区金融行业的较快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相反,对于那些缺乏政策扶持,而自身的发展水平又较低,这就使得此地区金融业发展极为滞后,反应最为明显的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这三大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区域之间的差异。

(二)部分区域资金配置不合理而且使用效率低

近几年来,各区域的经济都有所增长,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贡献度,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以说金融业已经成为支柱性行业。不过,有些地区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配置欠合理,金融与其经济的发展不协调。而且从信贷的期限结构来讲,贷款总额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超过半数;而从投向来看,在信贷的支持力度以及产业分布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各自为战,争抢资源、项目以及投资等情况较为普遍,这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差异。

(三)地区间存贷款比例、增速不均衡

经济较发达地区无论存贷款总量,还是人均存贷款量均位居前列,各项存贷款年均余额远超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从贷存比例和贷款增速看,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一定使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平衡,更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行政壁垒制约

完整搭建金融系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组成比例、相协调程度、在自身经营上面的介入程度,以及在发生纠纷时的解决机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部门达成一致的意向。一直以来,各地的政府部门在行政方面自我发展决策,由此形成了行政壁垒,这一壁垒是搭建完整金融体系的一大障碍。所有实现金融区域化的前提是破除行政壁垒、确定政府职责、理顺沟通途径。

(二)利益壁垒制约

任何一个融合的过程可能都会损失到某些人和组织的利益,例如:当在京的银行可以跨地域发放贷款时,就会对津冀本地银行产生潜在的压力,即使这些新增贷款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是依然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抵制。这些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金融区域化的实现,要打破这一利益壁垒,完善仲裁机制,保持行政沟通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三)制度壁垒制约

金融机构在跨地域经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政策,这些政策不属于地方保护主义也不针对外地金融机构,但是各种地方规定会极大地影响效率,导致整个金融系统运行不畅。风险原则的不同、信用评估方式的不同、经营准入的不同等皆属此例。这些制度的地区差异需要通过协商来以达成共识。

(四)信息壁垒制约

金融业是一个这样的行业,它严重依赖信息。各地、各行业的有关存贷款信息,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风险预警信息,行业发展信息对金融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是各地区各行业这些重要信息还不健全,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而一个准确翔实的信息库的构造,一个快速通畅信息通报机制的建立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五)人才壁垒制约

金融行业是一个需要有一定学识人才的行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制约人力资源转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户口、福利、养老、子女教育等。所以要想实现经济区域化首先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区域化,解决劳动者在择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人尽其才。

四、我国区域金融进一步良好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转变政府金融管理方式,构建区域金融合理的分配机制

加快金融一体化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加强管理层面的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找合理的金融分配机制。在金融政策建立方面,制定有利于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同时要构建区域性金融市场。逐渐消除区域分割,走经济协作一体化道路,增强竞争力,发展区域金融经济。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加快区域金融建设的重要步骤。

(二)尽快建立区域信用体系

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要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一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债权债务关系,在立法上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切实保证债权人权利;二是建立健全区域内多种信用评级体系;三是各方联合,加快区域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使用便捷的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信用系统。

(三)加大风险监测与外部监管

为共同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可考虑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管系统。该系统由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区域经济综合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组成。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日常监测与评估,提示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督,增强其内部控制,依法审慎经营。各经济综合部门应公开更多的宏观信息和产业信息引导金融机构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防止信贷投放方向性风险,降低金融机构决策的政策。

(四)加快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信息化战略,对推进区域金融一体化至关重要。各区域金融机构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加快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其中尤其是外汇市场,对电子网络技术依赖性更强,因此各类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大对电子网络技术的投入,扩大容量,并做好各种软硬件的兼容协调工作,为区域金融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翠兰.论区域金融存在的主客观基础[J].金融博览,2010.5.

[2]张云.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8.12.

[3]李敬,冉光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调控:模型、范式与政策[J].区域发展问题,2008.2.

[4]刁云涛.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J].济南金融,2007.12.

作者简介:张红伟(1981-),男,河北康保县人,供职于沧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