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教孩子懂礼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教孩子懂礼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身体力行第一课――感恩

感恩是我身体力行的第一课。乐乐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常抚摩着隆起的腹部,充满感情地对她说“谢谢你的到来,我的宝贝”,与此同时,掌心中便能感受到她轻微的回应。

乐乐6个月的时候,咿咿呀呀地伸出小手想抓面前的蛋糕。我见状,灵机一动,双手合掌作了个“拜拜”的手势,对乐乐说“你学妈妈这样,我就给你尝一点”,然后用小匙挑了点奶油在她眼前晃。小家伙双目放光,舔了舔嘴唇,学我的动作,笨拙地两手搭在一起拜了拜。我当即赏了她一小匙奶油外加一个亲吻,前所未有的美味刺激外加精神鼓励,让这个小人儿快活地前仰后合。

之后,每当她要吃的东西时,我都会先满足她的要求,然后提示她做“谢谢”的手势。有时她无意中将东西塞在我手里,我也会热情地接过来,边大声说谢谢,边做手势。渐渐地她似乎有点理解这个手势的含义了。10个月左右,她会熟练地朝我一拜,然后劈手夺过她感兴趣的任何东西。渐渐地她会发一个字,一串叠音,如“奶奶”、“妈妈”等,我觉得时机渐渐成熟,便有意识地让她在做手势的同时发“谢谢”的音,可能是听得比较多,她很轻松就进阶了。

等乐乐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的时候,她渐渐放弃了手势,我则通过与她的日常互动,将感谢的含义进一步诠释。我告诉孩子,并不是说了“谢谢”,就一定能够得到;如果别人满足了你的要求或主动给你东西,你要说“谢谢”。她似懂非懂地望着我,我依然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温和地提示她,相信有一天她自己会琢磨出其中的意思。

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将剥好的虾仁像往常那样倒入乐乐的盘中,她扬起稚嫩的小脸,清晰地说“谢谢”,那是她第一次主动向我表示感谢。身为心理咨询师,我知道正强化(肯定与鼓励)的力量,我发动全家人报以掌声雷动,这奠定了乐乐感恩的第一步。此后这个好习惯开始有明显泛化的势头,她感谢奶奶为她烧的粥,感谢爸爸带她去公园,感谢婆婆给她买了新杯子……从大人们含笑点头的表情中,她的好习惯被一次次强化了。奶奶甚至感慨地说,以后得向乐乐学习说“谢谢”了。

好孩子有错就改――道歉

一次,一家人边吃晚饭边谈论热点新闻,10个月的乐乐坐在高高的餐椅上,她先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突然,用力地把手中的勺子扔到了地上。当时家人很生气,想要责骂她,被我劝阻了,我觉得应该给她一个解释的机会。

我语气温和地问她:“你为什么扔勺子呀?”乐乐仿佛感受到周围严肃的气氛,委屈地扁扁小嘴。我摸着她的头说,“是不是你觉得大家没和你说话?”她哼哼着点点头。我轻轻地在她耳边说,“我们说话忽略了你,对不起,妈妈抱抱。但是你用扔勺子来引起我们注意,也不是个好方法,你能和妈妈也说个对不起吗?”乐乐茫然地望着我,那时她刚会发些叠音,三个不同的字对她来说是很困难的。有“谢谢”手势的成功教授经验,我再次教她用一个类似打招呼的简单动作表示歉意。乐乐做得很勉强,但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需要说“对不起”时,往往是孩子犯了错后,气氛比较严肃,孩子通常难以启齿,所以一旦孩子表示了歉意,并有改正的行动,妈妈要立即鼓励她,如:虽然你刚才做的不对,但你知道对妈妈说对不起,并且改正了错误,所以你仍然是妈妈的好宝宝。

当我们无意中伤害了孩子,也要勇于认错。那天,我们要带乐乐外出游玩。我想让她尿完尿再出门,但是她执意不肯。眼见预定的出租车快到了,我故意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乐乐的爸爸,一边说“算啦,乐乐不想出门,我们俩出去玩吧”,身后顿时响起一串“哀嚎”,回头一看,女儿站在原地,泪雨滂沱。我一下意识到自己话说重了,赶忙跑过去道歉不该说这种话,并保证我们绝不会抛下她,并且不再拿类似的话威胁她。她看着我,默不作声,显然还余怒未消。我只得说:“如果你原谅妈妈,就抱一下好吗?”这个两岁不到的孩子终于投进了我的怀抱,顺便将鼻涕眼泪抹上我的头发。

礼貌用语反复强化――问候

在日常用语方面,我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做起。早上一见宝宝醒来,我便挥手致意,并说“早上好”,临睡则吻别并互道“晚安”。

有时,我会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加强礼貌方面的训练。两岁的孩子处于“泛灵期”,所有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我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早上,当她还在被窝里拱来拱去的时候,我会扮演太阳公公对她说,小乐乐,你好呀;清早,走在小区绿化带旁,我会停下脚步,扮演路边的小灌木和她打招呼,你好呀,小朋友!

和乐乐一起做游戏时,我也反复强化这些礼貌用语。1岁半后,那些不断输入她小脑袋的信息开始陆续“输出”。每次路过那排小灌木,乐乐都会饱含深情地说“你好呀”;见到小区里的大人们也会主动地问候“你好呀”。有时我陪她在小区里玩,会感觉俨然陪着一位小明星,因为好多人都认识她,都和她打招呼。

另一个意外的收获是,乐乐由此改掉了采摘树叶的坏习惯。

我们教孩子的不仅仅是那几个简单的词汇,而是这些词汇背后折射出来的人性的闪光点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如爱心、感恩之心以及认错的勇气等,将这些美好的生活理念早早地植入孩子的内心,好比为孩子买了一份“心灵保险”,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特别提醒:

要强化但不要勉强

强化不等于勉强,“”通常不符合大多数孩子的生长规律,妈妈要尊重孩子的成长阶段以及性格特征。比如两岁左右的孩子大多会有程度不同的“怕生”,如果在这时仍刻板地让孩子见人就叫,弄不好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