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墨子的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墨子的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墨子伦理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兼相爱、交相利、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直至今天,其中的某些思想仍可作为我国道德建设的有益资源;墨子的道德实践精神,更是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为践行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道德实践 现代价值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享有圣名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当时唯一能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的学派,正如韩非子所评价的那样:“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原因,墨子的思想在秦汉以后逐渐被儒家思想所淹没,其在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许多精华未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整理。今天我们重视墨子的思想,特别是墨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将其时代价值发掘出来,这对于现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墨子的核心道德观:“兼相爱、交相利”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用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是墨子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生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就是说,人们之间的相互争斗、相互怨恨,都是由于不相爱造成的。于是他提出用“兼相爱,交相利”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兼”就是相互、彼此的意思,与“别”相对。“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分亲疏贵贱,无差等地互相爱,视人若己。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对朋友要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墨子·兼爱下》)

墨子讲“爱”,常常与“利”联系在一起,认为“爱利不相为内外”(《墨子·经说下》),在他看来,“兼爱”之所以正确可行,正因为“兼爱”能兴天下之利,“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墨子·兼爱下》)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天下人就会互相爱,彼此的利益就会合而为一,天下人的利益就会合而为一,那么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大治就是很自然的。这样,墨子就把“兼爱”的道德理想落实到了现实功利的基础之上,以是否合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判断一切思想行动是否正确的标准,进而提出了功利主义的义利观。需要强调的是,墨子所说的“利”不是个人私利,而是公利,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天下之利”、“万民之大利”。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墨子崇尚功用,注重实效。他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利人多,功故又大。”(《墨子·非攻下》)仁人智者的行为必然会表现为现实的利益和实际的功用。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观不仅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启示。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平共处,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它要求国与国之间,不分大小,不论强弱,都应视彼此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力主“和平共处”,仍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和平共处”的思想,是老一辈政治家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受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启迪。

二、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尚同,尚贤”

“尚同”是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涵。所谓“尚同”,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的各级官员自上而下要在思想上保持一致,下级要严格服从上级,“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以之所非,必亦非之”。(《墨子·尚同中》)这种集权专制的主张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墨子一贯强调的百姓人民之利格格不入,也是墨子学说中引起非议最多的地方。事实上,在墨子看来,“尚同”与“百姓人民之利”不但没有矛盾,相反,它正是“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弊”,治世之乱的根本方法和必要手段。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不统一“一人有一人之义,人人各是其义而非人之义”(《墨子·尚同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指责、非难,结果导致天下大乱,人们无法安民乐业。而思想上的不统一可以用政治上的“尚同”解决,由“政长”“一同天下之义”(《墨子·尚同中》),人们的思想行为逐层尚同,和上级保持一致,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天下就会大治。这里有一个问题:天子及各级行政官员的“义”的标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这在墨子那里,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上自天子,下至乡里之长,都是“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墨子·尚同中》),他们自然会以为天下兴利除害为己任,有能力避免天下之乱。墨子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提出的所有主张都是针砭时弊的。他说:“国家昏乱,语之尚贤尚同。”(《墨子·鲁问》)正是因为墨子看到当时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才提出了“尚同”的主张,墨子要求君主集权、国家统一的主张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

“尚贤”是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为政之本。“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上》),即使是“农与工肆之人”,只要是那些“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的贤能之人,就可“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墨子·尚贤中》),对于那些“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墨子·尚贤中》)。墨子还对人才的标准作了进一步探讨,他说:“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墨子·尚贤下》)可见能否安世济民是墨子衡量贤者的重要标准。在人才的选拔上,墨子注重的是“德”,用“列德而尚贤”、“以德就列”的方法举贤,认为“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墨子·尚贤上》),视德义来纳贤。

墨子的“尚贤”思想对我们今天选拔任用干部仍然具有重要启示,墨子提出:“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上》)就是说应根据个人德行安排官职,根据官职确定应该做的事情,根据业绩进行赏赐,根据功劳确定俸禄。他认为应废除行政官职的世袭制与终身制。缺乏行政管理才能的人就应当从行政职位上退下来,让有才能的人充实领导岗位,行使领导职权,治理国家,这与我们今天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准则有不谋而合之处。

三、墨子的道德实践精神:“赴火蹈刀,死不旋踵”

在先秦诸子中,墨子的道德实践精神是独具特色的,他不主张通过“坐忘”、“内省”等道德反思方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十分重视实践在个人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矣。”(《墨子·修身》)即主张身体力行。墨子认为“言”与“行”相比,“行”更重要,并认为作为一个主政者尤其要重视“行”。他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修身》)如果光说不做,言行不一,则即使口头上讲得再动听,也只是空谈。他说:“言足以复行者常(尚)之,是荡口也。”(《墨子·耕柱》)在道德实践上,墨家成为一大典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丰碑,为历代所敬仰、推崇。庄子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人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孟子评价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淮南子·泰族训》)

伦理道德规范只有最终体现于实际行动之中,才能表现出利他、利社会的道德行为,从而产生社会效应。否则,任何伦理信条、道德规范必然是空洞的,毫无价值可言。墨子的道德实践精神正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对于今天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四、墨子的节俭思想:“节用,节葬”

“节用,节葬”的节俭思想,是墨子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墨子一生节俭,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衡量衣食住行是否恰当的标准:“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大意是说:天下百工只要足以供给民用,就可以了,对于那些只增加费用,却不能增加百姓人民利益的事情,圣王是不会去做的。进而提出了衣、食、住、行、葬等一系列消费原则,如穿衣就是要“冬以圉(御)寒,夏以圉(御)暑”。(《墨子·节用上》)不应有超过这些标准的衣服。饮食就应该“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墨子·节用中》)建造房屋,是“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墨子·辞过》)即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不是为了观赏和享乐。在丧葬方面,墨子反对厚葬久丧,认为“财已成者,挟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而求获也,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今唯无以厚葬之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墨子·节葬下》)厚葬久丧,必会使政事荒废,国家贫穷,人口减少,社会动乱。由此可见,墨子所坚持的节俭的原则,就是利民,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非常有限。2004年3月10日,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从墨子的“节用”思想中,我们应该继承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并树立起节约资源的观念,选择节俭,不仅是选择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而且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