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看到光明的一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看到光明的一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王辉耀先生的采访是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他说应该让“海归”看到光明一面,在他的回答中经常会出现“很需要”“很缺乏”这样色彩强烈的词语。

过去的“海归”

记:您觉得现在的“海归”和您那个时候的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吗?

王:是有不同。首先,出国的难度不同了。我们那个时候出国是精英教育,要过五关斩六将,出国也都是读研究生,现在越来越变成大众教育了。出国后面临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我们出国前,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国外的东西,出国后观念冲击很大,留学条件也比较艰苦,大家都是靠奖学金过日子。现在这些留学生的家庭条件、语言基础、观念都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

记:在思维方式、素质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王:应该说没什么不同。思维上都跳出了原来的环境,接受新的观念。只是我们这代人受到的磨难等负面激励比较多一些。

“海归”过剩了吗?

记:虽然现在的“海归”与您那个时候的“海归”没什么不同,但面临的创业、就业形势却大大不同了。

王:是的。“海待”的出现其实很正常,与应届毕业生就业是一回事。一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用人机制没有完全开放,大量吸引“海归”的还是外企。实际上现在“海归”也渐渐回归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了,是完全能满足本土企业需要的。“海归”回国也有一个误区,就是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其实海归完全可以到中国正在成长的地区,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甚至西部发展。另外,有些“海归”的定位也还是有问题。

记:那就是说您认为其实中国的“海归”并没有过剩?

王:这是肯定的,中国目前的人口素质、人力资源状况与国际水平还相差甚远。中国仅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就不到5%,而留学生就更少了。中国在美留学生(大陆加上港澳台)的总数和只有四五千万人口的韩国差不多。我认为中国留学生起码应该占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5%~10%,留学生这类国际化人才的比例对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国际化人才”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有国际化眼光,三是流动性,四是电脑、外语等技能,中国现在国际化人才非常缺,例如中国的出口主要是赚劳务费,在附加值上却被外国厂商拿去了,为什么?就是缺乏国际化人才,很多出口企业连英文说明书都是错误百出的。当然,除了出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在也可以在国内实现。

为“海归”支招

记:您认为“海归”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能力的培养,以便对以后回国发展会有帮助?

王:我一直提倡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现在这个社会通用能力越来越重要,中国这方面的人才是很缺乏的。“海归”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应该是全方位的训练,包括知识面、视野,特别是跨文化交往、沟通的能力,要注意激发自己的新思路和创意。特别是对于“海归”创业来说,复合型人才会更容易一些。同时,如果被一些知名大学、企业或机构承认过,你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但这不是绝对的。

记:现在有人把“海归”进行了大、小等各种分类,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王:我把“海归”分为有工作经验的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一些在中国学校一毕业就出去读书的“海归”,就业会比较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在海外想办法增加实习的经历。任何工作都应该是最后可以形成一份简历的工作,而在麦当劳打工是无法形成一段简历的。

记:“海归”的定价一定应该比非“海归”高一些吗?

王:“海归”的期望值应该随行就市,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高的价值。我认为工作时间越长,学历的分量就越轻了。行业对你的认可不亚于学历,企业的筛选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以前的学习都是准备,工作后就需要你创造真正的价值了。

记:在您的人生经历中,总是比别人快一步,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定位很重要,要比较准确,包括阶段目标、选择的行业等,有目标也就能有意志去克服艰难险阻。然后是眼光,每次快半拍你就能抢得很多先机。那么,眼光如何培养呢?除了扩展知识面,还要接触经历比你丰富的人。最后一步是立刻去做,不是蜻蜓点水,而是系统地去做,设置不同里程碑。就像现在我对自己设置的目标,中国还需要一些观念的推动,我自己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