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民族落后地区要不要“工业化”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民族落后地区要不要“工业化”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有部分人对民族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应不应该实施“工业化”的疑问,从经济发展历史纵向比较和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认为工业化是民族落后地区崛起的必经之路。同时,尝试用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从理论上回答了民族落后地区为什么要实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民族;落后地区;比较优势;马太效应;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F01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41-02

近年来,很多的民族落后地区提出“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是,这一策略的提出,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民族落后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找准位置定好位,走农林牧渔的传统老路,发展农特经济。认为走工业化的道路是拿自己的软肋和发达地方拼资金、拼技术,是的翻版。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该地区资源、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向,一旦选错方向,会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经济发展的滞步。对于如此重大、关系到民族落后地区休养生息的大计,确实要慎之又慎。

一、强调“比较优势论”者的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涉及到传统贸易理论中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的核心是一个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即各个地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整个地区或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通常的情况是,落后地区缺乏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传统农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相对便宜的优势,因此,比较贸易的格局一般表现为:落后地区输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输出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相对发达地区则输入后者而输出前者。这样的贸易会给双方都带来好处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就民族落后地区而言,一二三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远比全国的平均比例高,可以看出民族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系数,按照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民族落后地区应大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建设,发展以农为主的农特产品,通过农特产品的输出来换回民族落后地区需要的其他产品。这样即发挥了本地所长、既避免了以自己的短处来拼人家的长处,还可以避免因发展工业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有效保护民族落后地区原生态,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产业。

二、否定“工业化发展道路”,主张“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作为民族落后地区发展战略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是研究国际经济学的对外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拿来分析国内某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和贸易往来是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有用工具,但不顾该理论的前提条件直接拿来套用有违“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原则。从全面的观点来看,一方面,比较优势理论所倡导的贸易分工能给双方带来贸易利益;另一方面,对落后地区来说,贸易所得却会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化时代,技术进步带来得经济增长远远大于其他要素投入带来得增长。虽然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由于农业生产得特殊性,其技术进步要大大落后于工业品的技术进步速度。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农业的相对增长率(相对工业)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比较优势下的“贸易利益”要远低于“工业化利益”,会使落后地区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同生产工业品的地区相比,相对收入差距会越拉越大。

2.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所倡导的生产分工,使从事低端产品的一方也会获得一定专业经济。但对长期而言,这种分工会强化这种比较优势。这样,历史形成的不对等的地区分工会不断加强。地区分工不但不会变化还会得到巩固,使得贸易得益的不均等分配得以持续。

3.该理论忽视了比较优势的限制条件:技术条件不变,要素在地区之间不能流动。对国内而言,“统一市场,打破地区封锁,让产品和要素在国内市场自由流动”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市场准则。一旦要素也可以而不仅仅只是产品能在统一市场上自由流动,比较优势理论所产生的贸易利益又会大打折扣。

三、传统农业生产相对于工业生产的固有劣势

1.农产品的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农产品生产要靠天吃饭.另一方面,即使在老天保佑下获得丰收,从农产品需求来看,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经常有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同时,农产品生产具有固定的周期和时节.当期的产量是由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一旦偏离均衡,一些没有国家价格保护的农产品经常会造成价格和产量的剧烈波动,从而造成市场风险。

2.农业固定生产设备利用率很低,相应地,其资本投入的投资收益率要低于其他工业品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生产包括整地,播种,管理,收割。各种相应的设备在一个长时期的生产周期内由于季节限制却只有很短的使用期,再加上中国农民人均土地规模及其有限,这些决定了农业投资收益偏低。

3.农产品市场最接近于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生产者数量众多、产品基本上无差异、能自由进入市场、对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利润。

4.农产品产量的调整对市场价格变化反应迟缓,一旦种子下地,即使产品价格下跌却也不得不继续生产。

四、从经济发展历史纵向比较和同发达地区作横向比较,工业化是民族落后地区崛起的必由之路

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工业经济起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只有走工业化道路,才能真正推动并实现民族落后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从全国经济发展布局来看,仅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5个省市就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55%,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工业化程度高。据统计,1980年以来,全国农业产值年均增长在5%左右,工业产值年均增长在22%左右,每百元提供的财政收入,工业为15元,而农业不足3元。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无工不富、无工不强”这个不争的事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县市,都无法回避这一事实。经济发展已处于落后状态中的民族落后地区,更不能回避这一事实。要实现民族落后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动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必须把“工业化”作为民族落后地区重要的长期性战略任务。

五、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落后地区的恶性循环,贫困和落后引起的循环和漏出效应在加 。中央政府从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7年来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的差距没有缩小而是越来越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贫穷既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又是经济落后的结果,会在资金、技术、制度,竞争力多方面引起恶性循环最终收敛至一种低水平的均衡。

1.在资金上:贫穷资本短缺投资不足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积累不足资本缺乏经济难以增长再贫穷的贫困恶性循环。

2.在贸易利益上:贫穷资本短缺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技术要求低附加值低贸易利益低贫穷。

3.在技术上:贫穷教育投资不足劳动技能差工资低贫穷。

4.在创新上:落后积累不足改进技术和创新困难落后。

5.在劳动力再生产上:贫穷教育投资不足劳动技能差脏活累活疾病无钱治疗小病成大病因病更贫。

6.在人才培养上:贫穷就业机会和展现能力的舞台小人才外流人力资本不足经济增长缓慢贫穷。

7.在财政收支上:落后经济增量小财政收入少政府投资少贫穷。

8.在中高收入阶层消费习惯上:生活消费向发达地区看齐储蓄降低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贫穷(在发达地区不存在向其他地区在消费上看齐的问题,本身就代表着高消费水平)。

9.在银行信贷上: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偿债能力差贷款难经营困难落后。

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落后地区的资金、教育投资、人才的沉淀和漏出,有许多的经济学者认为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会形成一种“洼地效应”,贫困地区缺资金、人才、所以资金和人才的边际效益会比发达地区高,逐利的本性会使资金、人才向落后地区流动,直到地区之间达到平衡为止。但这显然不符合民族落后地区的事实。也许有人会说,民族落后地区的招商引资不就是资金的流入吗?仔细分析引来的“外资”,基本上都是奔着落后地区的资源和被低价售卖的国有资产而来的。

对落后地区来说,还有一项很大的损失是教育投资和人才的漏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各类资源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而且关系到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它不仅是开发的客体、对象,而且是开发的工具、手段和主体。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然而,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中可知,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返回到民族落后地区工作和就业的不到10%。发达城市的大门对高学历的人才是敞开着的,走出民族落后地区的精英们大多在外地嫁人、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一个本科生的抚养和教育投入从小算起高达十多万元,大量的人才流出意味着巨额教育投资的漏出。可见,落后地区付出了巨额的人力资本投入,但收益却被发达地区所获得。从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的角度来说,落后地区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对手。

消极地等待只会意味着贫穷的加剧。走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落后地区潜在的后发优势,通过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打破过去低水平的经济均衡,是使民族落后地区跳出经济发展恶性循环步入良性循环圈子的唯一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