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冠心病从“络”论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冠心病从“络”论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冠心病 络病学说 中医药疗法 学术探讨

中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多从气虚、瘀血立论,多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笔者通过学来的络病学说,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体会到冠心病心绞痛与络病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从“络”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收到较好的疗效。兹初步探讨如下。

1 病因繁杂,“入络”是基础

中医学认为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之络脉。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指出邪客络脉可致心痛。又如《医门法律・中寒门》所说:“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也说:“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临证指南医案》亦指出:“虚痛久,痛必入络,宜理营络。”张锡纯亦认为“其瘀多在经络”。这些论述基本上涵盖了现代中医学所论。因而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原因其始虽异,但其最终“入络”则同,“入络”是造成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各种并发症的基础。

2 病机进退,“心络”为枢纽

中医学认为心络郁滞是心络病变的最初表现形式和始动因素。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逸失调,年老体弱或外邪犯心,致脏腑功能失调,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之脉络郁滞,气机不利,血运不畅致冠心病心绞痛,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患者气虚、气滞、痰凝或寒邪入侵,均可导致心络不畅,瘀血内停。此外,心之络脉细窄易滞,胸痹、心痛可因情志、外邪等因素引起其挛急、拘急而发。叶天士认为: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卷,缩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更有年迈体衰,加之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后天化生不足,造成络脉空虚而发病。由于络脉营血不足失于濡养则气失所养,脏腑功能亦因之减弱,气行无力;阴血亏损,营阴涸涩,血气运行稽迟,则停留于局部而为瘀,致使瘀滞固结难解,即“不荣作痛”。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等病人绝大多数发生在40岁以上,尤以年老体弱者或肥胖者为多见,多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发病。总之,冠心病心绞痛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威胁,我国的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所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刻不容缓,而冠心病的病理机制是“络”。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痉挛不仅可以引发心绞痛,而且可触发心肌梗死,而心络绌急病理机转类似于冠脉痉挛。络病学说的形成为中医诊治冠心病提供更多依据。因此说,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及伴发病症方面“络”是枢纽,应充分重视。

3 辨证论治,“通络”最关键

古代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通络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性。冠心病心绞痛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为心络郁滞,心络瘀阻,心络绌急,络虚不荣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瘀入络的络脉之病。由于病在络,故通络为其治疗原则。在具体施治时又需根据正虚和络实的孰多孰少,或扶正为主兼以通络,或通络为主兼以扶正。视络实的病因不同,心络郁滞者宜舒畅络气,解除郁滞;心络瘀阻日久病重者,可用虫类祛瘀,搜剔疏拔;心络绌急,内风拘引,治以搜风解痉通络;络虚不荣者,治以通补兼施,寓通于补。根据众多医家的经验,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观察,体会到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关键在于通络。通络药物有辛药通络、虫药通络、藤药通络和络虚通补等几方面。在治疗各型冠心病中加入通络药物可使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笔者自拟了活血通络汤由人参、三七、水蛭、地鳖虫、全蝎、蜈蚣、降香、香附等药组成基本方。如失眠心悸者加炒枣仁、茯神、远志,心火上炎者加黄连,气短加黄芪,纳呆加焦三仙,阳虚者加附子、肉桂、仙灵脾。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通络法确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个基本法则,有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