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家解读颅颌面整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家解读颅颌面整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编的话

颅颌面外科是由法国著名整形外科教授Paul Tessier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特殊的截骨和植骨方法将颅颌面骨分块移动;并按整形原则重新组合和固定,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矫正各种严重的颅颌面畸形的目的。

颅颌面外科主要的治疗对象是各种先、后天因素造成的颅骨、面骨及相应软组织的严重畸形。有关颅颌面外科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各种颅颌面骨畸形或缺陷完全可以通过颅颌面骨本身的重新排列组合或植骨充填的手段予以彻底地矫正。

颅颌面外科手术是多学科专业医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高难度手术。在颅颌面外科手术集体中除了经过专门训练的颅颌面整形外科医师以外,还有麻醉科、脑外科、小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口腔正畸科等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的积极参与。同样,现代颅颌面外科也充分地利用和体现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是医学科学整体水平提高发展的标志和结晶。

方型脸改成瓜子脸

下颌角肥大,又称“下颌角突出”或“方腮畸形”,是由于双侧下颌角过于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特殊面型,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也称“方脸综合征”。

若同时合并颏部发育不良,则下面部更显宽短,致使与上中面部的比例关系失调,严重影响容貌。

对东方人而言,下颌角骨质的肥大突出是主要病因,包括下颌角过于后突、外翘或二者兼而有之。治疗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下颌角的截骨整形上,手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下颌骨肥大首选、最有效的途径。

口内入路下颌角一次性弧形截骨术是从整个下颌骨的角度出发,塑形范围包括下颌骨升支中下部、下颌角、下颌体和颏部,利用弧形截骨术一次完成,从而塑造一个圆滑、自然、秀丽的面型。

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会发生相应的萎缩,故术中并不需要切除咬肌,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肿胀不严重,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手术后面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逐渐消退,一般术后10天即可出院。

肿胀完全消退需1个月左右,3~6个月咬肌由于附着点位置的改变及肌张力的变化,咬肌本身会发生自身重建性萎缩。一般6个月左右达到最佳效果。

“地包天”的手术治疗

下颌前突畸形俗称为“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颌面发育畸形。这种畸形在中国人中较为常见,它不仅影响容貌,也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下颌前突畸形整形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医疗技术,这项无论是对容貌的改变还是咀嚼功能的改进都效果显著的手术。

发病原因

下颌前突畸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有遗传、疾病、创伤、不良生活习惯等。

遗传因素 患者常有明显的家族史。

疾病创伤 先天性面中部、上颌骨发育不足等先天畸形,均可导致下颌前突畸形。佝偻病等疾病也会造成下颌骨发育畸形,表现出前牙反颌、开颌;成年后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使下颌骨过度发育;严重的扁桃体炎或者呼吸道周围腺体肿大患者为了保持呼吸通畅、减小压迫刺激往往会伸舌,长期重复该动作带动下颌前伸可形成下颌前突畸形。面部创伤,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颏部创伤导致的髁状突间接损伤,可造成生长抑制、发育不全,也会因局部血流的增加而引起下颌过度发育;另外颌面部骨折的错位也可导致下颌前突。

其他因素 乳牙期或者替牙期由于不当喂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如吮吸习惯不当、长时间啃咬奶嘴等硬物)引起的牙合异常也会导致下颌前突畸形的发生,而且是重要的后天因素之一。

治疗方法

儿童时期该病可戴矫治器治疗,婴幼儿时期正确的喂养方式和正确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畸形的发生;而成人由于骨骼已完全发育,矫治器矫治效果欠佳,所以患者必须到正规医院的整形外科,通过下颌前突畸形整形手术治疗,术后配合牙齿正畸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不同畸形可采用与之相应的手术进行矫治:

对因下颌前突导致的反颌畸形需要行下颌骨截骨后移术,即通过特殊的截骨方式,将下颌骨整体后退而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该手术同时矫正下颌前突和上下牙咬合关系,不仅使患者侧面看更加美观而且咀嚼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对于颏骨过长者还可行颏部截骨进行缩短。

有的“地包天”并非由于由下颌骨过度发育造成,而是因为上颌后缩而引起,对于此类患者则需行上颌骨截骨前移术。前移后,术前侧面观凹陷的面部会随之改善。个别患者术后如果鼻部相对低陷,还可通过隆鼻手术进一步增加立体感。

颅面外伤

根据致伤的原因,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继发凹陷畸形。典型的畸形表现为颧骨复合体向外下移位、颧弓外突,颧上颌部凹陷、患侧面部增宽以及颧突下移,双侧面部明显不对称。

