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早恋,我们何以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恋,我们何以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早恋一直是让学校头疼家长心烦的问题。现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时间的提前以及当今影视、小说、网络、广告中情爱元素的增加,刺激了一些青少年品尝恋爱的欲望,也使学生早恋的问题更为凸显。由于早恋既会影响当事学生的正常学习,也会转移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到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早恋是学校非管不可的事。可是对学校来说,早恋却是学生管理中的一道经典难题。之所以这样,关键在于判断难和管理难。

现代学校不是封建私塾,怎可隔离男女生的来往?更何况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就有鼓励同学之间“真诚相待、正常交往”的内容。而恋爱又是感情上的事,谁也不能凭空对当事学生是否早恋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学生的私人通信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教师不能随意检查学生的来往信件或手机短信。教师既然得不到明确的证据,就难以判定学生是否在早恋。而且,教师一旦作出误判,还可能引发当事学生的极端行为。所以,现在许多学校只能以开设青春期心理讲座来代替实质性的早恋问题管理。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利梅曾对上海市的高中学校校规作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一方面校长和教师普遍认为早恋是必须要管的事,而另一方面,这些高中学校的校规一般都回避了限制学生早恋的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主要归结为两个操作上的难题:谁来判定学生的情感?谁能管住内心的爱恋?

对于不该不管却又如此难管的早恋,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下面这份美国中学的《学生示爱限定规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早恋问题的新视角。

学生示爱限定规则

我们认为,不论你年长或年幼,对他人表示关怀与向他人示爱对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在学校的环境中公开示爱是不得体的。

我们相信,诸如牵手之类朴素而单纯的示爱无伤大雅,但在校内众目睽睽之下接吻和紧密的身体接触是不能为人接受的行为。违规者将受纪律处罚。

从表面看,美国学校的这份《学生示爱限定规则》(以下简称《限定规则》)似乎与我们讨论的早恋问题并不相干。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习俗有较大的差异,美国社会对少男少女之间的恋爱一般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因此美国学生管理条文中并不存在“早恋”的概念,这份《限定规则》也不是针对学生早恋而制定的。但仔细推敲起来,美国学校的《限定规则》为我们打开了应对早恋难题的另一个思路:只要规范外显行为,早恋难题即可解决大半。

实际上,在学校无权检查学生通信内容的情况下,学生外显的示爱行为(拥抱、接吻等)就是校方和教师判定学生早恋与否的简捷方法。从这一角度来说,限制学生示爱既是校方反对学生早恋的态度,也是学校制止学生早恋的可操作的方法。如果学校这样做,那就是明智地绕开了“谁来判定学生的情感”、“谁能管住内心的爱恋”这两个无解的问题。进一步说,学校之所以不允许学生早恋,不仅是因为学生早恋会影响当事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也是因为当事学生之间的卿卿我我将会对班级和学校的学习氛围产生负面的辐射性影响。如果制止了学生外显的示爱行为,当事学生的恋爱就失去了公开的表征,他们对其他学生以及对学校学习氛围的影响也就被降到了最低程度。从这一意义上看,借鉴美国的《限定规则》,规范学生的外显行为,困扰学校的早恋难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当然,《限定规则》的启发意义并非仅限于此,它所带来的两条间接启示也是颇具借鉴价值的。

第一,不仅要规范外显行为,而且要传递其中的观念

美国学校的这份非常简短的《限定规则》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向他人示爱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对他人表示关怀与向他人示爱都是正面的行为。第二,示爱要分场合与程度,若在校内公开做出接吻和紧密的身体接触等适合于私密环境下的示爱行为就会损害校园风化,是不恰当的,也是不能允许的。我们姑且不论这个《限定规则》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中学,单就隐含于其中的两个观念来说,它们是完全可以为我们中学的青春期教育所借鉴的,那就是:场合是判断一个行为对错的重要指标之一,每个人都应当有维护社会风化的意识。现在我们反对或禁止学生早恋的宣传教育,基本上是建筑在这样一个三段论逻辑之上的:

正处在成长和学习期的青少年不适宜过早恋爱,

中学生是青少年,

所以中学生不能谈恋爱。

这样一个三段论就会给许多青少年留下一个错觉:在恋爱方面,年龄是判断一个行为对错的唯一指标。这样,当他们成年后谈恋爱时,往往就会缺乏场合意识和维护社会风化的意识。为何中国大学生在校园中公开示爱的现象会远远超过美国的大学生?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学校在制定限制学生早恋的规定时,不仅要抓学生外显的行为,而且还要注意阐释和传递制度所隐含的观点和观念。果真如此,学校的贡献就将超越就事论事的学生管理,从而对学生的未来人生及整个社会的风化形成积极的影响。

第二,舍弃线性思维,绕开无解问题

抛开学生早恋这一具体问题,《限定规则》还为我们校长提供了非线性思维的范例。在现代学校管理理论演进的过程中,线性管理思想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线性管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典型表现,就是校长相信学校管理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因果关系是明确而可辨的。比如:表扬学生(因),学生必然高兴( 果); 批评学生(因),学生就会沮丧(果)。然而到了20 世纪后期,线性管理思想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为发生在学校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有时候,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那么明确与可辨。换言之,校长并非一定能为学校管理实践中的每一个问题找到一一对应的明确答案,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有些管理难题就是无解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一定要求解这样的问题,那是徒劳的,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富有智慧的校长应该善于绕开无解的问题,以非线性的管理思路来破解管理中的难题。这就是20 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美国学校的这份《限定规则》,正可谓学校应用非线性管理思想来破解管理难题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