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看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看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古籍保护;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基层公共图书馆

摘 要:2013年7月15日,经陕西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最终陕西省22家单位的409部古籍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作者将自己在参与此次珍贵名录工作过程中对陕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的感触,从存在问题简析和保护方案建议两方面做了阐述,以期对陕西省接下来基层古籍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65-03

作者简介:王小芳(1984-),陕西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见证者之一。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主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实现国家对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自2007年9月至2013年7月,文化部先后组织开展申报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共计11,375部古籍入选,这其中包括陕西省13家古籍存藏单位的157部古籍。在国家展开此项工作后,2011年10月19日,陕西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申报的通知》(陕文社[2011]45号),正式启动《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省共计29家古籍存藏单位的1,092部古籍参与了此次申报。2013年7月15日,经陕西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最终22家单位的409部古籍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笔者主要负责除陕西省图书馆之外的其余28家古籍存藏单位申报古籍基本信息的初级整理核对,在审核各单位所报书目信息时,以及与各申报单位古籍工作人员的接触后,笔者将自己对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的感触,从存在问题简析和保护方案建议两方面做了阐述,以期对我省接下来基层古籍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1 存在问题简析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现存约6万种、160万册古籍,其中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共约18万册,约占全省古籍总藏量的11.25%。在《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全省共有14家基层公共图书馆的236部古籍参与申报,最终7家单位的17部古籍入选,参与申报量占全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总藏量的0.13% ,入选量占全省总入选量的4.16%,这两个百分比数据能让我们感受到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在具体的工作接触中,笔者认为,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1 古籍管理者的不重视

首先是直接的古籍管理者。在2007年“中国古籍保护计划”开始之前,由于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保护古籍的重要性,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谓的直接古籍管理者往往身兼数职,他们对于本单位古籍只充当一般看守者的角色,古籍或是被终年封存在库房中,或是与现代普通读物搁置在一起,无人问津。目前,“中国古籍保护计划”已开展6年,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政府、媒体、民众等多方努力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在大家的意识中慢慢建立,我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省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依然令人堪忧。如:在尚未开展古籍普查的单位中,他们有的仍将古籍或打包或根本未进行任何遮盖就随便搁置在库房角落,当我们需要向工作人员核对申报过《珍贵古籍名录》的相关书目信息时,他们竟然找不到书。而在正在开展或已经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任务的单位中,有些是聘请我省一些高校的古籍专业学生来做的,这些单位自己的工作人员只充当搬书工和“监工”角色,根本不参与古籍平台数据著录工作,在学生帮这些单位完成平台著录离开后,一旦他们提交到省中心的数据经审核不通过,他们自己却不会修改数据。其次是间接的古籍管理者,即基层政府主管领导和基层图书馆领导。一个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是否要开展?开展得如何?这完全与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省就有一个实例:一个地级市图书馆,古籍藏量在7,000册左右,2011年之前该馆没有专门的古籍存藏室、古籍书柜,也没有固定的古籍工作人员,各项古籍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2年,新上任的馆长首先在省市县等政府相关部门四处奔走,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多方寻求支持,改善该馆古籍存藏环境,使该馆的古籍书库面貌焕然一新。该馆长又为本单位古籍书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并主动与省图书馆特藏部联系,安排本单位古籍人员前去学习,以提高业务技能。目前,该馆不但古籍存藏条件在我省县级图书馆里处于前位,而且他们的各项古籍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本单位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1.2 用于古籍保护方面的经费欠缺

2006年,国家文化部《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规定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在温湿度要求、空气净化要求、光照和防紫外线要求,以及书库的建筑、消防、安防等与文献保护和安全相关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公共图书馆本身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曾明确指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必须专门立法维持公共图书馆,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在我国,省、地、县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主要由同级地方政府拨付,但是由于地、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往往有限,这就出现了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或根本没有经费的原因,他们的古籍书库都不达标,继而出现诸如有的单位只能将古籍与其他杂物混堆在仓库中,常年用一把大锁将其封存起来;有的单位将古籍与现代普通读物放在一个书库中,而书库又与阅览区直接相连,既任古籍受到灰尘、太阳光中紫外线、害虫等的侵蚀,又没有对古籍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2 保护方案建议

笔者根据参与此次珍贵名录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特对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集体协作,将古籍保护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

200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后,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向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8]43号),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规划设计、组织协调、建立机制、形成制度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我省古籍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也正因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我省目前的古籍保护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做好全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所以,各基层政府要切实贯彻中央和省里关于古籍保护的精神,由基层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大家集体协作,将古籍保护的责任从上至下落实到人,让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出成效。

