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公共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对浙江省6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设备投入等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作出阐述,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38-02

一、引言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十分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将其纳入到了素质教育的大范畴,表明了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美育、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之后,教育部又颁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发展规划(2001-2010)》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通知,这些纲领性文件,再次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它对塑造人的品格、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特殊功能越来越凸显。然而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浙江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情况,笔者选取了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教师和学生两套问卷,共发放调查文件600份,回收588份,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研究、及教材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回收的调查文件数据显示分析,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够

调查中发现65%的学生认为他们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一般,有55%的学生他们参加艺术类校园社团和活动态度一般,参与程度也一般,有43%认为他们不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有23.7%的学生认为选不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无所谓。有9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今后的就业很重要,35%的学生认为艺术修养和品质对今后的就业没有多大关系。有22%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艺术类竞赛或活动只是听说,从没想过要参与,有44%的学生认为观看艺术比赛只是为同学打气加油,有5.7%的学生表示从来不参加学校艺术活动或竞赛。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只重视专业学习,忙于考级,对学习公共艺术兴趣不高,即使选修了公共艺术课程,其学习态度也难以跟其他专业课程相比。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各学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50%。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几所高职院校调研数据显示专职教师仅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20%,离提出的专职教师不少于50%的要求尚有差距。调查的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学科大多在音乐、美术等艺术表演类,师资结构不够合理。而且调查显示6所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教学设计都没有统一要求,随意性较大,教学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调研座谈中几所高职院校的专职老师都普遍认为参加学位进修和各种培训、教学观摩、考察的机会很少,难以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艺术教育能力。

(三)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中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数量参差不齐,少则三五门,多则四五十门;但艺术课程类别的设置上覆盖面不够广泛,偏重音乐、美术、文学等门类,而戏剧、影视、戏曲等艺术门类开展的课程较少;形式大都是全校任意选修课、限选课或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整体不高。据了解各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是由教师本人申请课程――所在部门审查同意后上报――教务处审批。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教师申报课程又是随机的,造成艺术课程没有章法,有些课程的开设和取消都是随着教师的变化而变化。

调查中各高职院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一般情况下由任课教师决定是否使用教材及选择哪个版本的教材。有些直接将专业的教材用于公共艺术教学,学生难以接受。

从课程内容来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很多是“专业”的翻版,课程观念和内容较为陈旧,严重地制约着普通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本土的艺术资源不够重视,调查显示,以本土艺术资源作为重点内容的只占25%,不能根据浙江本地的地域情况和文化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点补充,缺乏特色。

(四)教学设备、资料场所等公共艺术教学的投入不足

调查发现,几所调研的高职院校从事公共艺术教学的老师都认为设备缺乏、经费不足是困扰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各个学校对艺术教育方面的投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配备公共艺术教育的专用教室,68%的老师认为教室内的硬软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22%的老师认为教室内的硬软件设施勉强应付教学需要。这就说明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另外,除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设立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场所外,其他学校都没有设立诸如艺术楼、室内剧场、音乐厅等满足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专门场所。调查显示,75%的老师对自己目前的工种环境和工作状态不满意。

三、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将艺术素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深刻变化。”现代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应是要求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和练习得到提高,而优良的品质和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观念,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以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及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将艺术教育纳入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今企事业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不断上升,复合型、创新型、艺术型人才成为社会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可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将艺术素质列入培养计划,班主任和辅导员指导学生认识自身特点,挖掘自身潜力、指导学生制定独特的艺术素质培养计划,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二)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艺术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和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努力创造浓厚的艺术环境,使学生学习生活在优美的艺术氛围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校园广播电视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另外,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艺术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节、技能节、艺术比赛等活动,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气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收到美的熏陶,全面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充分开发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组织或邀请社会高水平的艺术团体到校内演出,推动高雅艺术的普及,弘扬民族艺术,形成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只有健全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才能构建起完整的艺术教育平台,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公共艺术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一支热爱公共艺术教育事业、有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平与技能、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公共艺术师资队伍。同时。高职院校应在制度上规范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特别是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进修培训、职称评定上要形成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专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老师参加学位进修、教学观摩、短期培训、外出考察交流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保证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注重艺术活动的功能和效应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施教者按照确定的价值取向和预想的艺术教育目标,结合受教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艺术媒介,引发受教者的情感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正在逐步向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这一现实。目前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多样,主要以选修课、限选课的形式忽略了高职院校公共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有些高职院校甚至造成了教学课程混乱,进而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应该实行技术教育与艺术教学相结合,不断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层次性、体系性课程建设。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1+X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完成必修课、自选课等人文艺术类课程。1指的是一门限定选修课课,X指多门任选课;推行三个一学习模式:即学习一门必修课,学一项艺术技能,参加一项群众性文艺活动。形成一、二、三课堂相融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氛围,根据学生培养的阶段性,实现学生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层次性。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实现艺术课程的体系性,大力倡导在第一课堂的艺术教育,以普及为目的,以审美为手段,将传统分割的多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形成基础理论一案例分析一名作导读的三级递进模块化教学,突出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