眶颧骨折继发畸形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内陷及不同程度的邻近软组织畸形,如面部瘢痕、软组织缺损,内外眦移位等,特别是受伤当时伴有面部严重挫裂伤、撕脱伤者,常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

此外,还可伴有其它功能障碍,包括复视、视力减退或完全丧失、眼外肌失衡所致的相关功能障碍;张口受限;眶下区感觉麻木或减退;额肌麻痹或瘫痪等。

对于眶颧骨折畸形愈合者,要进行眶颧骨的截骨复位,并用钛合金小夹板进行固定。对于严重的眶颧骨折继发畸形,手术多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下切口以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个别患者如果眶下缘颧骨表面有明显的创伤瘢痕。

由于颅骨缺损区形状改变,头皮受大气压的影响,使其内陷压迫脑组织。病人常有较重的不安全感等思想负担,且可引起头痛、头晕、怕振动等。颅骨缺损的时间愈长,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率愈高。为了恢复颅腔的密闭性,保持生理性颅内压稳定,减轻颅骨缺损综合征。对颅骨缺损直径在3厘米以上,无肌肉覆盖,无禁忌症者都应行颅骨修补。一般认为开颅术后3~6个月修补为宜;儿童则3~5岁后即可做成形手术。时间过长,硬脑膜变硬凹陷,失去弹性不能与植入的颅骨内面相贴。形成死腔,易引起积液。

颅缝早闭

颅缝早闭通常是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骨畸形的一类疾病。颅缝早闭可导致颅部畸形、中面部发育不良、脑水肿、失聪、失明和大脑发育障碍,还可伴肢端畸形。

如果发现小儿头部形状与众不同,如前额呈三角形等,或小儿经常呕吐哭闹等,则需去医院检查,当然,要发现症状不明显的颅缝早闭并不容易,因此,小儿出生后定期体检成为必要。

对于颅缝早闭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或影响小儿脑的发育,均需手术治疗,对于颅骨畸形的其他情况,一经发现,也一定要及时就诊,听从医学专家的建议。

由于出生后1年内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故神经外科认为颅缝早闭导致的狭颅症急症手术可于出生后4~6周进行,一般狭颅症可于出生后6~9月手术,颅面外科认为短头畸形可在2~3个月,体重5公斤时行可采用浮动前额骨瓣前段手术。对其他颅缝早闭手术适宜在6~8个月进行。

颅缝早闭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颅缝早闭不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如脑水肿、失聪、失明和大脑发育障碍等,其可选择的余地不大。

对一部分患儿来说,一次手术就足够了。但对另一部分患儿,如手术后早闭复发或合并有中面部发育不良,一次手术显然不能解决问题。

眶距增宽症

眶距增宽症是指双眼眶内侧壁间骨性距离过度增宽的一种疾病,此症不是一种颅面综合征,而是某个先天畸形序列或某种综合征的部分表现。

临床表现为眶间距离增宽,鼻部畸形在眶距增宽症患者有多种表现,如短宽鼻,鼻背宽阔平坦,鼻背中央凹陷,鼻小柱短小;分叉鼻,常伴有双重鼻中隔,双鼻尖;而由面部旁正中裂所致对分鼻常不对称,其中一半接近正常,而另一半则异常短小;长鼻,多见于颅面裂、脑膜膨出患者;鼻缺如,鼻背、鼻尖、鼻翼完全缺如,鼻孔直接与鼻咽部相通。因受脑膜膨出组织挤压,泪道时有堵塞及慢性炎症表现。

发病原因

较常见发病因素有:颅面正中裂;颅面发育不良;额鼻、额筛部脑膜膨出;额鼻骨发育不全;颅缝早闭等。

治疗时机

目前多倾向早期手术治疗,但最早不宜低于2岁,此时骨质薄,截骨移位后固定不牢,且颅骨不能劈成两层利用。过早手术可能损伤牙胚,亦可能影响颅面骨的发育。多数人主张5~6岁时进行手术,此时骨组织薄、软,截骨方便。

另外,手术越早进行,越有助于小儿心理成长。具体手术时间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如病情发展迅速,或有角膜暴露等情况时,应尽早手术。

治疗方法

轻度畸形患者,一般不需眶周截骨矫治,可行内眦成形及鼻畸形矫治来改善外观。中度畸形,可选择颅外径路眶周截骨术式,如眶内侧壁截骨内移或U形截骨法,同时行内眦复位成形。

重度畸形,则应采用颅内-外联合径路眶周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