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经中的兄弟以及宗族关系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经中的兄弟以及宗族关系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本文将以《唐风・杜》与《小雅・常棣》为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解读和比较,浅析上古时期的兄弟与宗族关系

关键词:兄弟;宗族;杜;常棣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25-01

《杜》收录于《国风》,诗篇表达出“无兄弟”的伤感,在社会关系中“他人”与“兄弟”的地位不可等量齐观。《常棣》收录于《小雅》,毛序认为,(周文公)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方玉润认为良朋、妻孥未曾无助于己,然终不若兄弟之情深而相爱也,故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笔者将通过《杜》《常棣》探讨上古时期的兄弟和宗族观念。

一、兄弟宗族与朋友

《常棣》从正面论证了兄弟、宗族的强大对个人的帮助。(1)“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属于生死主题。丧葬之礼在上古时代倍受重视,而操办丧礼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宗亲。(2)“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属于荣显主题。荣显最基本的是兼济兄弟以及宗亲,这也需借助兄弟、宗亲甚至政治联姻。(3)“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属于困境主题。《诗经・邶风・二子乘舟》、寿争死之事,是患难而见兄弟情的典范。(4)“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属于防御主题。内部即使有矛盾,外敌当前,就可同仇敌忾。(5)“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属于繁衍主题。家族强大,弱小的女性和孩子才有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上文的分析,从生死、荣显、困境、防御、繁衍看,需要依靠兄弟、宗族的力量,这就凸显了兄弟宗族的重要性。

再来谈朋友的作用。(1)“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每有良朋,也无戎”,当遇到困难,朋友作为宗族之外最亲近的人,表达同情而不是行动。(2)“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属于享乐主题。社会安宁,朋友的享乐作用就体现出来。生死、荣显等责任由先天的血缘关系决定;而承担其享乐作用的朋友则是因兴趣后天产生,不承担兄弟宗族的责任。生死、荣显等主题远远大于享乐主题,故兄弟及宗族的地位凌驾于朋友之上, “天下之人,莫如兄弟”。

《杜》反面论证了兄弟及宗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人如果离开了兄弟宗族就是孤立的个体;无血缘关系的人不会施以援手。

“不如我同父”的“父”,朱熹《诗集传》云,同父,兄弟也。“不如我同姓”的“姓”,马瑞辰《通释》:“同姓,概谓同母生者。”此处提到的“兄弟”符合两个条件:“同父”“同姓”。上古时期的婚姻制度非一夫一妻制,将“同父同姓”的兄弟作为特例研究很有必要。

二、同父异母与同父同姓

据毛序:“《二子乘舟》,思、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首先,寿没有站在生母宣姜和“同父同姓”的兄弟朔一边,而去给“同父异母”的急子报信,这是基于宗族利益的考虑。急子与寿是“同父异母”的关系,但是共同代表了父姓宗族的利益,而与寿“同父同姓”的兄弟朔和生母宣姜则代表了母系宗族的利益。以婚姻关系确定的宗族归属不稳定,外来者(女方)往往不把个人利益和男方宗族利益结合在一起,并且为在男方的宗族关系中保障个体利益,往往凭借幼子打击非血缘关系继子。

在宗族利益至上的情况下,“同父同姓”兄弟会背离,反而亲近“同父异母”兄弟;因婚姻结成的宗族关系,“同父同姓”兄弟和“同父异母”关系往往受个人利益(母方)和宗族利益(父方)的影响。

关于《常棣》,上文有一个遗留问题,“管蔡失道”。《史记》提到“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管叔鲜……次曰蔡叔度……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蔡叔度既迁而死。”

管叔鲜与蔡叔度是同父同姓之关系,分封管、蔡,为防止殷商遗民作乱,以稳定周室,而结果却是兄弟相残,宗族失和。故当外部矛盾减退时,内部矛盾开始滋长,即使是“同父同姓”的兄弟也不可避免。

三、结语

上古社会,人依附着宗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发展,反之,则是踽踽独行,无依无靠。外部矛盾大于内部矛盾,宗族的利益与个体密切相关;当外部矛盾减弱,内部矛盾显著。宗族内部往往有利益之争,涉及外来女眷、“同父同姓”“同父异母”等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十三经清人注疏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47页.

[2]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8页.

[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20页.

[5]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