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9~2009年间20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特点不典型,20例患者除3例放弃治疗外,治愈14例,治愈率82.4%,死亡3例,死亡率17.6%,随访后遗症发生率8.3%。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是减少死亡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婴幼儿 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02-02

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表现:男13例,女7例,年龄0~1年6例,~3年14例。来自农村17例,城镇3例。未接种卡介苗13例,接种卡介苗7例。有密切成人结合接触史6例。发热20例,咳嗽17例,惊厥16例呕吐15例,咽部充血15例,扁桃体肿大7例,表情淡漠17例,嗜睡11例,浅昏迷6例,前囟饱满13例,瞳孔异常13例,眼球凝视11例,对光反射迟钝10例,肌张力改变15例,脑膜刺激症7例,合并支气管肺炎18例,栗粒性肺结核3例。

1.2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0×109 /L 14例,N>0.5 20例,Hb90g/L 17例,血沉增快16例,电解质Na+

1.3 治疗方法:

1.3.1 病因治疗:给予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强化治疗3~4个月后,继续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总疗程1年左右。

1.3.2 侧脑室穿刺引流:对于出现脑积水者,特别是急性脑积水或可能出现脑疝者尽早采用侧脑室引流。

1.3.3腰穿减压和鞘内注射:侧脑室穿刺引流后,病情稳定改用腰穿减压及鞘内注药。每次腰穿除去脑积液5~10ml,然后每次注入异烟肼25mg,地塞米松1mg,透明质酸酶1500IU,每周2次,10~20次1疗程。

1.3.4其它治疗:病程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疗程10周左右。醋氮酰胺20~30mg/kg.d,疗程1~2月。

2结果

20例病人除3例放弃治疗外,治愈14例,死亡3例。随诊到12例患者,年龄最大7岁,最小2岁,除1例合并癫痫外,其余患者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近年小儿结核病感染呈增高趋势,婴幼儿结脑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多种多样,结脑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误诊。结合本组病例临床上注意下列几点有助于结脑诊断,减少误诊。(1)婴幼儿结脑往往脑外结核表现少。本组病例仅3例肺结核表现。有报道结核感染大约只有5~10%发展为临床X线结核病,肺部感染时肺部原发病灶小或尚未引起淋巴结反应,大多数肺部X线未发现病灶[1][2]。(2)婴幼儿结脑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阴性。本组病例初次PPD试验仅4例呈阳性,因此结核菌试验阴性不能轻易否定结脑诊断。文献报道当疑有结核而初次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时,应于治疗3~4周重做结核菌素试验,如为结核多数患儿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3]。(3)尽早做头颅CT检查可尽早帮助结脑的诊断。本组病例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可伴有脑实质低密度灶等,脑积水在病程早期就可出现。本组病例1例最早在病程第10天左右出现。(4)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中细胞数的变化有助于结脑诊断。文献报道结脑在治疗过程中细胞成分变化较大,治疗1~3周细胞数多数增高,而且以中性占优势为主,治疗3~6周左右,细胞数下降或正常继续治疗白细胞数又出现上下波动。而病毒性脑炎脑脊液2周内恢复正常,化脓性脑炎3周内也基本恢复正常[4]。

结脑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抗结核治疗同时,应积极控制脑水肿。尽早侧脑室穿刺引流是预防和抢救脑疝最有效、快速的措施,并可解除颅内压增高所致的脑损伤。腰穿减压和鞘内注入透明质酸酶可以溶解脑蛛网膜粘连,保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少了慢性脑积水发生。但是由于此方法疗程较长,家属对腰穿多有担心,往往不易坚持下来,医生的解释工作尤显重要。醋氮酰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脑脊液生成减少,配合侧脑室引流和反复腰穿治疗之前后应用,可以弥补二者不能长期应用之不足,对慢性脑积水其它措施不易坚持时更为适用[5]。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3~207.

[2]刘长山,范永生.儿童结核性脑膜炎6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5):300.

[3]小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断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8):500.

[4]潘家华,陈兰举,吴良霞,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脊液及头颅CT改变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4:234.

[5]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菁,实用儿科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