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闻失实因素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失实因素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维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话,不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新闻真实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评价。新闻真实性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忠实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样,这是真实的基本要求;二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不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要善于在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基本趋势和主流,做到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的真实准确。

当然,新闻真实性还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是事实真实,即“五个W”和引用的全部材料要准确无误;第二是形象真实,即对所报道的人物风貌和现场场景等,能有合乎事物本来面目的艺术写照,使新闻做到有神有型。

从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不难看出: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它,而不做任何曲解和增减。”通俗一点说,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老老实实主义,就是实事求是的主义,就是科学的主义。

美国著名记者威尔・柯里姆斯曾说过:“最好的写稿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物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写的报道就会成为过眼烟云。”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从主观上查找原因;而造成新闻报道失实的主观原因通常有这样几点:

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这主要是指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记者,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或没有系统接受过新闻业务的训练,因而在报道时往往将文学创作与新闻报道等同,一些虚构、塑造的假新闻就难免出现。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记者在采访写作时,往往被一些表象、假象遮住视线,或是偏听偏信,先入为主,或是心不在焉,粗制滥造新闻。

3.知识不足,真假难分。记者的本意并不想造假,但是由于某一新闻事实涉及某方面的知识,而记者对这一知识不甚了解,故采写时就缺乏辨别力,容易把假的、错的当成真的、对的予以报道。

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许多失实的新闻,就是因为记者道听途说又未经过亲身核实、验证而造成的。

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新闻报道欲求生动感人,记者的功夫应当首先和主要花在采访上,即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采集挖掘生动感人的事实。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深入,则写作容易生动感人。同样,采访的材料不足,则必然导致写作时思路的苦涩和语言的贫乏。如果仅为了求得材料的生动感人,不惜违反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要求,凭借主观随意性闭门造车,搞所谓的合理想象。例如,前苏联著名军事记者波列伏依在一次采访时虽下足功夫,在写作时竟也出了偏差。二次大战结束时,波列伏依转入采写和平时期的建设报道。有一次,他到莫斯科一家工厂采写了战后第一篇反映一位成绩显著的老工人的通讯报道,稿件登出两天后,这位老工人来到编辑部,气鼓鼓地说:“波列伏依同志,您给我胡诌些什么玩意儿呀?”原来通讯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他早早地起来了,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刮了刮脸,仔仔细细地梳了梳头发……

原来波列伏依采访时,这位老工人戴着帽子,现在,老工人当场摘下帽子,头上竟连一根头发也没有,这使得波列伏依十分尴尬与内疚。可贵的是波列伏依正视错误:“这件事使我永远确信无疑: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论是为报纸写文章,还是写作其他任何作品,甚至是艺术特写,他都不能也没有权利展开幻想的翅膀,即使是在细节描写上,也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6.为赶时髦,以偏概全。

7.急功好利,无中生有。一些记者出于某种功利,当某个事物尚处在欲发生而未发生的阶段时,就打搞“提前量”,搞“合理预言”。如把“动工”写成“竣工”,把“正待收割”说成“已获特大丰收”等。

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或是吃了拿了人家的,或是在名利上有所图,于是,就不惜编造假新闻,虽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影响极坏,严重损坏党的报刊、电台的声誉,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新疆博尔塔拉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