2.2 转变观念,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全国古籍普查,加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队伍中

古籍,是我们的先贤圣哲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它不同于其他历史文物,一旦我们保护不当,就会失去原貌,严重者可以导致其从人类历史中消失。所以,虽然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数量并不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忽视对这些古籍的保护。相反,无论是直接的古籍管理者,还是间接的古籍管理者,都应该首先转变个人观念,认识到古籍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全国古籍普查,加入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队伍中来,摸清家底、目验原书,给本馆所存古籍一个准确的身份认证,保护好本单位所存的“历史见证物”,尤其是保护好其中带有独特的时代地方特色以及版本价值较高的古籍。

2.3 重视对本单位现有古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再培训以及高学历专业古籍人才的引进

古籍不同于普通书籍,它对工作人员的古籍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但我省许多基层公共图书馆却存在专业古籍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古籍工作者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而古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相关古籍保护工作的进程和质量,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在重视对本单位现有古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再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为本单位引进高学历专业古籍人才。

关于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现有古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事宜,笔者要强调的是,一方面,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古籍工作,积极将本单位古籍人员送出去,参加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以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参加过古籍培训的工作人员,各单位领导应该让他们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在本单位此项工作的开展上,而不应该等培训结束了,这些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却不从事古籍工作。从2008年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到现在,省古籍保护中心先后举办了4期专门面向我省基层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省古籍藏量在1,000册以上的33家基层公共图书馆均派人参加过培训(参加次数不等)。目前,这33家单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不一,但仍有极少数单位未开展此项工作。所以,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重视对本单位现有古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再培训,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专业古籍人员的同时,使现有古籍工作者发挥效用,这也是更好地开展本馆古籍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4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古籍存藏环境,为本单位古籍保护争取常态的专项经费

古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存藏环境对其寿命影响很大,如:古籍存藏库内温度过高,古籍纸张就容易脆化,字迹也容易褪色模糊,有害的生物也会因室温的增高而加速发育,这就大大增加了古籍遭受虫蛀、鼠咬、蚁蚀等危害的可能。但若古籍存藏室中的空气湿度过大,古籍则容易受潮,进而导致纸张中的纤维素与水混合形成纸浆,使得纸张粘连而难以揭开,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书本结块。

如何减少或避免因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对古籍的损害呢?笔者在前面提到国家文化部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就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之法。有了解决的方法,在落实中经费的保障又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工作中,笔者就亲眼见到或间接从有些单位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不少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就因为没有资金或资金不足,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籍遭受虫蛀、受潮等危害。所以,在经费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该从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去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对本地区此项工作给予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为本单位古籍保护争取常态的专项经费。

2.5 开展古籍数字化,但要避免盲目性

什么是古籍数字化呢?它指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技术可以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的原貌,并使之通过网络等媒介为大众共享,从而达到在让大众了解古籍的同时,有效保护原版古籍的目的。目前,我省有些基层图书馆的领导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对保护古籍的重要性,他们已将此项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日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在考虑对本单位古籍进行数字化的时候,不分版本好坏、不看此书在全国的藏量、不了解此书是否在其他存藏单位已被数字化,充满了极大的盲目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基于此,笔者建议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对本单位古籍进行数字化时,一定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凸显本单位馆藏特色,并与其他兄弟单位在此项工作中能保持协作共享。

2.6 普及古籍保护精神,对不具备古籍保护能力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实行古籍托管制度

古籍托管是指基层图书馆将无力保护的古籍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在其产权不变的情况下无偿地委托给省级图书馆代为保管。这种方法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既能减轻其负担,又能给本单位古籍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做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就曾公开提出过此种古籍保护方式。目前,全国如重庆、贵州等省也向社会公开提出推行这种方式,但是由于诸如省馆的库房、人力等条件不足,基层图书馆担心本单位的古籍一旦离开自己的库房,就难以要回等因素影响,国内此项古籍保护方式的推广仍很缓慢。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努力学习领会国家精神,以大局为重,摒弃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为我省乃至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展开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结语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原理”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既涉及原有保护基础较好、目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省馆,也涉及原有保护基础薄弱、目前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所以,笔者期望上述浅薄见解能对我省整个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所帮助,以促进我省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席涛.公共图书馆资源供给中的政府责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31-35.

[2] 萨枝新.基层图书馆古籍托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4):86-88.

[3] 梁爱民,陈荔京.古籍数字化与共建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108-112.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