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床医学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床医学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紧张型头痛(TTH)是临床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前曾称为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心因性肌源性头痛。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性轻、中度的压迫性或紧束性非搏动性头痛[1],可一阵阵加重,无持续搏动感、恶心、呕吐,应激和精神紧张常加重病情。目前,西医治疗TTH主要是对症处理,尚缺乏特异针对病因治疗。中医药对头痛病证认识较早,治疗TTH有一定的疗效[2]。本组研究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头痛4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学会于2004年制定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ICHD-IIR1)中有关“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2年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全部病例均经神经系统检查、CT、MRI、DSA检查及理化能够除外颅外伤、脑内器质性病变引起。共入组86例,将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2.7±10.4)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0.6±3.7)年。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9例;年龄201~65岁,平均年龄(43.4±11.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1.4±3.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乙哌立松(商品名:妙纳,由苏州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mg餐后口服,3次/d。治疗组给予针刺+芎芷石膏汤加味治疗。针刺取穴:风池、百会、天柱、后溪、申脉、昆仑。操作方法:常规局部消毒,选用30号1.5寸号华佗牌毫针,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余穴常规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40min,1次/d,6次为一个疗程,6次后休息1d,再进行第二个疗程。芎芷石膏汤方药组成:川芎15g,白芷15g,25g,石膏20g,羌活10g,藁本5g,蔓荆子8g,钩藤12g,地龙5g,天麻15g,细辛5g,甘草5g。以上诸药水煎,取汁约200毫升,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口服,宜温服。两组疗程均治疗4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4]进行拟定,即:①临床控制:服药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且试验期间没有再复发。②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③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④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样本量×100%。

2.2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356,p<005)。

2.3 两组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比较,(见表1)。

组别 n 疼痛程度VAS评分(分) 头痛持续时间(min) 发作频率(次/月)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3 4.53±1.84 2.92±1.45# 2.41±1.16 1.48±0.85# 9.76±4.49 5.42±3.64#

对照组 43 4.64±1.90 3.77±1.62* 2.52±1.14 1.89±0.97* 10.20±4.74 7.56±4.23*

注:与同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紧张型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头痛”等范畴。头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素问·风论篇》载有:“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内经》指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丹溪心法·头痛》则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证治准绳》曰:“病头痛,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乱于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经髓而病者也。”[5]《医碥·头痛》曰:“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府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须分内外虚实。”本病病机为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针刺可通过“调理气血”和“开窍醒脑”发挥其镇痛效应。本组研究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正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之意,诸穴配合使用,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同时,辅以芎芷石膏汤加味治之,方中川芎为“诸经头痛之要药”,《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6];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白芷祛风湿、活血止痛;蔓荆子清利头目;藁本祛风散寒止痛;天麻平肝息风;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组研究结果示,针药并用组治疗头痛疗效优于西药盐酸乙哌立松组。可见,针药并用在紧张型头痛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海音,高明清.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11-712.

[2] 韦启志,陈少玫.紧张性头痛中医药诊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46-24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69.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1995.

[5] 平大地.浅述头痛的病因病机[J].光明中医,2009,24(8):1555-1556.

[6] 杨世雷.川芎在治疗头痛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26(7):1491-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